教师之友网

标题: 也说“假课”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5 16:50
标题: 也说“假课”
也说“假课”
作者:何捷   

  近年来,各大报纸杂志纷纷刊载一些鞭笞“假课”的文章,并冠之以“教改毒瘤”、“课堂罂粟”等恶名,批责声一浪高过一浪。“假课”,作为一种虚假的教学流程,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笔者却想替“假课”说几句。
  首先,做“假课”的错不全在教师。没有公开观摩的需要,“假课”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从观摩的词源来看,《礼记·学记》中有“相观而善之谓摩”一说,汉朝郑玄注“摩”为“相切磋也”。可见,公开观摩的本意是引导教师集体研究、公开探讨、互动互助、分享经验。而如今的公开教学则成了一种理念的展示,风格的树立,模式的示范,甚至是个人崇拜的满足。不说别的,单看对公开教学的称呼---做课,就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功是唯一的需要,这就使得公开观摩成了负担和痛苦,成了“假课”滋生的温床。可见,“假课”是某种“时势”所趋。
  其次,就“假课”的上课过程来说,并非完全对教师没有价值。倘若教师能将“预演”真正升级为对课堂的“预构”,升级为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远见,这“龌龊”的过程也不枉为人诟病一场。
  在某种程度上,“假”可以作为向“真”过渡的一种形式。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那种气度、那份稳重、那般老练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需要历练才能达到的。教师的成长,也是需要经历尝试和失败的,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一种被审视的状态下,这种审视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如果新教师们都能将“做课”的过程反思后消化吸收,融入自己的经验之中,相信这“灰色”的过程也能成为一种收获,一定能帮助他们早一天迈进“真”的门槛。
  其实,笔者又何尝不知课堂之神圣,它是师生身心自由、真诚、平等的交流平台,是人与文本真心沟通、真情交流的通道。一句话,课堂是容不得半点假的。但是,“假课”不是口诛笔伐就能杜绝的,教师们也在为之深深苦恼。我们总得客观地去看待它,只有看得越全面、越透彻,问题解决才能越彻底。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