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杏林忆旧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8 11:49
标题:
杏林忆旧
杏林忆旧
作者:胡序知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麦子黄梢,杏儿熟了。
又是一个杏子收获季节,这香香甜甜的杏,把我带回童年,带回在杏王庄住的那段日子里。
解放初,母亲在乡妇联工作,我随她住在乡驻地一个叫杏王庄的村子里。这个庄的杏树可真多,村前村后都是成片的杏林,除了麦黄杏,还有白水杏、磨盘杏、羊屎蛋杏,等等。那都是老一辈人栽下的,要不,怎么叫杏王庄呢?
早春二月,一夜润物无声的春雨,便把一树树的杏花催开了。放眼望去,这杏花滚成团,一簇簇、一层层像云锦似地漫天铺去,白的像云,粉的像霞,使你有一种身临云端的感觉。近看身前身后,花枝招展,花朵儿挨挨挤挤竞相怒放,即使那靠近枝头的几朵还没完全绽开瓣儿,可花蕾也张开了嘴儿,鲜红鲜红,被那刚露头的太阳一照,像一点一点的火,更显精神。
只听见杏林一片嗡嗡声,那是蜜蜂在辛勤地采花酿蜜。长大后,当读到宋祁的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的名句后,才又想起儿时看到的这番景象,并且联想到
“
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
的天苑妙境,仿佛那明净的蓝天白云还在我眼前浮现,那轻柔的春风还在吹拂我的肌肤,那清甜的杏花还隐约可闻。
“
杏花不惜胭脂色,染尽青山细雨中
”
。不几日,杏花便纷纷扬扬如下雪般飘落了。花落并不凄凉。孩子们就盼着花骨朵处快冒出小杏,长出了小杏疙瘩,催它快快长大变黄变红。我很喜欢杏的颜色,它像是被什么喷过一样,一半金黄或嫩黄,另一半却有红晕,犹如女孩儿害羞时脸上泛起的红潮,那是被阳光舔过的痕迹。杏红色十分悦目,这种颜色让人感受到了迷人的甜香。
一枚枚、一串串的红杏挂满树枝,压弯了枝头时,孩子们早已站在树下馋得直咽口水。但他们谁也没有偷吃,那时的孩子教养有素,知道大人不给摘是不可随便摘的。树上掉落的却是个例外。平时掉落得极少,而打雷下雨天可不同了。每当这个季节,或天边出现乌云传来隐约的雷声,或蜻蜓低飞燕子盘旋,孩子们便跑进杏林里,拍着小手,望着天空,嘴里唱道:
“
雷公公,电奶奶,快给天老爷铺云彩,呼来风,唤来雨,给俺把杏儿摘下来
……”
或许是苍天受了这些天真虔诚的感动,有时还真应了孩子们的期盼,不多时,便黑云滚滚,雷闪轰鸣,风雨交加。树上最先熟透了的杏便劈里啪啦地落到雨水里,砸在孩子们的光头上。这时,孩子们都不顾雨水的淋漓,也不怕杏儿梆梆地砸在头上的疼痛,抢着把那比鸡蛋小不了多少的杏捡起来,一个个地吃到嘴里
……
吃不了的,小伙伴们全都送给了我,说是留给我母亲吃。几天后的一天,我头痛得厉害,吃过早饭便躺在了床上。大概是母子连心,在乡里开会的母亲中午特地回来,一摸我的额头滚烫,便赶紧把我送进了乡医院。检查后,大夫对我母亲说:
“
你儿子得的是急性脑膜炎,如果再晚来半天,怕就不好治了!
”
这家乡级卫生院就坐落在杏林掩映的杏王庄内,这里的几位医生业务精通,医德高尚,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几天后,我便如往日一样,跑出去撒欢了。
直到后来,读了些书,才知道有一个
“
杏林春满
”
的典故:三国时期,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从不收取报酬,只是让治好了的人在他房前屋后种植一棵杏树。几年之后,他家周围的杏树蔚然成林,到了杏子成熟的季节,董奉把杏子换成粮食,救济穷人
……
后世常用
“
杏林春满
”
,
“
誉满杏林
”
等词语来称颂医家。
而
“
杏坛
”
,则相传为孔子讲学处。《庄子
·
渔父》曰:
“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
试想,他老人家坐在满冠的杏花之下或果香醉人的树荫底下是怎样一种情景?再严谨的学说,再深奥的道理也有了温暖、活泼的信息。当年,我这顽劣的学童,之所以后来学有所成,并且选择了手执教鞭的职业,是否也有当年杏花熏染过的作用?
杏花飘香的杏王庄啊,你是我斩不断的情丝,割不断的眷恋,留下了多少我儿时的回忆和思念
……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蒙阴县教育局;本文转载自《中国教师报》2008年5月7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