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从围棋看语文学习的思维过程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    时间: 2009-3-18 11:55
标题: 从围棋看语文学习的思维过程
从围棋看语文学习的思维过程
作者:覃永恒                            围棋棋感的强弱取决于棋手计算、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的积累,这些方面的能力越强,棋感就越强。如何计算、分析、综合、判断呢?你看哪个段位的棋手像列数学算式那样,把每个过程列出来才能计算、分析、综合、概括,那种水平的棋手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入门阶段。棋感好的人能下盲棋。盲棋就是不用棋盘、棋子下棋。我说我下到哪儿,你再说你下到哪儿。棋盘和棋子在哪里?在脑海里。下盲棋需要超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现在有很多小朋友学下围棋,围棋学校的老师说,围棋五段是一个坎,很多孩子到五段就升不上去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发展想象力,没有养成在想象中进行计算、分析、综合、判断的习惯。如果不能把这些能力放到想象中去发展,就谈不上棋感的进一步发展。
语文学习也是感知、想象和分析、概括的交汇作用,即左右脑并用的过程。
一些人觉得语文难学,学了多年也没有显著成效,并认为是分析、概括惹的祸,是分析把文章肢解,是概括使文章抽象、剥离了血肉。其实分析、概括本身没有过错,只是离开了感知和想象去进行分析、概括,就如同在盆里栽树,永远不能参天耸立。
比如,对比喻句的理解,这个问题学了很多年在很多学生那里还是问题。为什么?因为理解比喻句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感知、想象进行分析、概括的过程。感知、想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没有得到增强,思维的质量没有得到提升,就不可能产生全面准确的理解。看看下面这个比喻句:“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理解这个比喻句必须带领学生通过感知、想象进入语句的情境,并比较、概括出本体、喻体的相似处,必须能够在想象中听到“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嗅到“缕缕清香”,并不断在感知和想象中去捕捉、分析、比较、概括,才能把握本体“缕缕清香”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清淡悠远的特点。
不仅理解比喻句不能离开感知、想象去进行分析、概括,创作比喻句也一样。写不出新颖独特的比喻句,主要原因是感知、想象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并且不能充分利用分析、概括以把握事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小时候心算能力强的学生,数学不会差到哪里去。很多同学数学学不好,不是单纯地不会分析、概括,而是不能运用想象来推进感知、分析、概括的发展。感知、分析、概括的过程由于不能在想象的世界里得以充分展示,这几种能力就永远停留在初始阶段,就像下围棋永远停留在入门阶段一样,不能朝纵深发展。
语文学习本身更注重感知、想象、分析、概括,如果没有感知做基础,不能在想象的世界里得到充分发展,这种分析、概括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永远派不上大用场!因此,语文课堂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进入想象的世界,然后再去感知、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教育时报·课改导刊》10月15日课堂版发表)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