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式艺术研究方法论 [打印本页]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09-3-26 20:24
标题: 中国式艺术研究方法论
中国式艺术研究方法论 陈健强 关键字:中国式艺术研究方法论 展览


关键字:陈健强 艺术评论 中国式艺术研究方法论
美术批评家高名潞先生曾在访谈中提到一个课题,“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1],高先生要研究中国式的艺术研究方法论。 也看到美术批评家刘骁纯“从形态学角度关注美术现状。”[2]王林在《美术批评方法论》里写“实践性的理论和理论化的实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批评理论体系”[3]。恰好本人是一个方法论研究者,也领略到方法论的魅力,并认为理论、思想、战略就是方法论的形式。这里把我的观点及我的实践写出来,希望得到指正。
一、纵向方法论
当今艺术界,学科的发展分的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和专科化,越来多专家中的专家,相对缺的是横跨几个学科的宏观方法论。而横跨几个学课的共同点势必就是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也就是哲学。哲学是研究艺术的最高出发点,像一棵大树一样,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以哲学的高度,往下横跨几个专业,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将各个专业学科结合在一起,而不局限于某一个专业,来个一里通百里明,“隔行不隔理。” 状如两棵大树在低处是碰不到一起的,要彼此到高度树叶就相通了。再往下罩住一个课题的研究(很多人对课题的研究是不断往下细分法)。这种宏观的,从面到线再到点的这种研究方法在艺术理论界缺位,这样势必碰到那个课题它就会产生新意,并且大方向正确。这即是我命名的纵向方法论。
而且,我们看诸子的著作可知,诸子的理论思维言必三皇五帝《道德经》,就知道古人的论述势必上到哲学最高点,比如医学的论述:从五行阴阳到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这就是典型的纵向思维方法论,也是中国式的方法论。同理,艺术研究一样。比如文章《论设计思想》[4]应用:
强调纵向思维,也就是强调战略性的思维。纵向思维是宏观的、大体的、方向性的、概括性的、哲理性的思维,也是很难把握的思维。纵向思维是从本专业领域出发,视角尽量从最高处,最大处着眼看问题,把握住大势走向,并上升到文化的哲学的高度,就算个人小事也要上升到国家甚至于世界的量级思维,比如看一所大学应看到全国的大学,甚至于全世界的大学,这样用全球的度看回一所大学。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进而确定大的战略,大的方向,这叫高屋建瓴。然后再从最大处的面到线,再回到点的问题,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矛盾点,理出事物的魂。事物的魂往往是跳出三界不在五行,所以思维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昨月西风淩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独上”就是自己的纵向思维,要站的高看的远,把思维拔高。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才能看到千里内的魂。
注意!纵向思维模式是由下往上再是由上往下的纵向思维,是方向性的。这也是一个点、线、面的物理原则。也是符合辩证法中“联系的、运动、全面”的方法看清问题的全貌。相反,如果只从下往上走“运动的线”很容易使到方向走错。方向不对,南辕北辙,老大徒伤悲。(《论设计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扎根发展,并经过实践成功的应用,其早已经是绝对的中国式方法论了。对问题的研究采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是系统地看课题,二是联系地看课题,三是发展地看课题。比如文章《也谈美术界“八荣八耻”》[5]的应用:
谈“八荣八耻”, 势必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理解,要放眼天下,环视全球,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来理解,要以战略的眼光来看,这是国家战略。所谓国家战略,是推动整个国家全方位进步的战略,乃至全球大中华人的道德水平整体提升,又实实在在落实到自己及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要做好上。在如此宏观的战略下不能单单当成口号来谈,要拔出萝卜带出泥,要深刻地谈。一定要明确,“八荣八耻”是使整个国家道德建设全面进步的战略;“八荣八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提出的战略;“八荣八耻”是要联系 “创新型国家战略” 联系“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目标而提出的战略。而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恰恰是马克思唯物辨证观看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什么问题最后只要归结于哲学的层面来谈,并运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法宝,就能很好地理解,这应该是理解“八荣八耻”的方法论。”(《也谈美术界“八荣八耻”》)
三、历史方法论
历史方法论是以历史的眼光看课题,皆因很多人是从个人实践和经验出发看课题(这本无可厚非,但不全对),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的好处是跨时空的,有典型意义的,而且历史名人和史料为依据是强有说服力的,也是可考据的。而且历史的角度研究出的艺术理论能避免违背各种客观规律,也防止望文生义目光短浅,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也当然地说:美术是一个系统的传承的学课,要不然全中国的美术院校在近十年来纷纷开设美术史论系。历史方法论也是古今中外研究事物的方法论,也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方法论。历史方法论还讲究考究,讲究注释,参考文献。历史方法论使用的好比如批评家水天中,他在《我看吴冠中》[6]中引用石涛言论来论证吴冠中“感受与思考、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共生”出他的艺术思想。
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以他的创作实践为基础,而他的创作实践又与近数十年中国社会文化共生。作为一个画家,他的文章有助于对他绘画作品的理解,他的绘画作品则印证了他理论主张的现实可行性。在研读《石涛画语录》时,他为石涛的一段话所吸引:“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这些话刚好点明了吴冠中数十年感受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我看吴冠中》)
四、本质方法论
本质方法论是我国诸子百家典型的思想方法论。如文章《论艺术本质》[7]的应用:
我们再来看孔夫子的儒家思想。我们不仅要看到他好的一方面,还要看到他不足的另一面;不仅要看到他随着年代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还要站在古代、现代的角度看他;既要看到赞扬的一面,又要看到批判的一面,还要立足全球从西方的角度看他;这样系统地、联系地、发展地对比才能看清儒家思想的本质,这就是从本质上看儒家思想,也是系统地、立体地、运动地、由点到线再到面地看本质的方法。也只有从本质上看透儒家思想,才能对儒家思想进行切入现代社会并对之进行赞扬,批判,才能推陈出新。这样做才能发出正确言论,指导别人。这是做学问的方法,也是进行任何思想探讨、学术研究的方法。一句话,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看一切问题。(《论艺术本质》)
五、“江湖方法论”
“中国式思维方法论”有庙堂之高也有处江湖之远的应用,抛开其不良一面,其实用性应用在研究上也有其借鉴的一面。
江湖术士(纵横家)的说理和论述在研究方法上很有一套,用得好,能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并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奇效。如文章《读〈战国策〉》[8]里面论述:
有一个人,一个帮人算命和解签的江湖人士(也算是靠口才吃饭的纵横人士),他说:“来求签的人,都是遇到生活困惑的人。他一坐下,先说他相貌堂堂,富贵之相,称赞他一番,让他放松警惕。如果他长的不怎么样,就说他骨格清奇,很有个人特色,不久将来必定福贵双临。让他内心愉悦,放松警惕,从而拉近距离。然后话锋急转劈头直问,说他印堂发黑,近有大劫,让他心坎一惊一乍的。然后翻开《通书》《易经》,引经据典言之霍霍,并掐指会算,口中喃喃念词,说可以解决,做两场法事就行了,要花多少钱。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这是民间找饭吃的文化,居庙堂之高的文章何尝不可以借鉴一二?
江湖人士说的话类似纵横家的口才或文章,是一个道理,先说一大堆好话,再指出问题的严峻性,进而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系统地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方法策略,最后引伸出目的。(《读〈战国策〉》)
六、结语
概而论之,我以为,把以上五点方法论捆绑起来研究美术界的问题,是美术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是条件。也是研究美术任何一个课题的方法论。也应该是高名潞先生所说的“中国式艺术研究方法论”。
参考文献:
[1]、高名潞2002年8月23日于《美术同盟》嘉宾聊天室的聊天记录
[2]、《从形态学角度关注现状的美术批评家刘骁纯》作者:刘兴国(《美术观察》2003年第3期)
[3]、《美术批评方法论》作者:王林
[4]、《论设计思想》作者:陈健强(《美术同盟》)
[5]、《也谈美术界“八荣八耻”》作者:陈健强(《雅昌艺术网》)
[6]、《我看吴冠中》作者:水天中
[7]、 《论艺术本质》作者:陈健强(《雅昌艺术网》)
[8]、《读〈战国策〉》作者:陈健强(《中国艺术批评网》)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