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把“启”字活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打印本页]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09-6-18 15:13
标题: 把“启”字活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启发式是古今中外都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教学原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运用启发式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真知。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启发性教学有过不少论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根据教育家对“启发”这一问题论述,联系我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所获得的某些经验和教训,我进一步体会到启发式方法,发展学生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现谈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导语中——创设情景设疑启发
     一位哲人说:没有大胆的幻想疑问,便没有伟大的发现。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具有特别的好奇心,设疑导入能诱发他们的天赋和灵性,从而形成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沿海版十二册《奇异的琥珀》时,我注意利用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文章写作上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采用逆序式学习法(也叫先果后因法)即 弄清 → 琥珀的样子 (激发求知欲)  ↓                ↓ 学习 → 形成的过程 (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做松脂球,培养实践能力)  ↓                ↓ 体会 → 假想的合理性 (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因此,课一开始我就启发提示:“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观看一件奇异而又很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当我投示一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琥珀幻灯片时,问道:“你们认识它是什么吗?”这时我才向学生介绍说:“这是一块化石”。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惑:为什么这黄褐色的透明体内却有蜘蛛和苍蝇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此时,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今天讲的这一课就是要揭开这个谜的。”一下子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激起了学生对课文强烈的阅读兴趣,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我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这点,这样一来的设疑,开启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讲读中——设疑解思路,启发探索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源于思,起于疑,循着思路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想边学,或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边学边想,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第一段点明了推测琥珀的形成时间是“约一万年”,这时我给学生设疑启发,由于这是学生在一万年前的事,谁也没见过,那么故事的详细情形是怎么知道的呢?当学生得到启发后,得知是从这块琥珀身上的特征推测出来的以后,我又进一步设疑:科学家们的推测是否合理呢?这样的启发,学生便怀着探求的欲望,对课文细品慢读,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找出有关内容来证实这个“推测”是否合理。也因此“这个特殊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人人动手做松脂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的形成需要那些条件等问题也就随着思维的发展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瓜熟蒂落,这时我又接着启发:作者为什么断定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夏天,在海边的松林里?从而从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化,由此产生联想种种,进一步懂得任何文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具有一定的成因和条件,缺一不可。同时,也使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这特殊的松脂所需的条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循着思路,层层设疑启发,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既触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
       三.抓重点启发,培养“举一反三”思维
       启发式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同时必须抓住那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努力仍“心未通辞未达”的难点问题进行诱导点拨,而不应撒网捕鱼,平均使用力量。备课时,我注意了估计学生学习的难点,提问时更是注意了训练的重点来启发。近年来,我以课文后的练习题为骨架,把“启发式”带进课堂,以克服繁杂琐碎的提问式倾向,把语文课上成知识和智能的训练课,如为了启发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攻破学习难点,我运用了“举一反三”教学法。即在同类教材编组教学中,采用一类课文“举一”,二类课文联系“反三”。在段落内容或写法基本相同或结构相似的课文中,采用首段(重点段)“举一”,其他“反三”(观摩课《再见了,亲人》就是其中一例),还有,例子“举一”,练习“反三”,教学“举一”学法“反三”抓重点启发。通过“举一反三”的教法,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四.启发质疑想象,点旺创新的火焰
     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迪生小时候求知欲非常旺盛,喜欢寻根问底,甚至连1+1=2都要问为什么,后来他搞了一千多种发明,成为美国的大发明家,这都是与他从小养成好学好问,勤动脑思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合理性想象,你启发我,我启发你,在奇思妙想中获得新的认识,有一次在教学《奇异的琥珀》一课,讲到了琥珀的形成条件,有位同学提出疑问:蜘蛛爬向苍蝇时,苍蝇有复眼,应该会发现并飞走的。我首先肯定他善于联想,有所发现的优点,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此问题,我启发说:科学家的假想有没有依据?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再读、再想、再议,在课文中反复找出有关词句细读,品味,最后得出结论:科学家的假想是有道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在启发过程中,共同学习解决了问题,每一次的成功更促进了学生间的交往,也更激起了他们想创新的愿望。 综上所观,启发式教学既有教育科学的探究,又有教学艺术的升华,只要教师能注意讲授艺术,提问艺术和设计艺术,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就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 超群    时间: 2009-8-8 15:11
顶。。。。。。。。。。。。。。。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