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2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图片:
好山好水好地方。山水相依,山给水以生命,水给山以灵魂,如果还有一些与神仙扯得上关系的名字和传说,那真成了神仙向往的好地方了。观音湖就是这样的好地方。
多次到观音湖,闲暇之余常在湖上泛舟,登湖心岛眺望,在山野里踏青,到湖畔的农家拜访,为观音湖原生态的美景所倾倒,被淳朴的乡民所感动。
双休日的一天,我与三哥背上行囊,围着观音湖的环湖公路,开始了徒步观音湖的“壮举”。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5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3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观音湖景色
图片:
观音湖过去叫观音岩水库,不清楚水库到底是哪一年建成。在我的记忆里,七十年代初期父亲和二哥(当时二哥还不到二十岁)还经常到观音岩“上水利”。当时毛主席有一条著名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既然伟大领袖毛主席都强调水利的重要,因此,只要到了农闲,公社和大队都会不遗余力地组织队上的壮劳力“上水利”,而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观音岩水库”。如今的观音岩水库已经改名观音湖了,观音湖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蓄水灌溉变为集调峰泻洪、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和发展生态旅游、改善库区百姓生活为一体的重要经济支柱。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5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3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环湖公路
图片:
如今的观音湖已经跟过去的观音岩水库不可同日而语。记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孝昌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而观音湖所在的小悟乡是孝昌最贫困的乡镇,而观音湖是整个孝昌县最闭塞的地方,当时湖区的村民出来赶一趟集,只能乘坐没有任何安全设施的小木船到水库以西的大坝起坡,然后步行二十多里路到小悟的青石集,回程也是一路步行和水路,回家也是掌灯时分。近几年来,孝昌围绕观音湖做文章,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水陆交通得到快速发展,现在湖里除了三十多艘快艇供库区百姓出行和游客游玩以外,沿湖还修通了近四十公路的环湖公路。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5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4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图片:
由于因公多次到孝昌的小悟乡和观音湖,见证了观音湖的历史和变迁,与观音湖产生不解的情缘。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到观音湖走走看看,而这次与三哥到观音湖徒步,除了想进行一下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和意志以外,主要想实地踏勘环湖的路,看看观音湖深处的景,探访湖区的乡里乡情.........
就这样,我们从卓洲山庄开始了徒步观音湖的行程。(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5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4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田园农家乐
图片:
观音湖被绿色的山岚所环抱,植被好,空气清新。观音湖过去没有称得上公路的路,如今的环湖公路虽然路面不宽,且蜿蜒曲折,但路面整洁,曲线完美,全部是水泥或沥青路面。去年曾经与三哥开车围绕观音湖转了一圈,在湖边蜿蜒的山路上缓行,阵阵湖风吹来,仿佛在花园里兜风,在田园上闲逛。自此以后,一直向往能徒步绕观音湖一周,再细细观赏湖区的景色,深深呼吸湖面吹来的清风。
步行不到一里路,路旁树立着一个田园农家乐的招牌,可不见房舍,只见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深入到山腰的密林深处,看来定是一处幽静的好去处!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5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4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别有洞天
图片:
继续前行,公路从高处顺着山势下到低凹处,到了观音湖的一处湾汊,从湖边远眺,观音湖别有一番韵味。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6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5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扯秧
图片:
描述:烧秸杆
图片:
大约走了三公路左右,我们见到了第一个村庄。由于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地里到处都是已经收割的小麦,一些男女正在田间扯秧栽秧,而一些已经收割完的田块里升起了一缕缕因燃烧秸杆而冒起的青烟。记得小时候,秸杆是农村烧火做饭的天然燃料和冬天耕牛的重要饲料,现在农村已经基本用上了液化气,秸杆失去了利用价值,大多数的农民干脆一把火把秸杆都在地里烧掉。曾经听说一些地方改变了烧秸杆的习惯,秸杆顶上了大用途,不知道在孝感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6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5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村民李四万
图片:
在柳林村碰到一位村民,不到六十岁,自我介绍姓李,名四万,还专门解释是麻将“四万”的那个四万。我想,李四万既然是五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当初起名四万绝不可能与麻将有关,或许当时家里穷,又排行老四,所以干脆叫四万,图个发财至富的吉利吧。李四万原是黄石一家冶炼厂的工人,不久刚从工厂退休回老家务农。聊起农村庄稼活路,李四万似乎非常熟悉。由于观音湖属于山区气候,本地除了种一季小麦以外,就只种一季水稻。现在正是收割小麦和种植水稻的季节,村民都下到地里忙农活去了。到底是见过了一些世面,李四万从庄稼竟聊到了当前国家的一些重大问题,还不时提出一些我们觉得非常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看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李四万意犹未尽地请我们到他家小坐,由于路程还长,刚走了不到十分之一,我们不得不谢了他的好意,并留下他家的电话号码,然后继续前行。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6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5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公路稻场
图片:
过了柳林村,地势相对平坦,不宽的公路上铺满了附近村民刚刚收割的小麦,环湖公路成了村民晾晒稻麦的稻场。按规定公路上是不允许打场晒粮的,可是对于中国广大农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一家做一个稻场肯定是不经济也不现实的,再说这条环湖公路也没有多少机动车通行呢。我总在想,在中国这样的山区农村,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要想完全实现机械化可能还不是很现实,孝感的山区农村何时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啊!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6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6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木头棒子
图片:
描述:喷药
图片:
不久经过龙泉村,看到一块田里铺满了一截截长短一致的木头棒子,一名农妇身背喷雾器正往地上的木棒喷药呢。知道这些木棒肯定是用来种木耳的,但不明白把木棒都摆放在地里头干什么呢?问农妇,农妇笑而不答。对于农妇来讲,农活是她们生活的技能,跟我们无关。其实对于农村和农民来讲,我们了解的东西又有多少呢?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7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6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木耳种植园
图片:
描述:摘木耳
图片:
沿路看到公路的两旁有很多木耳种植园,有的有一定的规模。那一行行排成人字行的木耳菌棒,看起来就象一列列整齐的士兵,而几个摘木耳的村民穿行其间,象是检阅队伍的首长。
听村民介绍,观音湖一带农户的农副业主要是林果和木耳、香菇种植,而林果主要是板栗。但近年来板栗越来越不值钱,种植木耳成了一些农户的主要副业项目。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7 编辑
]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8 14:38
标题:
徒步观音湖[转]/蝗虫的帖
描述:农耕图
图片:
哈哈,看到一幅农耕图,赶紧拍了下来。前天,海音还跟我打赌,看我能不能发几张时下农村的农忙图片。其实,只要我们把劳动当作一种美好,农村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呢!
看到这农耕景象,三哥非常感慨,那个农夫用于耕作的犁跟两千年前祖先用的犁不是一样的吗?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09:48 编辑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