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打印本页]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09-10-24 13:03
标题: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09年04月17日 16:43:49  来源:《教育》旬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19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才卡尔·威特的父亲在他的育儿书中就说过:“失去感情,人就会变成冷冰冰的机器……陶冶好孩子的感情直接关系到他将来的幸福。”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轻情感的渗透、感情的交流。缺乏理解,再加上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这样的教学现状,深深困扰着中学的语文教育,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理念,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样的现实,造成了更多“问题学生”的出现。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感情不再“饥饿”,让学生做一个幸福的学习者,从而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语文的教学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语文教材中,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这些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深沉悠远的意境,生动优美的语言,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借助语文教材、帮助学生把握内容、产生情感体验,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名家佳作,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的是异彩纷呈的情感世界,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才能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品味、鉴赏,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感染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
  锤炼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优美,有感染力、有影响力,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用最大的激情,用发自心灵的声音,生动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渗透的思想感情;用优美恰当、健康时尚、富有感情色彩的个性化语言,艺术传神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具生动传神的效果,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还可以综合运用手势、姿态、唱歌、录音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借助多媒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美术和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以震撼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情感的感悟;以美丽的画面诱发学生对情感的体验。
  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情感体验贵在自然,让学生在自然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情感教育,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人以为,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在导入新课中渗透情感
  新颖独特的导语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导语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能使学生焕发出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的一环。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于漪讲《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有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去。
  在讲析课文中培育情感
  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考察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以及创作背景,对阅读理解作品极为重要。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人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记事的,可以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写景的,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状物的,可以了解大千世界,使学生学会珍惜。文章的作者不仅想通过语言文字让人了解自己思想感情,同时,也希望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所以,我们应该好好运用语文特有的先天感染力,紧紧把握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清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教者必须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在诵读欣赏中培养情感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意会之法。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陶冶道德情操。朗读是学生真正感受和欣赏作品的艺术美的最好检验方式。语文教学中,充满激情的诵读欣赏,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由于用语言创设情境,诗人的赤子之心,大堰河这位劳动妇女的仁厚、博爱的胸怀使学生潸然泪下。那么,对待生养了自己的母亲呢?母亲虽然平凡,却勤劳伟大,从大堰河的身上,同学们也可以看到自己母亲的身影,对母亲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明白,不孝敬母亲如何对得起母亲那无私的付出!
  李煜《相见欢》,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在这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想象中,学生可以深切理解一个亡国之君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欣赏一些优秀诗文,利用多种手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情感,这样对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升华、思维的开拓,会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写作实践中培养情感
  作文是抒情言志的。教学中,如果能让作文真情感人,无疑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也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具人文精神。
  在作文教学专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专门的作文训练课上,语文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在随笔训练中培养情感。学生的随笔本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今,学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也不会交朋友)的学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随笔本应该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笔墨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把准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还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以自身的情感的来影响学生的情感
  全国名校衡水中学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与教学水平成正比,与教师的情感密切相关。一个老师水平一般,但学生喜欢他的课,所以这个老师的教学成绩就好。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成绩就不可能好。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而且还必须有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绪最容易影响、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借助充满真情的范读,运用优美的讲析,把这些情感信息充分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冲动,从而使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产生最理想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效果。
  在生活中体验情感
  课文的学习,停留在书本上,局限在课堂上,再生动感人,也还不够真切。指导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从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进行情感熏陶,才能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别人,去同情支持别人,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真正幸福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把它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滋润心灵,体验美丽,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培养出真正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福旺中学)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