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追忆“小人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19 21:14
标题: 追忆“小人书”
追忆“小人书”转:海晏河清的帖

小人书是俗名,或者是大人们叫的名;孩子们都叫它图书,当然不是图书馆之图书,而是这种书以绘图为主;其实,它的学名应该叫连环画。现在这种书极其少见了,即使是旧书摊上也难得一见。小人书是一种口袋书,三十二开本,相当于小学生课本的一半大小,口袋里就能装下,携带十分方便;那时的孩子,口袋随便掏掏就能掏出一本两本来。书的页面以绘画为主,只在画页底下配上一段相关的文字,少则一行两行,多则四行五行。画以黑白为主,栩栩如生;文字是规范的书面语,文质兼美;一本书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书也是一篇上佳的文章,画面与文字互相诠释,相得益彰。小人书的内容以名著改编和电影剪辑为主,也有童话、寓言、传说之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单本的,也有多本形成系列的;以中国的故事为主,但也不乏外国的,当然主要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我们的孩童时代,小人书就是朝夕相处的伴儿,是最重要的精神消费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那时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小人书是课外阅读的主旋律,它为我们普及了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传播了最朴素的道德情感和国家观念。《三国》《水浒》,在我们心中凝聚起英雄情结;《岳飞传》《杨家将》让我们感叹历史的苍凉与悲怆;《地雷战》》《地道战》激发我们抗争的热血与勇气;《红楼梦》《西游记》又使我们品味到人情的细腻和想象的浪漫。。。。。。
小人书物美而价廉,那时的价格,薄一点的一、两毛钱一本,厚一点的四、五毛钱一本。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小人书,但多寡的差别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家境较好或者是家里的独子,手里的零花钱多,小人书自然也就多;如果在家里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桌子或抽屉,他们会把小人书在桌子上或抽屉里码得整整齐齐,有空就整理整理,摩挲摩挲,哪怕是只看一眼,心里都会充满得意和满足。小人书多得孩子在学校也很有地位和号召力,因为大家都希望通过“讨好”他,看到更多的小人书,他就意得志满,面子撑足。书少的孩子就千方百计攒钱,指望父母多给是不现实的,得自己想办法;卖破铜烂铁,挖药材卖,是不多的办法中最经常的办法。记得有一段时间,爷爷叫我每天下午放学后给他打一篮子猪草,他给我一毛钱作报酬,把我喜歪了:那简直就是捡钱呀!用这笔钱,我好好地置办了一批小人书,也神气了好长一阵!
当然,自己的藏书再多,也总是有限的,要想多看书,就不能只盯着自己手里,关键是盯着别人手里自己没有的。讨好别人白看,也不是不可能,但总得对人说好话,底气也不足;最好的办法是交换,互通有无,互补亏欠。所以在学校里交换看书比买书更经常更普遍,一个人的藏书可以换回若干倍的阅读量!
那时的我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除了上学,还要帮父母做很多的家务,看书的时间并不多,都是挤出来的,甚至是违反家规和校规挤出来的。上课看小人书,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一旦老师发现,不收即毁,让你心碎不已。最多只能在下课的间隙,一堆头凑到一起,一饮甘霖,一解干渴。回到家里,扫地、洗碗、打猪草、捡粪、喂猪、割麦、插秧。。。。。。这些事都是要做的,如果为了看书,偷懒或做得太潦草,轻则挨妈的骂,重则挨爹的打。在生存都艰难的年代,吃饭是天大的事,岂是你消遣闲书可耽搁的?
最好的看书机会是上学放学的路上,只要不迟到不回家太晚,可以在路上多花点时间,边走边看,老师和父母都管不到!尽管走的是乡间小道,狭窄而崎岖,但我们都学会了边走边看的功夫,失足跌到田沟里的情况很少。如果路稍微宽些,就可以两人并肩碰头一起看,那也是常见的路上风景!有时候路快到尽头了,但一本书还没看完,只要时间允许,干脆就倒在麦田沟里或稻草垛上看完了再走。
下午放学后,如果被安排打猪草,那就是另一个看书的好机会。提了篮子,跑到离村子远一点,不在父母视线内的地方,找一块芳草萋萋地,把篮子镰刀丢到一边,从裤兜里掏出心爱的小人书,仰面躺在地上,旁若无人地大快朵颐。头上是蓝天、白云、雁阵,身边是青草、野花,清香,一望无际的葱茏,满耳的天籁之音,把自己全身放松,融化在自由的天地和精神的长河里,心旷神怡!不用谁来提醒,眼睛看不清字迹了,马上提起篮子,捡起镰刀,这时田野里已廖无人影,找一片肥嫩的大麦地或草籽田,疯狂地割一气,填满篮子,跑回家,自觉地洗净切碎,倒到猪食盆里,神不知,鬼不觉!
晚上也是一个看书的可选时段。晚饭后,做不完的事也该完了,点上昏暗的煤油灯,无论三九天还是三伏天,我都会选择静静地躺在床上,把小人书举过头顶。为此,我落下了一个睡着看书的不良习惯,至今难改;只是现在的书越来越大、越来越厚,举书很吃力,因而总不能持久,不得不改为睡着看报。当然,晚上看书也不能太晚了,否则,妈妈又要唠叨:“日里飘飘荡,晚上熬油亮。”那时煤油凭票供给,是很金贵的!
最后一次看小人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告别了村办的初中,来到管理区中心初中接着读初三。离家十几里地,只能住读,摆脱了父母羁绊,摆脱了无休止的家务活,顿时觉得一身自由,一身轻松。管理区有集市,有店铺,还有小人书摊!离学校不远的一条街上就有一个条件较好的书摊:宽大厚实的棉布撑起为蓬,篷下摆上条凳;当街竖起一面竹篾书墙,墙上挂满了小人书,封面色彩纷呈,煞是好看!书墙前面放一古色古香的柜子,内置香烟糖果玩具之类,柜子前面摆一张方桌,桌上搁着玻璃杯装玻璃片盖的酸米汤。一颗糖两分,一杯酸米汤两分,看一本小人书也是两分,只要舍得花钱,阴凉地下,可以边吃边喝边看,好不享受!可惜,我享受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那天午饭后,我去了那个书摊,看得正投入,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叫我,我抬头,起立:“吴老师!”“你在这里看小人书呀?”吴老师轻轻地明知故问了这一句就径直走了,我也没多想,坐下来接着看,直到快上课,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下午第一节课是吴老师的,他提前到了教室,先说题外话:“有人不远十几里地,打着包裹行李,带着父母的希望。。。。。。”我的脸红了,头低了,无地自容。
从此,我告别了小人书,也陪那些勤奋的同学搏击学业,搏击功名。当我再次惦记起它们时,发现它早已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卡通、漫画、奇幻、玄幻之类,尤其让我沮丧的是那曾经出入寻常百姓家的小人书,如今已是踪迹难觅!我始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与奇幻玄幻比,小人书更有文化,与卡通漫画比,小人书更有文采;它不该从孩子们的书桌上消失呀!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