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童年趣事]儿时的记忆之——变幻的“万花筒”[转] [打印本页]

作者: 少锋    时间: 2008-6-19 22:16
标题: [童年趣事]儿时的记忆之——变幻的“万花筒”[转]
[童年趣事]儿时的记忆之——变幻的“万花筒”(原创)         
 转:不知所措的帖  

现在小孩子们的玩具真是千奇百怪,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什么轨道赛车,变形金刚,芭芘娃娃,遥控汽车、飞机,拆装赛车。。。。。。更多的是我们叫不出名字的玩具,只要有钱什么玩具都可以买到。想想我们的童年,玩具是那样的稀少,而且买不起。我们的玩具主要靠“捡”和“做”。我们捡烟盒、糖纸、冰棒棍、铁瓦斯。。。。。。当玩具;我们做铁环、弹弓、泥巴枪、火炮枪、毽子。。。。。。。当玩具。谁要是买了一副积木就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那可是奢侈的玩具啊。刚上小学时我可大大的奢侈了一把,父母的朋友从武汉来送给我一个万花筒,那在当时是非常稀少和高级的玩具,拿着它我神气得不得了,让我激动了好久好久,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不知道现在商店里还能不能买到现在小孩不屑一顾的万花筒。“万花筒”是一个利用光学原理做的简单玩具,它是一个直径约5公分,高约15公分的圆筒筒,筒筒的外面包着一层印有花图案的纸,一端有个小圆孔,眼睛往孔里一看,可以看见五光十色造型各异的图案,拿在手里转一下图案就变一个,再转一下就又变一个,变幻无穷。每天有空我都拿着万花筒痴情的看着,看着那图案有时象彩色的雪花,有时象浩瀚的星空,我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我想到了遥远的太空,想到了世界的奇妙,想到了人类的聪慧,想到了我自己的未来。。。。。。可不幸的是一天小伙伴们抢着玩时摔破了,我心痛极了,拿着万花筒的残骸久久不愿丢弃。我琢磨着它的结构,了解它的原理。我发现万花筒实际上是在底部有两层玻璃,底层玻璃是半透光的毛玻璃,两层玻璃间有几毫米的距离,里面放了一些各种颜色的碎玻璃颗粒,玻璃颗粒可以自由的在里面移动,两层玻璃之上是三片长方形的玻璃镜片,相互依靠组成一个三菱柱体,外面用纸壳包卷成圆筒型。其原理是三片玻璃镜片将玻璃颗粒反复折射,就形成了一种图案,由于玻璃颗粒的位置是可以变换的,所以,万花筒中的图案就会随着万花筒的转动而无穷尽的变幻。了解了万花筒的原理,我下决心要做一个万花筒,我东拼西凑的找来各种元件,有些还是替代品,经过几天的折腾终于成功了,我欢如雀跃。万花筒的做成也使我感到了自己的可笑,我原来曾幼稚的想在万花筒中转出两个同样的图案,还不懈的努力了好久,其实是不可能的。那么多的玻璃碎片,随便哪一颗的位置稍有不同,其图案就相去甚远。由于玻璃碎片排列位置的不确定性,就导致了了万花筒的变幻莫测。后来长大了,每当看见文章中有万花筒这个词时,我总觉得有比旁人更深刻的理解。
        后来我对万花筒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我觉得人生也犹如“万花筒”。少年时我们都曾有美好的理想,当科学家,当将军、当医生、当工程师、当名人。。。。。。,可是真正能实现理想的又能有几人呢?并不是这些个人不努力,也并不是这些人无能力,而是人生受制约的因素太多,个人的力量太薄弱。我们的理想就象万花筒中我们想象的图案,社会、环境、氛围、机遇、条件、人缘、风气、领导、同事、道德、人品等等就是那些玻璃颗粒,具有太大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些“玻璃颗粒”是不能随我们个人的意愿排列的,任何一颗颗粒在任何一个时候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变化,都会导致理想的图案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会使现实与我们理想的图案相去甚远。所以,不管我们现在境遇如何,我们都应坦然的接受之,因为理想的实现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我们只是需要扪心的问一问自己:我努力过吗?如果努力过就应无怨无悔。现在我觉得万花筒不仅仅是我儿时的记忆,更是。。。。。。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