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关于语文作业改错课的几点作法和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6 18:06
标题:
关于语文作业改错课的几点作法和体会
关于语文作业改错课的几点作法和体会
袁新明
一、 基本作法
1.改错前的准备
学生批改作业是一件新生事物。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不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减少学生批改作业过程的阻力,尽量少走弯路,教师必须做好改错前的备。
①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批改作业的方法和意义。要想学生接受这件新生事物,就必须让学生对它有所了解,并认识它的好处。在批改作业前,我先向同学们系统地介绍了改错课的具体方法步骤,举例说明把作业交给学生改的好处,让学生端正认识,树立自己也能当小老师批改好作业的信心,打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的思想基础。
②提出严格具体的批改要求。老师把作业交给学生改,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破天荒第一次,有了上述的思想基础,如果不进行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在改错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刚树立起的信心,而且还会导致学生批改互不信任,造成这项活动不能进行或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我在改错前向学生提出了一些严格和具体的要求。如:A、规定严格的批改符号。我对符号规定是:答案正确画“√",不正确画“×",多错字底下画“一",别字底下画“O",病句后面打“?";好词句下画“——”等等。B、讲究严格的书写规格。我向同学们规定,批改作业时一律用铅笔,做到字迹工整,书面整洁。一字一格,和做作业一样认真。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只准使用批改符号,不得随意用文字更改,以免影响书面整洁。对符号的使用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批改符号应打在该题后面的空格里或上下行之间的空白处,不能将符号打得过大,超过方格或空白界线。C、下好批语。作业批改完后要对作业中的问题下好尾批。指出其作业中突出的问题,或提出希望,给予鼓励;也可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最后落款,签上批改者的名字,以加强批改的责任心,便于老师监督纠偏。D,如有错题,必须重做,重做题也应和作业一样认真。
③要求学生做好物质谁备。根据我们批改作业的具体操作需要,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支带有橡皮的铅笔,一瓶糊精,三个语文本,其中一个语文本将每大页从装订中线处裁开,再将其已裁开的两页再各自对折裁成两个半页,将裁开的每个半页分别贴在另外两个语文本的每一扉页正中间(只贴靠装订线的一边,使其既能和语文本扉页的外侧整齐一致,也便于翻阅)。每人一本小词典和文言文字词解释之类的工具书,以便改错时查对答案,纠正错误。
④设计好练习题。作业的批改是建立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之上的,而语文作业是由老师设计的。教师设计作业决不能不假思索随意滥编,而应贯彻精学精练的原则,精心设计作业题,具体说要达到以下“三性”:A、计划性。做到有步骤、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既要紧扣大纲和教材要求突出重点,也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B、出题要讲究规范性。既要防止题目多而杂,也要避免难度过大,答案过活,不易把握评改标准。C、作业的设计要加强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化难为易,寓繁于简,便于学生答题。作业布置后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做到字迹工整,格式正确,给批改者一个良好的印象和作业样板。
⑤搞好批改前的学情调查,学情调查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进行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调查,通过测验、座谈、课堂了解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状况,以便在设计作业时加强针对性。二是搞好错例调查,学生在独立作业时,老师要巡回察看学生答题情况,注意发现学生作业中带有共性的错误。因为共性错误往往是作业中的难点,也是改错中的拦路虎,教师对此一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分析做错的原因,为下面的作业批改指导谈话准备内容,真正解决学生在改错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三是搞好作业中的典型调查,即搞好对以上共性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调查,如发现某同学对共性问题理解得比较好,老师可告诉他,让他作好发言的准备,以便在评改作业时让他来谈谈自己是怎样作的,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可见,改错前的学情调查,既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作业、改错中的难点,也有利于加强针对性,为下面的作业批改打好基础。
2.县体批改过程
①批改作业指导谈话。在批改作业之前,老师应对本次作业的批改进行指导性谈话。谈话内容一般包括下面两个方面:A、简评上次作业批改中优点和问题。B、针对本次作业的具体问题(在作业时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具体的批改意见和方法指导;也可在有准备前提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批改体会和教训以及对共性问题的理解等。作业批改指导谈话要精简扼要,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②示范改错。示范改错只适宜于学生批改作业启蒙,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示范改错,可运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逐一按批改要求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示范批解,然后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批改的要求、规范。第二种方法是老师选取一份有代表性的作业,将其
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边改边作批改符号,并说明批改的理由,给作业下尾批、评分、签名。第二步是学生示范批改。经过准备,让两个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互相批改对方的作业,批改完后再分别将二人的作业抄在黑板上,让他们作示范批改表演。表演
的内容包括作批改符号、相互议论、下好尾批、质疑答疑、评分、签名、交换批改意见、重做等,给同学们一种批改的模式。
③制订评改标准。要学生批改作业,学生首先必须弄清作业的答案或评分标准。如比较具体、简单、能够统一标准的答案,老师可直接公布或只要求同学作个别补充。如造句、问答一类作业,虽精心设计,也难以统一答案,则可由师生共同制订评改标准。其方法是老师先初步订出标准答案,然后交学生讨论、修改、补充。如造句,教师着重强调对词语意义的全面准确的理解,词性的分析,感情色彩的辩别,指出其搭配对象、运用范围等等。然后由学生代表结合学生例句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判断正误,分析原因,明确怎样才算运用恰当。对于问答,虽然老师能逐字逐句作出统一标准,但我认为如此把答案统得过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它只能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允许发挥、创新。因此,在制订答案时,我首先紧紧扣住课文内容,抓
住应理解和掌握的关键词语,以这些关键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标准而不死扣字眼来评判学生作业。怎样让学生答案中表达的意思和老师公布的标准答案相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和学生一起共同分析、比较,也可由学生补充发挥。
④学生互改作业。在明确了标准答案的基础上,学生开始互改作业。互改作业可分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换作业本,先浏览一下对方的作业,发现较难解决的问题可同对方小声议论,问明作题的思路。第二步,学生各人照标准和要求批改作业。批改时遇到问题可查阅工具书、仔细看书或温习笔记,进一步判断是非,作出批改符号,评分,下好批语,签名。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中巡回辅导,及时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第三步,批改双方归还作业本,交换批改意见,说明这样批改的原因、道理,回答对方的问题或反驳,尽量做到双方口服心服。如改错中出现错改或批改不认真等问题,改错者应进行修正。在批改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控制,防止学生大声争吵,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各自暂时保留,课下再各自去复习功课或查阅资料,也可找老师协助解决。
3,.重做错题
作业改完后,通过互相交换意见,弄清了作错的原因和答案后,就要求学生根据作业中的批改符号和批语要求,在事先贴好的夹在语文本扉页中间的半页空白方格纸上认真把错题重做一次,这样作不仅可以消灭错误,还可以加深印象,巩固难以掌握的知识。
4.教师查阅
作业重做完了,教师应把本子收上来看看。一是对批改作业的情况作个了解,发现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为下次作业改错指导谈话淮备内容;二是对学生重做的题目逐一批改。据我们的情况看来,重做的作业题是很少的,而且正确率很高,批改工作量很小。这样做能进一步消灭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和批改情况。对不认真的同学起到了监督作用。老师对作业本上的问题,除共性的集中指出外,个别的找学生进行单独教育。
二、几点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学生改错训练的实践,我觉得这种方法同传统的教师独揽赤笔、独断是非的批改习惯相比,有以下几点好处。
1、学生比以前更关心自己的作业
以前老师把自己精心批改的作业发给学生后,除极少数同学认真看看结果,想想原因外,大多数同学并不关心自己的作业是怎么做错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他们把作业单纯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认为做错了也不要紧,老师会给我改正的,因而作业态度也比较马虎;本子发下来,他们关心的多半是分数而已。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现在不同了,因为他们批改作业的对象是身边的同学,他们对给自己改作业的同学能否改好作业是持怀疑态度的,生怕别人把自己的作业改错,总想找找理由来挑剔对方的毛病。因此,他们在那里认真地审阅着同学给自己作业批上的每一符号,每一处扣分,每一句批语。又由于错题都要重做,而且重做作业老师要查阅,做错了老师要找麻烦,因此,分析标准答案时更是认真动脑。可见,用这种方法批改作业,学生从作业到改错、重做的整个过程,都十分关心自己的作业。
2.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符合教改方向,深受学生欢迎。
从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拿到别人的作业后,就不断地动手动脑。他们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谈话,听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听学生发言,他们时而看书,时而看笔记,时而查阅工具书,积极地理解和核对标准答案,生怕批改不正确,批改不好而遭对方的反驳和批评。被批改者也在逐题弄清答案,分析作错的原因,便于错题重做,同时他们也不放过批改者在自己本子上所记下的一笔一画,与对方分析议论,交换意见,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他们人人既是批改者,同时也是被批改者。在这个批改与被批改、重做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其自学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养成了爱钻研爱追根求源的习惯,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一步一步地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扎、实,更加完善。从作业的正确率和书面整洁的情况看,学生作业比以前更认真,效果更好,它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我班上学生参加统考情况看(上学年统考我班语文人平分名列全校第一),差生提高较快,全班成绩趋向平衡。从确定标准答案的灵活性方面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在实验过程中,我曾多次通过座谈、写体会、学意测验等方式了解,检查学生对自己批改作业这项活动的态度,从反映来看,他们无不喜欢这种批改方法,并且谈出了许多理由。去年十月份,我校初中语文老师在学校的组织下来我班看了这一情况,他们都感到很满意,同时,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由于这种改错方法有很多好处,因此,它还在我校许多科别,班级发生迁移。目前,我校在外语、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科都出现了学生批改作业的作法,这些迁移且都是学生自发要求这样做的,这些学科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它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贯串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导思想,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符合教育改革的精神和形势的需要。
3.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
在许多学校,我们都不难听到诸如语文教师教学负担重,教语文比教其他学科吃亏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为什么负担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作业类型多,改作业量大。什么语文作业、作文、日记、大小字等等,教师成天被卷进作业堆中而无法抬头。就我班的现状来说,我班现有学生6 0名(我们是乡村普通中学),按平均每周二次语文作业、一篇(大、小)作文、两次大小字、一次日记或读书摘抄的改作量计算,平均每天至少要花三四小时。进行了这项改革,我每天改作业所花去的时间只需半个多小时就够了。因为我的语文作业、作文、小字都交给学生批改,省去了大部分时间。单就语文作业来说,原来改一次作业需花两三小时,现在只需半个小时就够了。这样一来,就给老师腾出了大量时间,更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钻研教材,提高学生课堂自学效率。况且学生改作业比老师还要认真过细,效果更好。毫不夸张,这样批改作业事半功倍。当然,要进行这种改革,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认真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如果只图轻松,放任自流,不进行严格要求和控制,也可能会出很多问题。学生批改作业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开始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宁可花时多一点,但学生训练上了路,养成习惯后,改作业就会顺利进行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认真做好开头工作,认真组织,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8 09:43
借机激情,一箭双雕
学习完几篇小说,为了培养学生描写内心活动、抒发真情实感和细致观察事物、生动描述景观的写作能力,我们年级语文组六个班准备搞一次上述两项描写的团体写作比赛活动。为了写好这两篇作文,我准备为学生写作创造些情景,想组织全班学生到睡虎山去春游。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我通知同学们要有所准备:“回家洗个澡,把衣服穿漂亮点,带点干粮……星期一上午八点在教室集中,然后去睡虎山春游”。
“欧!”“哇!”“太棒了!”大家欢呼着、雀跃着。
星期一那天,同学们按照要求,把身上洗得干干净净,把衣服穿得漂漂亮亮。七点半时全体学生已提前来到教室,兴致勃勃地来等待老师发令出发。可是左等右盼.就是不见我露面。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过去了,随着上课铃声,我终于出现在教室门口,并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打扮:身着一套深蓝色西服,配上一条从未打过的红色领带,头发整理得光亮,脚上穿着白色丝袜,把黑色皮鞋映得铮亮。同学们看着我衣冠楚楚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心情更激动了:惊讶声、赞叹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他们再也不愿意让小屁股在凳子上磨来擦去了,一下子站起来,准备马上出发。
我兴冲冲地走上讲台,却出乎意料地宣布:“睡虎山今天不去了。”
“啊?怎么搞的?”
同学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怎么搞的,这不是故意在捉弄我们吗?变起来为什么这么突然?”
“你们一定很失望吧”,我笑咪咪地说。
“还笑呢,您倒是开心啊,我们岂只是失望,简直是恼恨……”
议论声变成气忿忿的吵嚷声。
吵嚷片刻,我感觉同学们情绪发泄到了火候,于是我宣布:“好啦,你们立即拿出笔和本子,把你们现在的心情如实写下来。”
同学们都气坏了,把自己为什么气我、恨我,怎样气我、恨我,甚至想骂我几句的内心活动都在笔端发泄出来。下课铃响,五十本作文本都交上来了。下课后.大家悻悻地走出教室,甚至还在叽哩咕噜地埋怨着我。
第二天上语文课时.我高兴地告诉同学们:“在小说单元的单项作文训练比赛中,我们班的团体“心理描写”作文总分获全校第一,明天上午八点真的去游睡虎山。
“啊,原来是这样!同学们这才明白老师的用心.在会意的笑声中,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暴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8 21:12
借机激情,一箭双雕
学习完几篇小说,为了培养学生描写内心活动、抒发真情实感和细致观察事物、生动描述景观的写作能力,我们年级语文组六个班准备搞一次上述两项描写的团体写作比赛活动。为了写好这两篇作文,我准备为学生写作创造些情景,想组织全班学生到睡虎山去春游。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我通知同学们要有所准备:“回家洗个澡,把衣服穿漂亮点,带点干粮……星期一上午八点在教室集中,然后去睡虎山春游”。
“欧!”“哇!”“太棒了!”大家欢呼着、雀跃着。
星期一那天,同学们按照要求,把身上洗得干干净净,把衣服穿得漂漂亮亮。七点半时全体学生已提前来到教室,兴致勃勃地来等待老师发令出发。可是左等右盼.就是不见我露面。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过去了,随着上课铃声,我终于出现在教室门口,并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打扮:身着一套深蓝色西服,配上一条从未打过的红色领带,头发整理得光亮,脚上穿着白色丝袜,把黑色皮鞋映得铮亮。同学们看着我衣冠楚楚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心情更激动了:惊讶声、赞叹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他们再也不愿意让小屁股在凳子上磨来擦去了,一下子站起来,准备马上出发。
我兴冲冲地走上讲台,却出乎意料地宣布:“睡虎山今天不去了。”
“啊?怎么搞的?”
同学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怎么搞的,这不是故意在捉弄我们吗?变起来为什么这么突然?”
“你们一定很失望吧”,我笑咪咪地说。
“还笑呢,您倒是开心啊,我们岂只是失望,简直是恼恨……”
议论声变成气忿忿的吵嚷声。
吵嚷片刻,我感觉同学们情绪发泄到了火候,于是我宣布:“好啦,你们立即拿出笔和本子,把你们现在的心情如实写下来。”
同学们都气坏了,把自己为什么气我、恨我,怎样气我、恨我,甚至想骂我几句的内心活动都在笔端发泄出来。下课铃响,五十本作文本都交上来了。下课后.大家悻悻地走出教室,甚至还在叽哩咕噜地埋怨着我。
第二天上语文课时.我高兴地告诉同学们:“在小说单元的单项作文训练比赛中,我们班的团体“心理描写”作文总分获全校第一,明天上午八点真的去游睡虎山。
“啊,原来是这样!同学们这才明白老师的用心.在会意的笑声中,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暴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10 09:01
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具体体现。为了强化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除了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外,语文课前5分钟说话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何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说话训练呢?
一、采取灵活多变的说话形式
台湾学者王克先说:“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个体潜在的动力。”说话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虽然能说会道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特长,但学说的过程不是那么简单易行。因此,要想把课前5分钟说话这项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首先必须激起学生的说话兴趣。如果每课5分钟说话形式单调呆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就会打消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兴趣,甚至窒息说话训练的生命,所以在练说过程中,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说话形式。我的具体作法是:
1.从话题的形式看,将命题说和自由说相结合
如学习了唐 的《一面》,要求学生以本文为范文,命出《我和××的一面》《第一次见面》的话题,要求学生按照所命话题,结合自己的交往感受,说出一篇较完整的口头作文。这一训练综合体现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但如果一个模式这样说下去,费时多,效果有时也不一定很好。于是我便采取命题说和自由说相结合的方式,第二个学生可以围绕话题说一个片断,一件典型事例,描绘一种情景。第三个学生可以完全不按照命题,把自己见闻最新、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说给大家听,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引起短暂辩论或讨论等,这样便避免了说话形式的单调,增加了灵活性,降低了难度,也丰富了说话的内容。激起了说话的兴趣和激情。
2.从说话人的安排形式看,将轮流说,提名说与主动说相结合
课前说话训练要面向全班学生。如果只让少数会说的学生占领说话舞台,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就会流于形式。于是,我规定,在课前5分钟内,先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起立时人人自由自在放声说,坐下后再分别以三种形式说。一种方式是按座次顺序每节课1个人,这样一学期可为每个人提供2—3次表演机会。如果完全按座次顺序安排说话人,那么在每节课前的说话时间内,就会让哪些不爱动脑筋的同学钻空子偷懒。为了让每个同学在每节课的5分钟内真正都在准备说,在起立自由说时都在实实在在地说,于是我采取的第二种方式是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说(这指定的学生往往是在一分钟自由说时没有开口或平时不爱说,怕说的学生)。这事实上是一种督促,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积极动脑动口。第三种方式是让考虑比较成熟、想利用课前说话机会锻炼和表现自己的同学通过举手自告奋勇说,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勇气,也可为其他学生做示范。以上三种学生说完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讲,以利于促进学生说话水平的提高。
3.从说话准备的形式看,将即兴说和准备说相结合
学生单个站起来进行说话表演,有时话题是老师当时布置,学生当时构思,当时说,如口头命题作文,讨论题,辩论题等,学生说话在事先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称之为即兴说。这种形式是在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时为了让说话产生更好的效果。让说话训练形成序列,教师往往在期初就拿出全学期的说话训练计划,一系列话题,或提前一周或一天布置说话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整理思路或观察生活,体验情感,进行充分酝酿和准备,产生更理想的说话效果。
二、安排丰富多彩的说话内容
说话话形式不拘一格,再加上说话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说话的兴趣就更浓。因此,教师在发布话题时,应注意不断变换说话内容,话题发布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扣本说,迁移说,体验说。
扣本说。就是话题紧扣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又可分为赏析说和仿写说。如学习了第三册第二单元《驿路梨花》,可由学生或赏析文题的含义,或赏析构思的技巧,或赏析以景衬人的特色,或赏析选材立意。赏析说不要求成文,但要求条理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性。学习了第三册三单元的《荔枝蜜》《猫》《心中的鹰》《鹤群翔空》等课文,要求学生仿照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以某种你熟悉而有所感悟的动物为题,进行口头描述、联想和抒怀。迁移说就是把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结合提出话题练说。如学习了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小石潭记》《观潮》等课文,让学生先去观察一处景观,并以此为话题将所观所感进行口头描述。体验说是指不受教学内容局限,对在生活中有深刻感受的人、事、景不管与课文有无直接关系,将感受最深的体验在课前说话中向大家口头描述。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三、提出明确具体的说话要求
既然说话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那就得讲求实效,使学生的说话水平不断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循序渐进地不断向学生提出明确具本的说话要求。如刚开始说话时,我给学生规定:说话时要做到仪态大方,面向全体学生,声音响亮,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听清楚,要用普通话。逐步达到以上目的后,就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说话时做到语句通顺,语言流畅,避免“嗯”、“啊”之类的口头语和无意义的重复。再过一段时间,就又进一步提高要求,做到说话准确、生动、有感情、甚至要求学生说话逻辑严密,以姿势助说话等等。事实证明,通过上述要求和课前说话指导评议,可以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