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小”城市飘扬文化“大”旗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9 08:10
标题:
“小”城市飘扬文化“大”旗
“小”城市飘扬文化“大”旗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雁 杨彬
近日,“长江颂”全国新闻作品大赛在张家港市启动。近年来,以“长江”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频频亮相张家港。自2004年起,张家港已连续四届举办了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长江沿线12省(市、区)的文化精英聚首港城,给这座江苏最北部的城市绘出了浓墨重彩的文化色调。
一个县级市,飘扬起了整合长江文化资源的“大旗”,折射出这座城市对文化发展观念的变化和创新。
走上街头,“赶”一场民间文艺“大集”
首届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的巡街表演中,安徽花鼓灯、重庆铜梁大龙舞、湖北凤凰灯、凤凰镇河阳山歌等27个传统民族民间文艺形式一并在张家港街头亮相,不仅让年轻的市民感到新奇,连见惯世面的老人们也感到大饱眼福。民间文艺“大集”唤醒了张家港凤凰镇程大爷记忆深处的美好情感:“听着山歌,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时我们在田间插秧、挑河泥,都会唱河阳山歌,歌声从这丘传到那丘,越唱越带劲。”
2004年起,张家港已连续四届举办了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至今已形成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展、全国摄影艺术展等系列品牌活动。其中的长江流域戏剧展演可把戏迷们忙坏了。“为了多看几场演出,我们还要到别的戏院去‘赶场子’”,张家港暨阳小区的戏迷吴大妈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能在家门口看到我们喜欢的锡剧、沪剧,还见识了汉剧、川剧等各具特色的剧种,真过瘾。”喜欢舞文弄墨的居民马先生也没闲着,“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展”让他驻足欣赏了三个多小时,连吃饭的时间都错过了。
一年一度的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成为张家港市民翘首期盼的盛事。据统计,四届艺术展示周,全市共有100多万人次参与到活动中。有关专家认为,让百姓走出家门,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大餐”,正是张家港举办活动的初衷和出发点,而他们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
摊开账本,算一笔文化投入“收支账”
当得知政府光举办一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就要投入300多万元时,“戏迷”吴大妈吃惊得睁大了眼睛。因为她和老伴的戏票都是社区免费发送的,自己并没有掏一分钱。从2004年开始,张家港每年都有一千多万元的专项资金,被投入到以整合、共享和利用长江流域文化资源为目的的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中。
“张家港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内涵缺失等重大问题。继创造了张家港精神之后,我们在文化建设上也想走出独特的发展新路。”张家港市市委书记黄钦告诉记者,“文化具有开放性,处在江尾海头的张家港,要主动担起责任,为长江流域文化的整合提供一个舞台。”
“政府买单,送戏到群众家门口”,在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之前,张家港就早有此举。市、镇每年举办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达600场以上,一年一度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文艺“周周演”、千场电影进社区“月月映”等活动成了百姓身边的“流动剧场”。
为了保护和传承流传了6000多年的中国民歌奇葩河阳山歌,张家港财政拨款修建了河阳山歌馆,编印出版了《中国·河阳山歌集》,对遗存的河阳山歌印册、抄本等进行全面梳理,编辑整理,港口小学还把河阳山歌编入当地中小学音乐教程。
投巨资“揽”活动、“抢”遗存,有人质疑,一向“精明”的张家港人,怎么做起了“赔本”的“买卖”?张家港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一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社会效益方面,这不仅促进了长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而且使张家港的文化建设获得快速推进。挖掘、保护地方文化遗产项目,创作、展示艺术精品,收藏、陈列书画及实物展品……这些精雕细琢的文化活动以及全市特色文化团队的建设,激活了本地戏剧艺术的生产动力和营销市场,推动了以长江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为主体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而在经济效益方面,项目的实施不光塑造了文明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美誉度,而且积累了城市文明的无形资产,优化了本地投资环境。
扬起“大旗”,营造城市“文化生态家园”
20世纪80年代就从深圳来张家港创业的设计师王斌告诉记者:“和我刚来时比,张家港已经摆脱了单纯依靠工业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粗放模式,软实力在不断增强。城市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富人文内涵,成为一个不光让人能够挣到钱,而且让人想要在此安家的地方。”
令王斌感触最深的,是近年来张家港城市文化生态的改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张家港人就曾率先冲破思想禁锢,大胆办起“文艺工厂”,开创了“以工补文”、“以工养文”的“群文”建设新模式。而现在,“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项目的开展,则为张家港营造城市“文化生态家园”拓宽了渠道。“这是为应对快速发展中城市文化资源不足而实施的一次‘绿色突围’,其结果是多元共生、全局共赢。”梁一波如此评价这个项目。“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它始终强调的是一个公益性的品质。在运作过程中,工作的主线是促进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重点是濒危项目的保护,杜绝任何对宝贵文化资源进行过度性和破坏性开发的行为。同时,在保持自身文化品质特点的同时,对外来文化资源进行主动消化吸收,促进本地的文化产出。”
“小”城市飘扬起文化“大”旗,江苏省文化馆副馆长戴珩表示,“这种举措成功地解决了新兴城市文化资源不足、文化空间狭小,县域地区文化活动水平不高、内容单薄,公共文化产品不够丰富、质量不高,基层地方文化建设方法和手段单一、体制和机制不活等问题。”
“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项目的实施获得了沿江各省市的积极响应。同时,项目的综合效益、生产能力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与认可。去年11月,文化部社文图司正式作为主办单位参与“2007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的组织工作。
张家港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将长江流域的丰富文化资源比喻为星罗棋布的光芒火焰,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要通过自身努力,将各地的文化火种采集过来,助燃张家港本地的文化火焰,使其成为引领长江文化保护发展大业前进的火炬,最终实现‘温暖自身,照亮别处,全局共赢’的文化发展远景。”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