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蒋述卓《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文字稿 日期:2008年04月05日 时间:下午15:00——17:00 主题: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 主讲人:蒋述卓 实录: 主持人:“聆听智慧的声音,探求真理的光芒”,欢迎光临文化大讲堂。 阴霾多日的天空今天终于放晴了,许多人选择了出外踏青而各位选择了文化大讲堂,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今天的演讲嘉宾是暨南大学的副校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述卓先生。我们有请蒋先生。蒋先生是桂林人,我们可以看出蒋先生眼中凝聚了桂林的山水的清秀。蒋述卓先生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与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等。为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研究、民族艺术等杂志编委,思想文综副主编。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城市文化和城市审美,我们说一个城市是人的物质住所也是精神的家园,城市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点点滴滴被积聚,我们对城市越来越有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我们将聆听城市文化和城市审美的重要意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与我们每个人都有息息相关的关系。让我们把掌声和时间留给蒋先生。。。 蒋述卓:各位朋友,非常高兴能够在清明节这一天到文化大讲堂,大家可以放弃这么好的时间来跟我共同探讨城市文化、城市审美的问题,也算是我们来城市文化里面共同踏青。下面我就这个方面的问题作我自己的讲解,有的观点不一定完善,也不一定成熟,但是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把我的观点抛出来也是抛砖引玉。 第一个问题我简单讲一下——二十一世纪是城市时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2007年一个统计,说到200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2%,2006年已经达到43.9%,2007年已经达到45%。这是去年国家统计局一个数据,国家建设部也有一个统计,如果从东南沿海的地区统计已经超过50%。预计到2020年我们的小康社会实现的这个时期,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50年也就是我们现代化完成时期,我们将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5%到80%。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间隔呢?也许在75%—80%之间,是这样一个预计。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应该说我们在八十年代才起步。5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和工业化水平是不平衡的。我们讲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但是我们以前往往是工业化带动不起来城市化,唯一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大庆,工业化完成了城市化也完成了,但是现在城市化转型也面临一些困难。60年代的时候我们把工业到西部,为了备战备荒,这个时候工业化反而带动不起城市。往往把工业搬到贵州、四川,像长虹机械厂这些城市化才有一点儿带动,其他没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不相配。有时候工业化水平高过城市化水平高达23%,50年代工业化比城市化高出23个百分点,现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比较匹配了。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建筑研究所所长吴良英教授他说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居民数量超过农村,现在我们城镇人口达到5.7亿,这个时候是城镇人口,不完全是城市人口,广东提出来一个城镇化不是城市化。预计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到11亿。我们人口统计和人口战略是16亿不超过17亿。要控制在这样的水平。这个时候还有五到六个亿人口会居住在农村或者是乡镇。还不完全是进入到城市里面,17亿里面还有四到五亿左右的人在农村。 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纵轴,农业化到工业化,农业还在中期不到中后期,中期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西方国家是信息化社会,我们十五大开始制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城市化是一个横轴这也是现代化空间的铺开。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从时间的纵轴开始,空间进入城市改革就难以完成,到现在也没有完成,城市改革非常艰难和复杂,也就是说这样的空间的铺开更能够使城市化推进完善这个过程比较艰难。随之而来是市场化,市场化的保证使工业化城市化完成,整个现代化可以完善。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城市群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我们看大北京城市群,包括保定、石家庄、天津,现在有天津滨海新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龙头的包括杭州、苏州、昆山、南京等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龙头华南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它的经济效益非常高,人口只占全国7.53%,土地占1.24%,但GDP30%左右,利用外资高达73%。按照现在国家建设部,做了城市化战略设计。2005年提出,第一要继续扩大城市群,三大主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 七大城市带,城市带的概念沿着交通沿线。包括武汉、岳阳、九江。一个沿陇海线、一个沿京广线,一个南北同向,一个东西同向;还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城市带通过高速公路连接;还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山东半岛主要用这样的交通管道联通起来;还有德阳、绵阳、成都、重庆的城市带;还有长沙、株洲湘潭城市带,株洲和湘潭成为高新区。这个城市带也已经成型了;还有海峡西岸城市带从浙江的温州开始到福建福州、泉州、厦门这个是海峡西岸也是通过高速公路连接。大家看到从哈尔滨到海南的路一直是沿着海边来的,这个是2005年提出来的。 现在又进一步到2007年建社城市群,不仅是城市带还有建设城市群。按照规划2013到2015要形成十大城市群。除了那三个龙头以外,还要其他的。第四级的城市群在海峡西岸。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六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江南城市群,哈尔滨、吉林、大连、沈阳为主的城市群。还有鞍山、抚顺辽阳、铁岭在辽中南这一带形成城市群。还有中原城市群,郑州、洛阳、包括平顶山、骡河在内的九个市构成一个城市群。长江三角洲;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龙头,包括孝感、天门、荆州等等;还有湖南的岳阳都在这里,叫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有川渝城市群,成都重庆为龙头,包括自贡、绵阳,遂宁、广安、雅安、宜宾、资阳等等形成一个城市群;这些通过高速公路的连接而成。下面是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宝鸡等等地级市。再往西部走,有些还比较困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大规模的城市还是可以的。 除了城市带的设计还有城市群的设计,我们要对于城市群、城市带的规划都心中有数,还有一个都市圈。特大城市里面有多个都市圈。比如说北京有一个海淀都市圈、还有一个朝阳都市圈。一个的大城市里面有很多个都市圈,包括不同的功能区。城市群是最大的,组团式城市群。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城市,国外为什么要发展城市。因为要相对集中,将来是8%的国土会容纳全国人口的55%,55%的人口将会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一代,他的承载量完全可以,城市大规模以后相对可以节约很多资源,实际上可以承载这么多人口。日本那么小的地方承载了那么多人口。日本的城市化发展是在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开始。尤其是东京发展非常快,已经是1500万人口了,快到1800万了。流动人口非常多。 城市承载率无穷但是不是无限的,越大的城市越是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些城市化带动占GDP80%。未来几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是乘数效应的推进,是一种加速度。一旦进入到43%,以后会更快,所以每年会有1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还有150平方公里左右的国土会转变为城市用地。现在国家对城市用地控制比较紧,要保证基本的农田面积才能做其他的事情,国土资源部坚决不能退让这个里面有很多的矛盾。我们2013年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我们现在5.77亿,那个时候可能到6亿到7亿左右。有这么多人口在这个地方居住,所以我们国家也提城镇化。走城市化也要从城镇化开始。我们中国的镇比较多,要推进镇发展,我们要聚集向镇发展。如果每个人居住在山村你的教育程度、卫生条件都享受不到,谈现代化是谈何容易? 只有城镇化相对集中城市化才能推动,我们2050年中国城市会达到75%到80%这是未来的战略。一个国家的成功需要城市推动,城市的成功反过来看又是一个国家成功的标志。比如说我们去泰国,我们看到曼谷的发展程度觉得泰国的现代化程度不错。因为泰国曼谷的现代化程度非常大和好也觉得泰国的经济不错的。如果去河内或者是其他地方,觉得这个城市破破烂烂就觉得这个国家不行。为什么我们要把奥运会的城市——北京建设好?是因为它代表国家,是国家的标志,城市的成功才有国家的成功。 所以现代化越往前发展,城市化的问题越是急迫,这不仅是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程序也是一个规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城市的主题,当代城市不仅是人民居住的主体也是产业主体,是文化教育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所以城市的承载的任务是比较重的。 城市首先要适合于人居住,如果城市发展不适合于人居住这个城市发展来做什么。北京比较紧张,没有厕所。现在1500万左右人口,但是比较不适合人居住,缺水、交通也不行,都在改进,很多人有迁都的设想了。所以首先要符合人居住。城市的产业占主要的经济成分,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我觉得后面两个更加重要。在转型时期,知识和城市创新的基地,将是我们未来城市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 如果你没有一个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城市建起来是干巴巴的,将会重走弯路,城市建设不可能是推倒重来,城市规划一定要做在前面,城市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现在讲科学发展观恐怕在城市里面占分量最重。我们发展经济主要是城市,这就决定中国在世界格局当中的地位和影响。你的城市发展,你在世界格局当中占的地位非常有影响。按照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群将会在世界格局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我想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在世界格局当中特别是城市当中的地位会大幅度提升。还有上海在国外的影响非常大,广州也有影响,但是广州的建设虽然大家说是国际化城市但是还没有达到,还是大城镇。因为城中村改造比较慢,所以城中村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改造,才能算国际化城市。以前大排档到处都是,找不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城市建设确确实实需要规划在前面。 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一个叫做斯德歌利茨(人名、音同)的国外学者提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是区域发展的火车头,他认为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美国的高科技影响全世界,他把中国的城市化放在这个里面。因为中国的城市化一旦成功,整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格局将改变。中国城市化影响非常大,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中国的经济已经得到第三位,将来预计会超过日本,有人预计2050年将会超过美国。从经济总量来说是会超过美国,但是人均肯定赶不上。美国经济未来衰退中国经济也有困难,中国经济大家比较看看好,至少20年之内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大的衰退有这样的预计。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幅度比较大。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