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举措—创建名师成长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11 07:53
标题: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举措—创建名师成长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举措—创建名师成长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郎光等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科学》2007(10)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在调研分析我区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创建了名师成长工作室,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组建构想


(
一)构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就在思考优秀教师的培养问题,且分析了我区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教师的成长历程,本世纪初,又推出了孙颖、颜诺等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优秀教师。分析她们的成长历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搭建科学有效的实践平台,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确立,专家引领下的科学实践,脚踏实地的执着的探索,是名师成功的基本要素。她们不仅自身得到了健康快速地成长,同时成就了学校。经过调研与思考。我们提出《奎文区名师成长工作室行动纲要(试行)》。在分析山东省名师五年发展规划书的同时,我们依据我区现实的基础状况提出名师成长工作室的五年规划构想。


(
二)组建


以齐鲁名师提名者为主体,组建了孙颖、颜诺、李秀伟三个名师成长工作室。工作室人选的基本要求:


1
.对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具有执着、负责的态度和意识,具有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目前教育教学水平、技能居区中等状况的教师。


2
.人员构成应来自3—5所学校,其中必须有一所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参与,年龄均在35岁以下。


3
.校长对教师专业成长有深刻认识,且在组织上、工作中。经济上能给予支持与协调的学校内的教师。


孙颖、颜诺、李秀伟依据这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到区内部分学校的调研与考察,确立了工作室的人选。孙颖、颜诺工作室由11人组成,李秀伟的工作室由18人组成。


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支持下于2006年6月16日启动,并先后召开了有关校长论证会及工作室人员座谈会,得到教育局、教研室、校长们的大力支持,工作室所在学校均予以配备了专用办公室及专用设备,并建立了工作室基金(人员所在单位按每人每年1000元)。



二、理念目标


(
一)理念


工作室以科学实践、和谐发展为核心,力求经过四年的实践研究历程,使参与工作室研究的教师成长为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关注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业务能力强,能够以科学的行动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教学质量水平高,执着坚韧、自信乐学、善思的研究型教师。



(
二)目标


秉承在创新中超越,在超越中发展的工作信条,以成就教育事业和自我成功为己任,在实践中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同时在实践历程中,构建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规范与机制,努力探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与行为模式,形成简要的评价、激励方法,以保障工作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目标有三:


1
.理性思索不断进取的意识。通过工作室的学习活动,使工作室成员人人关注教育发展,理论素养扎实,具有执著自信、积极求索、相互合作、内外互动、创新进取的意识。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成为本地区本学科范围内广为人知的市级以上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2
.实践论证科学展示的能力。通过工作室的学习活动,使成员个个善于钻研,勤于反思,主动承担规格较高的课题研究任务,概括出新的有理论价值的论文(著)。专业娴熟且独具特色,具有理性注释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指导、评价他人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具有特色的精品课。在教学方面成为本地区本学科范围内广为人知的市、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有规格较高的论文发表、获奖。


3
.构建有效的名师培养机制。努力探索名师培养的途径、原则、策略,建立科学的名师培养、管理的运行机制。


三、实践策略


我们以齐鲁名师发展规划书的目标为依据,以成员基础水平现状为操作点,以常态课堂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引导成员们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并通过反思、整合回归理性,有效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他们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
一)认知主题下的现场感知与研讨——学会观察与分析


认知主题下的现场感知与研讨,即以常态课为现场感知与研讨对象,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师们认真观察教学进程,掌握第一手资料,引导教师(自我)剖析,向常态课堂要质量,确保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以往重内容,轻形式;重表象,轻实质;强调客观,忽视主观;重视教法,忽略学法;重视点评,忽略落实;喜美言,厌批评,有说法、无行动,有“规划”无研究的现实,促进每个成员努力实现从“人为”走入科学的研究进程,创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室研究文化。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创设了现实课堂结构与设计、观察视角与向度等技术方面问题的现场,并以随机的课堂为切入点、引动点,开展了系列的研究活动。



(
二)现实背景下的教育理论实践与论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实背景下的教育理论实践与论证,即以现实场景为背景,以个体原有的价值取向和理论为基础,对场内发生的现实进行审视,强化理性的再认识,并用这种认识再指导自己的实践,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的实践,能有效的促进每位成员能有理有据的注释自己的教育行为,改变以往只会模仿不会研究现状,成为引导成员科学实践的有效措施。


为了使每位成员能有更深切地体验,我们积极引领成员潜心研读理论书籍,倡导和鼓励成员们上研究课,及时将自己学到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注释对理论和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在提升理性的同时掌握策略。



(
三)基于教学实践的成果分事与反思——学会合作与反思


基于教学实践的成果分享与反思,即在个体观察与分析、理论与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让每位成员阐释自己的观点和实践策略,张扬自己的实践成效,与成员共同分享,引发成员间的再认识再实践,并结合自身实践的特点吸收整合他人的优势。通过这一活动,让每位成员明确工作室是一个整体,资源是共享的,学会合作与反思应是成员必备的技能,合作与反思是构建个性,整合创新的基础,是集体智慧在个体身上的具体反映,是整体推进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成员间的合作,凝成合力,互相启迪,取长补短,互惠共赢。在具体的实践中,一方面,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成员们积极参与合作,另一方面,引导成员学习反思的内涵与策略。



(
四)集体争鸣再认识再实践——实现整合与创新


观察与分析,理论与实践的争鸣,合作与反思,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有效整合与再认识,又是对后期再实践的规划与设计,是行动研究的又一个新起点。只有在这一行动研究的闭环系统螺旋式发展过程中,才能促进成员的再认识再实践,实现多方面整合与创新。再认识再实践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形成个性的必然历程。以往的实践大多是展示完、讨论完,有说法就结束,缺少后期的再实践,导致研究总是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难以发展。为了引导成员们实事求是地反思、总结自己实践的观点与策略,在交流互动中整合他人的智慧,我们努力营造集体争鸣的场景,训练成员们的整合和再认识再实践的技能与策略,使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再次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实践策略,并付之实践,不断实现自身教育教学思想与技能的整合与创新。



四、行动效果


(
一)唤起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为使每位成员充分认识工作室的目的与意义,我们先后组织了两次专题活动,一是对教育的再认识,即你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二是名师的目标及实践的标准是什么的分析活动。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一方面,许多市级能手,不是不想发展,而是不知道该怎样继续发展,也需要有一个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名师不是教书匠,更不是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做到。当前有许多的教学能手是他人教育思想的工具,缺少对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构建,其实质必然反映的是教书匠的品味。因此,他们到了一定层面就难以进取,或是其本身就是以功利为发展取向的。如果引导他们走出“高原区”,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取向,他们是有极大的潜在优势的。而名师是以教育事业发展为取向的,是有思想有技术有风格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行者、先进者,无论在师德、师能等方面应是社会认可的。


我们以齐鲁名师发展规划书中指定的发展目标为常模,引导成员以此目标要求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基础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同时,引导成员思考用怎样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才能实现目标,通过两次的论证与分析,在比较交流中,在同伴的互动中,在专家的点评中,成员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唤起自身继续深入实践与发展的意识。



(
二)引领成员走入科学实践进程


1
.实践使成员们明确了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科学实践是我们实践的基本思想”,这是对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与课题研究相联系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成为了工作室成员首要的学习任务。具体来说,我们以小学数学、语文的学科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内涵与培养策略,小学生学习数学、语文的基本心理规律,其学习的主要条件和教学论知识、建构主义基本原理,成员间合作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策略与方法的实践为切入点,进行专题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成员初步学会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理解了教育科研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内涵,学会了课题研究的设计与执行基本框架,课题研究信息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我们为工作室成员建立了教育理论书架,编辑了《名师成长工作室理论学习资料》,并要求工作室每位成员认真研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通过系统的学习,成员们理解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树立了与时俱进的新型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改变了以往的盲目模仿、不深入思考的习惯,使成员们形成了科学实践的意识,掌握了科学实践的一般技能。


工作室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活动的人,是那么的积极与自信,他们为了了解一些知识,掌握一项技能,是那么的执着,在这种执着的学习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仅信息量大了,对问题认识的角度与方法也有了不同,如在讨论教育是什么时,大家积极收集信息,并与自己的原有实践紧密结合,当前的认识比原有认识就提高了很大一个层次。工作室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引导教师行动研究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从工作室的规划到具体的阶段实践计划,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成就名师的组织,是共同发展的平台。


通过理论学习的引导,成员们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每人累计完成了上万字的体会、反思等笔记,为每一位成员的成长过程留下了痕迹。这不仅是工作室的工作需要,更是促进每一位成员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使每一位成员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工作室才能真正为成员的成长提供最合理、科学的指导,促进了成员们的科学实践,健康成长。


2
.实践使成员们正在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我们十分重视提高成员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并把课堂教学作为锤炼成员教育教学素质的实体,引导他们努力创建鲜活的课堂。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鲜活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师生对话的课堂,是有心灵碰撞的课堂,是资源整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是知识与能力交互作用的课堂,是充满智慧与方法的课堂。王卫老师说:“在活动中,成员之间的开诚布公、有话直说、互相学习的工作态度,使我摆脱了羞涩,跨越了自我,让我在既紧张又活跃的氛围中鼓足了勇气,想说就说,使自己在思考如何评析、如何反思中学习着自我评析与反思,在反思中得到了积累和锻炼。提高了独立思考设计教案的能力,在反复对材料、环节、细节进行推敲中,得到了工作室成员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在每次活动的开展中达到了研究提高的目的”。这种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进行研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切实起到了引导成员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使他们静下心来进行具体的、实际的、能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共同感到困难的问题,从自己身边的问题和细节开始着眼,树立扎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初步形成“真实、朴实、扎实”的研究风格。在刚刚结束的奎文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有8名工作室成员报名参加了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实践使成员们初步学会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科学实践奠定了基础,为使成员们学会学科科学实践的技能,我们借鉴创新教育的实践策略,认真组织成员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实践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工作室的成员轮流提供研讨课,课的设计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展开,每两——三次活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围绕两条线索进行:一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生成与发展;二是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与教学个性的生成与发展。对于评课,我们要求评课的教师要有理有据,运用所了解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知识,深入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次乃至本质的属性,其关键点是从现象中学习到什么、感悟到什么?有时为了一个问题竟用数次的活动去完成,如颜诺工作室的单元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为了弄清主题的内涵,就组织了五次基本活动,有七位教师,将自己心目中的单元主题教学结构用实践展示,并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使大家充分认识了,单元主题不仅是思想主题的实践,并归纳出文本主题,方法主题,结构主题,思想主题,学法主题等主题教学结构,并对各种结构的实践模式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
三)实践使名师示范效应与辐射作用效果明显


秉承我们的理念与定位,我们营造了乐于沟通、充分信任、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和严谨求实、积极向上的良好学术氛围。成员们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努力学习,自觉实践。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中,工作室集中学习了十六次。每一次活动,学员都守时、认真。尽管大家都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但大家都全身心地投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活动前作好有关的准备,活动时认真做好记录,活动后及时撰写活动总结,都认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写出了个人成长规划书,并将规划书呈交给所在学校的领导,在自己的学校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小组,组织自己学校的研训实践,如北宫大街小学的陈朝祎、徐娟,不仅组织了自己的学科实践发展小组,将自身的所学所得与大家分享,并将工作室分析教学案例的整体形式也在该校展出;区实验小学的王彩霞、王倩、李亚楠更是将工作室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方式用于学校学科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幸福街小学的教师,每次都积极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并将工作室活动日定为该校的学科教研活动日。工作室在区实验小学、北宫大街小学及樱园小学开展活动时,该校的工作室成员和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活动,各学校的校长、业务校长积极参与听课研讨全程,并给工作室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在我们积极的引领下,工作室的成员正在健康成长,引导了一些学校的效仿,如:潍州路小学组建了三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成长工作室,中心双语学校组建了以优秀教师为主体的三个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室。市实验小学的骨干教师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又有了新的突破。

   
(
作者单位:潍坊市奎文区教研室;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潍坊市奎文区北宫大街小学)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