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李炳红 |
品德学习困难生 | 1、 道德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低于相应道德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准要求; 2、形成了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观念错误; 3、有经常性的不道德行为。 |
文化学习困难生 | 1、实际学力测查成绩明显低于根据智力测验结果; 2、潜能评估所推定的学力测查得分,多表现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或欠缺; |
品德学习困难生 | 1、社会认知能力、移情能力、道德敏感性较差,道德认识与判断能力较低,自制力差; 2、存在不健康的心理;长期受不利道德环境的影响; 3、缺乏必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养成教育; 4、家庭和学校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或教育的方式方法不适当等。 |
文化学习困难生 | 1、学习成就动机水平低,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学习的自控能力差,不良的学习习惯; 2、不当的认知方式或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 3、投入学习的有效时间少; 4、身体健康状况差,营养不良; 5、家庭教育不利; 6、学校教育目标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教学水平低,方式方法不适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等。 |
总体策划 |
培训队伍 |
申报项目 |
确定项目 |
自主申报 |
课题立项 |
人人参与 |
落实实践 |
分项拟 划 |
骨干示范 |
合作生成 |
成果展示 |
评估 激励 激励评估 |
理论学习 |
通识培训 |
特长培训 |
人文培训 |
成立中心 |
落实制度 |
需求调查 |
资源评估 |
确定内容 |
明确目标 |
校 本 课 程 | 类 别 | 周 课 时 | 课时合计 | |
国家和地方课程再开发系列 | 2 | 起始年级校本课程每周5课时。每周总课时数为20,每课时为四十分钟。 | ||
综合实践活动系列 | 机动时间安排 | |||
学校课程系列 | 心育系列 | 0.5 | ||
科技系列 | 1 | |||
环保系列 | 0.5 | |||
体育系列 | 1 |
课题名称 | 新型蔬菜园的现在与未来 | 主要活动方法 | 参观考察、小组合作法 | ||
一、任务分工 | 骆浩负责考勤,余磊负责采访,刘欣负责拍照,代立柱负责参观考察,刘佳祺负责监督管理,严典负责收集各小组资料,严杭负责记录。 | ||||
二、活动步骤 | 准备分四个阶段实施 | ||||
阶段 | 时间 | 主要任务 | |||
1 | 1天 | 实地参观蔬菜科普基地,通过观察、触摸、采访,获得感性认识 | |||
2 | 2天 | 完成“科技在我心中”主题征文 | |||
3 | 1周 | 搜集现当代科技种植蔬菜的资料,扩大信息量,开阔视野 | |||
4 | 1周 | 完成“未来的神奇的蔬菜园”设计工作 | |||
三、计划采访对象 | 教师、基地负责人、农民 | ||||
四、活动所需条件 | 照相机、笔记本、录像机、《怎样种好菜园》等图书资料 | ||||
五、参观地点 | 科普基地 | ||||
预期成果 | 考察报告、设计图、征文 | ||||
表达形式 | 文字、图画、影像 | ||||
校园体育设施资源系列 | 主单元教材 | 授课年级 | 授课课时 |
1.橡筋林 | 一.二.三年级 | 6课时 | |
2.棋牌乐 | 一年级 | 5课时 | |
3.拳击长廊 | 四.五.六年级 | 5课时 | |
4.梅花桩 | 四.五.六年级 | 8课时 | |
5.射门墙 | 四.五.六年级 | 6课时 | |
6.军事林 | 五.六年级 | 8课时 | |
7.踢毛毽 | 六年级 | 6课时 |
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序号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字数 | 完成时间 |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
1 (模式类) | 李浩文 | 互动探究教学总模式 | 2003年10月 | 在《成才》杂志上发表 | |
2 | 徐静 | 记叙文教学模式 | 1700 | 2004年10月 | 《东西湖区教师课题研究活页集》 |
3 | 黄福玲 | 诗歌教学模式 | 2200 | 2004年10月 | 《东西湖区教师课题研究活页集》 |
4 | 汤文贵 | 作文教学模式 | 600 | 2004年10月 | |
5 | 高能英 | 作文修改教学模式 | 2300 | 2004年10月 | 《东西湖区教师课题研究活页集》 |
6 课堂(评价) | 李浩文 | 浅析探究课堂的课堂评价 | 3500 | 2003年 | 发表于《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第一卷第三期 |
7 (论文类) | 李浩文 | 浅析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观实施策略 | 3000 | 2002年 | 在《成才》杂志上发表 |
8 | 李浩文 | 探究探微 | 3000 | 2002年 | |
9 | 徐静 | 语文互动探究模式实施前提 | 2500 | 2002年 | 在《成才》杂志上发表 |
10 | 徐静 |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 2500 | 2004年 | 在市教科院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
11 | 王彩娥 | 浅谈语文学科创新教学策略 | 2700 | 2002年 | 在《成才》杂志上发表 |
项目 | 内 容 | 优 势 | 不 足 | 权重 | 得分 | |
教 学 目 标 | 1全面设计教学目标 | | | 6 | ||
2能从学生的质疑中,确定明确、适宜的师生共同认可的目标 | | | 6 | |||
教 学 设 计 | 3联系学生生活世界与经验设计教学 | | | 6 | | |
4设计探究环节的备选方案,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 | | 7 | | ||
教 学 资 源 | 5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 | | 6 | | |
6能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资源 | | | 6 | | ||
7能安排好学生参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 | | 6 | | ||
8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技术手段 | | | 6 | | ||
促 进 教 学 | 9能创设情景,组织好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 | | | 6 | | |
10能激励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积极主动参与,人数多、方式多样、时间充分 | | | 7 | | ||
11在参与学生讨论或巡视课堂过程中,能适时捕捉教学信息,调控教学 | | | 6 | | ||
12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敢于、善于表达个人见解 | | | 7 | | ||
13学生运用探究和合作的技能符合要求 | | | 6 | | ||
对学 生的 评价 | 14能根据教学情景,对学生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和指导学生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 | | | 7 | | |
教 学 效 果 | 15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好的收获 | | | 6 | | |
| [/td][/tr] | |||||
16学生体验到了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 | 6 | | ||
其他 | | | | 2 | | |
教学 特色 | | | ||||
评语 | | |
阶段 | 教学环节 | 师生多边活动过程 | |
教师活动要求 | 学生活动要求 | ||
启动 | 创设情境 设计问题 |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旧知识转化,引发学习动机 3、设计问题,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 1、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2、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3、萌动求知心理 |
导 学 | 自主探究 尝试解决 | 1、积极参与计论 2、做好促进和调节工作 3、指导探究方向 4、培养自学能力 | 1、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建构知识体系 3、尝试解决问题 4、养成自学习惯 |
信息交流 揭示规律 | 1、创设信息交流氛围 2、巧妙引导,揭示规律 3、指导学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抓住时机、修正、加工、提炼 | 1、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动口 2、勇于提出疑问,大胆想象 3、共同交流、各抒已见 4、明确思想,投入释疑实践 | |
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 | 1、实施化解难点的方法策略 2、对易难易混易错问题,释疑解惑 3、对学科知识规律概括总结 4、对方法技巧指点迷津 | 1、对难点知识加以注记 2、辨析易混易错问题 3、学会归纳总结规律 4、大胆实践,形成个人体验 | |
反 馈 | 达标检测 反思小结 | 1、检测内容贴近课时教学目标 2、检测题分量,难易度适中 3、及时检查获得准备教学信息 4、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5、捕捉学生思维亮点,鼓励成功 | 1、精力高度集中,专心思考 2、活用所学知识,迅速答题 3、积极配合教师,真实汇报检测情况 4、疑点、错点迅速纠正 5、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秀品质 |
班 级 | 时间 | 执教者 | |||||
课 题 | 评课者 | ||||||
评价项目 | 权 重 | 评 价 标 准 | 得 分 | ||||
教学原则 | 8 | 4 | 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 | | |||
4 | 教学原则贯彻得当、全面 | | |||||
教学目的 | 12 | 4 | 教学目的明确,符合新课标要求 | | |||
4 | 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 | |||||
6 |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体现 | | |||||
教学内容 | 20 | 6 | 围绕教学目标,突出学科特点,注意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 | | |||
8 | 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运用,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克服盲点,抓住关键 | | |||||
6 | 知识传授准确、教学纲目简明、扼要、科学、各部分知识衔接自然,过渡自如,教学线索清晰,整体感强 | | |||||
教学过程 | 30 | 2 | 教学过程完整,符合教学需要 | | |||
5 | 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手段选择得当 | | |||||
5 | 举例生动典型,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和谐 | | |||||
8 |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作用 | | |||||
4 | 思维训练有方,着于因材施教 | | |||||
5 | 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能激发所有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法指导得当 | | |||||
教学效果 | 18 | 5 | 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本课时内容 | | |||
4 | 师生互动自然、融洽,教学效果好 | | |||||
5 | 反馈及时,学生能独立、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 | |||||
4 | 学生的知能得到了发展,思想和个性品质得到培训 | | |||||
教师素质 | 12 | 4 | 专业知识和教学功能扎实,知识面广,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各种能力 | | |||
2 | 仪表端庄、教态大方,声情并茂、自然可亲,释疑、解惑恰到好处 | | |||||
4 | 讲究教学艺术性,授课应变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强 | | |||||
2 | 教书育人意识强,陶冶情操,内化知识,发展思维 | | |||||
评价等级 | 总 得 分 | ||||||
评价项目 | 评价指标 | 等级权重 | |||
优 | 良 | 中 | 差 | ||
知识与技能25’ | 1.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联系生活、实践,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 10 | 8 | 6 | 3 |
2.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体现不同的层次性,适合不同学生成功完成目标,并明显地体现于教学全过程, | 10 | 8 | 6 | 3 | |
3.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 5 | 4 | 3 | 2 | |
过程与方法30’ | 4.运用教材恰当;课堂程序分明;教学语言流畅,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5 | 4 | 3 | 2 |
5.立足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等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 | 5 | 4 | 3 | 2 | |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 | 5 | 4 | 3 | 2 | |
7.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着便学利习的原则,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师生互动完成新知识 | 10 | 8 | 6 | 3 | |
8.教师所提问题富有挑战性,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做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 5 | 4 | 3 | 2 | |
情感与态度20’ | 9.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有利于成功心理的培养 | 20 | 15 | 8 | 4 |
效果与价值25’ | 10.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技能,学有所获 | 15 | 12 | 8 | 4 |
11.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 10 | 8 | 6 | 3 | |
共计100分 | 总分 |
比较内容 | 传统德育 | 开放式德育 |
德育方式 | 封闭式 | 开放式 |
德育内容 | 唯书唯上,单一性 | 五位一体,全面性 |
德育目标 | 培养听话顺从的人 | 培养健康发展的人 |
教师角色 | 指挥者,指令者 | 合作者,引导者 |
学生地位 | 客体地位 | 主体地位 |
师生关系 | 单向传授,单向发展 | 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
教育理念 | 以服从为已任 | 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
德育评价 | 智育为上,单向评价 | 全面发展,多元评价 |
年级 | 校本课程 | 德育作用 |
高一 | 《社区服务》 《“三个代表”思想读本》 《吴中一日规范》 《校史、校训、校歌》 | 了解社会,热爱社会,为社会建设出力,增强使命感 理解“三个代表”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 学习一日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继承学校传统,明确努力方向 |
高二 | 《共产党宣言》 《创造发明》 《社会心理》 | 明理立志,以天下为已任 学会观察,形成科学思维方法 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 |
高三 | 《人生漫读》 《心理疏导》 《理想与前途》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心胸开阔,健康向上 接受祖国挑选,立志报效祖国 |
开放式德育工作系统 |
科研引领 |
德育资源开发 |
校本德育资源 |
学科德育资源 |
社会德育资源 |
德育途径 |
政教处 |
团委 |
年级组 |
班级 |
德育目标 |
校长室 |
党委会 |
规划德育工作思路 |
年级组 |
政教处 |
团委会 |
制定贯彻德育工作计划 |
年级层面德育 工作整合、落实 |
学校层面德育 工作指导、服务、评估 |
学生层面全校性 德育活动组织、培训 |
项目 | 德 育 规 范 | 评价等级 | 量化评分 | ||
A | B | C | |||
道德行规 | 1、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听取师长的指导和教育 2、诚实勇敢,犯了错误主动认错,并勇于改正 3、集体观念强,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积极上进 | 20′ | |||
学习行规 | 1、上课认真有实效,专注程度高,认真做好笔记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讲求速度和准度 3、学习有计划且能努力执行,注意总结学习方法 | 20′ | |||
生活行规 | 1、生活习惯好,注意个人卫生,有一定自理能力 2、坚持体育锻炼,认真对待两操一活动 3、节俭消费,爱惜粮食,维护环境卫生 | 20′ | |||
交往行规 | 1、人际关系和谐,主动与老师交心,态度和蔼诚恳 2、尊重他人,时时处处不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 3、孝敬父母,敬老爱幼,活泼合群,有自信心 | 10′ | |||
劳动行规 | 1、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认真上好劳技课,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3、养成爱护环境,遇废弃物自觉拣进垃圾箱 | 10′ | |||
社会行规 | 1、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公民意识 2、具有同情心,关心他人,拾金不昧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有社会责任感 | 20′ | |||
总评 | A等[80′,100′],B等[70′,80′],C等[60′,70′) | 等级 |
项目 | 德 育 规 范 | 评价等级 | 量化评分 | ||
A | B | C | |||
道德规范 | 1、有感情,有责任心,大度,心灵美 2、有正确的道德观,遇见不道德行为能主动制止 3、有坚毅勇敢的品质、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 20′ | |||
学习规范 | 1、刻苦学习,敢于提出问题和发表个人见解 2、积累和总结学习方法,并能交流和公开 3、全面发展,有自己积极健康的爱好、特长 | 20′ | |||
生活规范 | 1、不求个人享受,并能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2、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3、注重个人仪表,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语言美,行为美 | 20′ | |||
交往规范 | 1、能委婉地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2、有较强的耐挫力,能自我调节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 3、在思想、学习、身体等方面能以实际行动让父母放心 | 10′ | |||
劳动规范 | 1、积极为社区服务,只讲贡献,不求回报 2、有较强的“磨难意识”随时准备迎接挑战和考验 3、做事不分内外,主动积极,踏实肯干 | 10′ | |||
社会规范 | 1、维护社会公德,保护国家、集体财产 2、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不浪费资源 3、主动帮助他人解决生活困难,有同情心和爱心 | 20′ | |||
总评 | A等[80′,100′],B等[70′,80′],C等[60′,70′] | 等级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