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管郁达的“后工作室”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15 09:52
标题: 管郁达的“后工作室”生活
管郁达的“后工作室”生活2009-04-30


子娓/文
孟志刚/摄影


《功夫熊猫》中带着Hip-Pop味道的熊猫阿宝凭着抢包子的速度逼着中国的动画业提前进入了后熊猫时代,而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教当代艺术、艺术策划和艺术管理的管郁达,则以乐此不疲的娱乐精神把原本一本正经的工作室活活折腾成了貌似游乐场的“后工作室”。
词典里的“工作室”正而八经的意思是:类似公司模式的组织。显然如果把这种解释移植到管郁达的字典里,显得就名不副实了。其实,管郁达的“工作室”就是个“有好书、好酒、好烟、好朋友”的地儿。
只要和管郁达多少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那严重的“工作室情结”:动不动就老想忽悠人上他那间工作室,此间不忘把自己的工作室天花乱坠地夸上几番。这次采访自然也被安排在了他“深爱”的工作室里。
我们早到了几分钟。就在盯着工作室门上的新贴上的两张门神研究时,隐隐传来很有份量的脚步声,根据经验,管郁达就要出场了:一身白衫黑裤,照例斜挎着单肩包,鼻梁上还是那副“PLAYBOY” 的黑边眼镜,“天,你竟然留了一撮山羊胡!”——管郁达的每次亮相都让人激动不已、印象深刻,记得不久前,他在牛仔裤上搭了条粗粗的金属链子,走路晃来晃去,让人头晕;后来又穿了双新鞋,其实就是双运动鞋嘛,他死活要纠正说是“专门滑滑板用的板鞋”,不知又碰上哪个滑板小青年?
“你猜猜我这身衣服多少钱?”他神气十足地让我摸了摸棉麻衣服的质地,我不怀好意的回答:“顶多七八十呗。”他狡黠地一笑:“衣服25,裤子15,没想到吧。在文林街买的,那家店还在打折呢。”我俩当即约好,再去到那店血拼一次。
管郁达的工作室,我来过好几回了,因为他那密密麻麻挤满书架的书实在太让人兴奋了:有关摄影的,有关美术的,有苏东坡,有海明威,清纯的《芒果街的小屋》,深奥的《安迪·沃霍尔的哲学》……简直一个小型图书馆,“加上家里的,差不多有一万多本吧” ,管郁达喜欢有书的氛围,“小时候没有多少书可以读”。



这么多的书倒是实实在在地弥补了小时候的遗憾,但能不能读完就是个问题了。“有时也就只能摆摆样子了。”管郁达惯常地摸摸头,呵呵地笑了起来。这样子就和放在书架上那尊伸着懒腰的弥勒佛木雕像极了。
其实,这一万多本书没多少摆造型的时间,除了像我这样的闲杂人等,总有不少管老师的学生跑来看书。为此,管老师一有机会就会特意为学生们买些适合他们的书。看来,这书将不止一万多本了。
当管郁达的朋友和学生无疑是幸福的,除了不用掏钱就有大堆大堆的书可看,“软件设施”也很配合:触手可及的零食永远吃不完;上好的咖啡、高级的普洱随便挑;心血来潮时,还可以偷喝点管老师珍藏的红酒和3块钱一支的“云南印象”,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困了可以盖上小被子,舒舒服服地在沙发睡上一会儿,累了听首爵士乐放松放松。只要你不把书弄坏,也不打算拆掉这间工作室,一切都好商量。没看完的书,还可以借回家看,只消打个借条,好让管老师有个印象,省得让管老师以为是书弄丢了,增加心脏负荷。管郁达向来很爱惜自己的书,有一次我没准时还书,电话都快被他打爆了,所以像我这种没太多时间概念的,最好打消借书的念头。


在我眼里,管郁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除具备了以上所说的 “奉献”精神外,他的身上也很好地延续着古代文人墨客的古风。学古典文献出身的管郁达自称“内心很有文人情结”,他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写的很复古(写繁体字),虽然“管”都没有繁体字,好在“郁”、“达”了却了他的心愿;第一次见面,几杯啤酒下肚后,就如李白一样,诗性大发,文绉绉地给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发了一首极其讲究格律的小诗;觉得宋词很“温婉”,字里行间的儿女情长,不时让他感慨万千。他的小楷写得尤其漂亮,一有时间,他就爱放点古琴曲,趴在与书架对面的这张方桌上,写写毛笔字。

“现在的人都没时间好好写封信给朋友了,不是e-mail,就是短信。所以我也只好写些唐诗宋词,抄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管郁达不是一个怀旧的人,他只是想“世界变化的速度变慢点”。他也吃西餐,但一道可口的农家小菜会让他更加称道;他喜欢和朋友边喝伏特加边聊天,但在丽江喝着家酿的小酒,醉倒在屋顶的情景让他至今难忘;他在带着学生去大理实习的路上,碰上了一架组装得超牛的拖拉机,索性和它合了个影,并取名为“我的私家车”;规定在工作室工作的学生必须要买束鲜花,或是养盆植物;最近,大老远地从柬埔寨运来了一个王子的石像。
虽然管郁达尽量放慢了生活的脚步,但世界还是“变化太快”,有时他不免迷茫和孤独,可是他的朋友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我只好假装不再孤独了。”管郁达放下烟斗,呵呵地笑了起来。
如果读者们读到这儿,就断定管郁达只是个好逸恶劳的家伙,那就对不起事实了。因为管郁达有约在身,采访只好从工作室搬到了创库朋友们的饭局上。说是饭局,其实就是翻版的会议室:两杯啤酒下肚后,管郁达就开始“忧国忧民忧宇宙了”:感慨“云南的艺术氛围太沉闷了”,愤慨“现在的艺术圈,一心只想着赚钱,没多少理想了”,希望“有更多的新鲜力量出现”,决心“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重振纯粹的艺术追求。”
管郁达曾建议那些为毕业论文犯愁的学生,喝酒的时候拿支录音笔,整理后就可以写出“科学论文”了。看来,这招对他也很管用,酒精显然让他变得思维缜密,口若悬河,那一脸的严肃和认真,简直和平时我所见的,判若两人。他显得很激动,一直滔滔不绝,我的一个问题都没能插进去,点了三次他最喜欢的玉米饼,可等他终于结束了、偃旗息鼓的时候,盘子又再次空了。
管郁达的名片做得很“瘦”,说是为了环保,相比之下,他的身材就要浪费不少布料了;他吃的盐比我吃的饭多,可属兔的他还是为了“PLAYBOY”上的那只兔子,不惜顶着被人误认为“花花公子”的风险; 在女儿的影响下,他已经看完的宫崎骏所有的动画片;他觉得荷花太俗,硬是嚷嚷要让罗旭把池塘里的荷花化成水稻,养上鳝鱼;他可以整天游山玩水,但上课前,肯定会推掉所有的应酬,老老实实地蹲在工作室备课。

出自《大观周刊》2008年第26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