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09-12-31 12:33
标题: 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
        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浅谈
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杨志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认为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努力给学生以独立读书、思考和操作的时间,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权利,让学生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布置预习,积累资料。
  在学课文之前,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要求学生独立或自由组合查阅、积累有关爱护自然或环境变化的资料。
  2、每人设计一条广告词,可以借鉴电视里的公益广告。
  3、想象小村庄如何美丽,并画下来。
  通过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题生疑,循路读通。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窗口,透过它可以较快地认定写作对象或明辨作者的用意,了解课文的梗概。我板书课题之后,直接向学生质疑:“一个小村庄会有什么故事呢?请自由读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写的故事说一说。”在学生解题生疑、带着问题自读感知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循路读通。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文章思路:
  美丽                 冲毁了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引导学生解题生疑,并把问题作为自读的出发点,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了“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读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循路读通。这样学生自己找路走,就顺应了教学主体——学生的思维向上发展。
  三、选准突破口,设疑读懂。
  选准突破口,实际上是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既能统辖全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去自读自悟,自感自得。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抓“美丽”,创情境。
  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抓住“美丽”一词,让学生把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画出的“美丽的小村庄”展示交流。当一幅幅学生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是太美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和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才能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成为学生积极学习、锐意进取、自由发挥个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撑。
  2、抓重点段,读懂课文。
  看着学生们兴奋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在思路板书箭头上加上括号:
(         )  
  美丽                 冲毁了
  “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来,自由读一读,动手填一填,你能用简短的词来概括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吗?你可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们立刻认真地读起书来,他们有的独自默读沉思,有的相互讨论,有的边读边画。我看见有的学生举起了手,便让他们自由上台填写。不一会儿,黑板上写上了十几种不同的填法:“斧头”、“乱砍乱伐”、“破坏环境”、“乱砍树木”、“毁灭森林”、“不爱护自然”……通过讨论,我擦去几个填错的词,然后对学生说:“这些填法都没错。你喜欢哪一个,你就选哪一个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运用“内因启动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情感意向,并捕捉“闪光点”,启发“觉悟点”,诱导“迁移点”,抓住“巩固点”,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熟读悟神韵,品评读深。
  熟读并非机械反复地读,应是目标明确,目的性强,把准时机,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并与精思结合,从而达到熟读悟神韵的目的。
  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说:“请你们再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人们乱砍乱伐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我说:“假如你是这个小村庄的人,你能把你看到的现象说一说吗?”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立刻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王叔叔家想盖房子,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邻居小明家想做家具,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我接着出示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质疑:他们的日子过得真不错吗?请再读读课文,并说说理由。学生们又认真地读起书来,不一会儿,有的学生举手回答说从“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可以看出小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差,人们的生活表面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并不是很好。我引导说:“大家还记得学校前面的红荔路改造时的情景吗?当时道路被挖得到处是裸露的土地。你能想象一下小村庄到处是裸露的土地的情景吗?”学生们有的说:“到处是裸露的土地,风一吹就尘土飞扬,小村庄再也没有新鲜的空气了。”有的说:“到处是裸露的土地,雨一下就污水横流,小河里再也没有清清的河水了。”……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紧随其后的是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个性自由发展的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读书、思考,再读书、再思考。把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不但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而且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立体网状信息交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练习促提高,迁移读活。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之后,我问:“读了课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先四人小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各小组将本组中设计最好的广告语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学生阅读欣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人人有成功之感。
  我设计的课外作业是:(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小组成员自由分工,或收集资料,或设计版面,或画画,或抄写。(2)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两题任选一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我做起,自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感自得,由读通到读懂,而后读深、读活,长此以往,每个学生才会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