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静静地前行——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1-3 17:36
标题: 静静地前行——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印象
静静地前行——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印象
■陈新亚
     元月三日,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展出。
  多年来,湖北书法活动的开展,都不是轰轰然的,热热闹闹的;湖北的书法家们,也似乎都偏于安静,不善于张扬。然而此次展览所展出的457件书法、篆刻和刻字作品,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静静的几年,大家似乎都憋着一口气,又前行了不少。展厅的视觉效果,显得很大气。
  具体一点来说,展品在书法篆刻取向上,更注重艺术性,而不是入展技术——全国展中就可见到许多地区作者的作品,在如何能入展方面的技术性着意痕迹。湖北书法界的相对“偏于安静”,好的一面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将某次全国大展中的某种显眼气色,渲染极致。作者们看到某大展的相关报道与作品,也会一时激动,但不久就淡化掉,又回头料理自家园地。从这次展出来看,也有这种印象:不像全国大展那样,让人扑面就感到一阵风声。相反,星星点点,明明暗暗,终能给人一片各得其所,各灿其烂的意思。如口头禅所云,篆隶真行草,诸体赅备。尤其一大批小楷书,功力与性情都可观;行草当然居多,碑体书也有不少佳制。但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是一批章草。如王秦汉的作品,古雅厚道;李福林小字册页,自然茂密;万里作品虽略带时色,却笔气畅达;张云志作品谨法平复帖,而渐入苍古。还有杨保忠、黄政辉等,均不落俗地。能不从世眼妩媚处选帖用功,而以书艺品格是求,应当多为提倡。
  再者,地域性书法传统日益为我们所尊重。特别是楚简、楚金文、秦简,之前尚未被湖北书人重视。但近期取法这方面的书者日多,且都有不错的笔墨呈现。前辈如谷有荃老先生,依然不停日新之笔,近年于楚金文、楚简书间求索;中青年书家如樊中岳、何慧敏、周诗福等,于书于印,皆就古楚字临习琢磨。至于丁华、路金华、张勤等作品,皆风味可赏。记得在来稿中,我曾见过少习古楚书者,虽然还未达到于技法精纯,却可见出对我地前古书法的认亲与爱赏,若真能在鄂地形成一支古楚书队伍,必是一件开心事。这对荆楚今古文脉的联通,也是一个好关节。其实,古楚书可游弋的艺术空间很大,于书写之敏感精细训练,于印章之字法通变奇异,以至于上古思想文化蕴涵的领悟,皆极有裨益。
  不少“老”作者,艺事日精,令人感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黄石大冶的农民书家汪敦银,春耕秋播农忙之余,将小楷几十年地写,今年出品仍小楷,笃定一心地,从钱南园那笔楷书千锤百炼、细塑慢捏,化出自个儿的体格来。只是,也有一些资深作者,水平少了新进,甚或有点萎退。不知是工作太忙还是精神疲乏,或者日子好过无欲则柔了。
  而一批年轻作者正成长起来。比如,治印方面,极年轻的魏晓伟、李俊平,皆从先秦古玺出,一奇峻如铸生铁,一静穆若鼓老琴。且皆能制大印,皆入于高古;肖瀚的行书四条屏,书法独师徐悲鸿,却能清朗澹宕有冲和之致;吴岚用铁线篆楚金文,极见腕力;袁质斌以张猛龙碑书《愚公移山》,端庄复流丽。又有不少新起的地方青年书法群体,如监利县一大批年轻人,个个笔力奋发,功道不浅。其一县之入展作品数,竟占大荆州市之半,让人眼豁;广水一班年轻书人,也是来势不小;而地处鄂西南的恩施市,历来书事不显,此次却见有杨帆、刘安武、谢春华等一批作者出品,渐与恩施那片瑰奇山水相生发矣。还有高校学生书法,也出得一批青春激昂的好作品。此外,更见有书、印、刻字全修者,如前述谢春华即是。特别可提者,十堰的何朝波,此届展竟有草书、印章与刻字三种入展。据我所知,此青年多年来一直孜孜研习书印学理,且时有文章入选全国重要学术会议。其于艺术如何全身心投入,可想见焉。
  从展品看不足,也是明显的。我猜想:要么是为了追求个性化,却有点过分,不管入古深浅如何,就先信了“不能出古即可耻”的邪,暗地里本学某古人,而明里硬要装着与那古人素不相识,做出一副自家的书法架势来;要么就是临习古人还不能到位,未能真得古人之独创与精妙,以致作品还未获有娴熟的挥写;要么便是仍旧自以为是的“博采诸家之长合成一体”,终因笔力未到火候,反有点生硬或不类;还有则是,众所周知的老问题,或跟时风,或跟本地大家,近亲繁殖;也有这山望着那山高者,三年两头一换帖,故总是跋涉而无高深……应该说,上述种种,只不过是我们书法人生中正经历着的一个阶段吧,用不着着急,躁进难成。与其硬要当即摆脱,倒不如顺其自然,缓个三年五载,手眼相高,自可超越之。只要自己真正地自觉自悟着去读去写,你就会一天一个好样儿。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0-1-3 20:09
顶!!!学习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