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
太原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宏伟战略目标,经过3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已经融入城市,沁入民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力求突破
在营造文化氛围上求突破。文化氛围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围绕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我市持续举办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各类历史文化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大力发展壮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通过编撰学术专著、开辟文化专栏、增设文化专题等形式,推进三晋文脉与时代气息的有机融合,铸炼和衍生更多的文化品牌;探求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融合,发展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和雕塑文化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人文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以晋商文化艺术节为龙头,搞好节庆文化和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愉悦民心,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和组织各种中外文化艺术展览、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互动、中外影片参展放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陶冶浸润;倾力打造文艺精品,排拍《傅山进京》、《龙兴晋阳》、《唱享山西》、《决战太原》、《老陈醋》等;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演出,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市民族素质;积极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健康向上、宽容和谐的城市文化主流,致力于将文化的元素、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陶冶力有机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城市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太原特有的城市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在传承三晋文脉上求突破。三晋文脉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灵魂”,也是架构和彰显城市品格和魅力的核心。我市按照“开发、保护、研究、包装、展示”的总要求,适时出台了《太原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太原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名录》、《太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从战略高度和制度层面上将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主线,规划好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加快文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进展,将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打造古晋阳遗址,建设三晋名人园、晋商会馆,加强晋祠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双塔、蒙山大佛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规划、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开展了太原文化资源大普查,扎实推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从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文化魅力,彰显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有机融合的太原文化特色。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求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展示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平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推进省城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纪念园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民营资本也大量进入文化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三馆一院”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各类广场、公园、厂矿、社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盘活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持续搞好“晋商文化艺术周”、“政府扶持低票价戏剧演出”、“晋剧票友演出”、“城市广场公益电影放映”和“传统文化庙会”等知名品牌文化活动,持久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出更多文艺精品,丰富和活跃群众文艺舞台,吸引人人参与文化活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求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动力,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客观要求。2006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重点在履行政府职能上,进一步强化了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在优化文化创新政策环境上,突出抓好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吸引了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创新领域,壮大了民营文化企业实力,建成了一批民营文化设施,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格局。2009年,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市文广局、市新闻出版局实行机构合并、职能整合牞统一组建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组建了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太原新晋商联盟文化传播集团;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方面,市电影公司与影院(剧场)等影视发行、放映单位完成转企改制,组建了太原龙城电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专业艺术院团按照“划转一个,合并一个,保留一个,核销一个”的思路实行了整体转企改制;文化综合执法改革方面,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牞县(市)组建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成立了太原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牞负责统一指导、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推进了特色文化名城的建设步伐。
在振兴文化产业上求突破。振兴文化产业是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支柱,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手段。随着改革的深化、产业的发展,我市相继出台《太原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快太原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实施办法》等。积极推进主打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园区、板块、集团建设,优先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高新区动漫基地与主流媒体对接,培育文化创新龙头企业,壮大市场主体,发挥龙头效应,打造特色品牌,扩大总量规模,丰富产品种类,增强了综合实力。2006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实现近1%的递增,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市文化产业逆势上扬、蓬勃发展,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增加值达75亿元,占GDP的比重近5%,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速有望超过1%,特别是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太原新晋商联盟文化传播集团、太原龙城电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继组建,使我市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进一步整合,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形成了文化创新发展和别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为特色名城建设夯实充足的物质基础。
更富激情
一个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的宜居老城焕发生机。我市对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风貌和文化底蕴的街区、民居、文物、古建、遗址等,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科学规划,钟鼓楼街区、崇善寺景区、双塔景区等片区历史原貌将恢复完成,诸多具有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街坊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恢复和展示,以传承省城历史文脉。
一个理念先进、绿色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显露风采。近年来,我市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一个以滨河东西岸线为轴,突出晋阳文化特色,东西联动、南北呼应、个性鲜明的文化发展格局将悄然形成。“汾东”、“西山”两区成为太原发展的双翼,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片区正在形成,太原博物馆和地质、晋商、戏曲、美术、佛教等专题博物馆,以及各类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大剧院等彰显城市地标性的公共文化建筑群也将相继落成。不久,一座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水准、时代精神、太原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将崛起在汾河之滨。
一个唐风晋韵、绿水青山的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彰显魅力。晋阳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总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毁于宋初。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发掘、鉴定、保护、展示等工作,将其打造成为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遗址展示、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知名主题遗址公园。
经验表明,特色文化名城战略是我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并以此推动城市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的过程,是把太原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放在文化竞争力上,实现了城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伟大突破。当前,特色文化名城建设已经全面铺开,阶段性目标相继完成,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也逐步绘就。来源:太原日报;文/李红武 王海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