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巨擘 乡邦之光 |
2009-05-25华夏经纬网 |
今年,适值纪念书法大家王遐举先生百年诞辰。民革中央、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书协、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及监利县人民政府,组织遐举先生书法展览与研讨,这无疑有助我们品味和赏析遐老书法,进入其走笔行云、挥毫流水、翰墨长歌的生命世界,对加深认识这样一位艺术家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 王遐举,原名克元,号野农,1909年2月出生,湖北监利县毛市镇王家门人。他幼入私塾,勤奋好学,悉心揣摹,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1932年起,先后在监利小学、长沙雅礼中学任教。抗战军兴,任73军书记官。抗战胜利后,曾任湖北省府编译员、长沙《国民日报》编辑及资料室主任。1947年间,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家居,潜心书画艺术创作,甚或驱饥奔走,足迹几遍全国,而其书画已蜚声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戏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等职。 监利古称华容,地处江汉平原。江河湖沼,源远流长,名人胜迹,彪炳史册。这儿有著名的夏水,即沧浪水,和屈原赋《离骚》的地方离湖。古时的章华台、华容道、濯缨台,遗迹尚在;历史上的春申君、申包胥、伍子胥,千古名扬;诗人墨客,才子名流,代代相传,形成了监利特定的文化传统。 这块热土,孕育了王遐举及其胞弟王轶猛,都从中受到丰富的滋养,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陶冶,美的感化,使其书法特具风格,深受大众欣赏,共同享誉海内域外书坛。定居北京的王遐举先生被世人称许为中国当代书画界“八仙”(与萧劳、黄苗子、周怀民、秦岭云、卢光照、潘素、许麟庐等人),“京都五大名笔”(尚有萧劳、陈叔亮、启功、舒同等人),及“华夏书豪”。旅居台北的王轶猛先生集企业、文化、书法之三栖名人,尤在书法方面获至最大成就,享有“书坛魁首”、“商场书圣”、“独门之王”盛誉。遐举之子庆云书法在当今书坛亦举足轻重。 (二) 监利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书画艺术迅速发展,于1985年11月,借重巨擘推手,成立了监利书画学会。王遐举先生专程从北京赶回家乡,参加成立大会。湖北省、荆州地区和许多兄弟县的书画名家有闻,也赶来向大会祝贺。 时任县长赵祖炳亲自主持会议,特地向与会者介绍王遐举:1982年10月,王先生应中央邀请,将《中共中央致蔡畅同志的致敬信》写成巨幅条屏,赠送给蔡畅同志。就在参加我县书画学会成立大会前,先生应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将《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致叶委员长的信》写成巨幅条屏,赠送给叶剑英同志。两件巨作,均用隶书写成,运笔凝重、酣畅,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感情,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人民的赞扬。1981年9月,王先生应日本文艺界邀请,前往东京、大阪等城市友好访问,首都东京还挂上横幅过街标语表示热烈欢迎。 家乡县长揄扬,先生终身铭感。他说:至感领导的关爱,这次有幸会到全省书画界老前辈和许多优秀的中青年书画家。他们为湖北、监利家乡的书画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真正令人敬佩。各地书画学会纷纷成立,书画新秀不断涌现,出了那么多引人注目的书画佳作,体现了家乡书画界的繁荣昌盛,由衷高兴。 王老回乡,拜谒者不绝于门,请教者连袂而至。监利师范请先生讲学,校门上贴有一幅欢迎对联,上联是,“遐龄犹恋故园秋,赏章华景色,濯沧浪清流,未识香草美人,可佐临池添韵致?”下联是,“举世咸钦内史笔,领三楚书坛,振千钧豪翰,怎禁奔雷坠石,不教入木显神奇!”表达了故乡人民对遐举先生人品和书品的高度评价。在先生的鼓舞下,师范的同学们不仅对书法课很感兴趣,而且练字成习,进步很快。县教育部门还将先生和胞弟的事迹编为乡土教材课本供中小学生阅读学习。 (三) 1988年10月,先生先后在湖北家乡武汉、监利举行《王遐举书画展》。展前(1985年)王老为新落成的黄鹤楼书写了《黄鹤楼记》碑文,大受海内外各界及评者一致称赞,且对先生办展有期待。1947年,先生曾从长沙到汉口举办个人书画展,这次40年后又在家乡举办,并规模空前,分外激动。 是展由湖北省文化厅、中国书法家协会、监利县府举办,展出书画作品125件。巡礼其中,如入山阴道上,佳作琳琅,目不暇接,蔚为大观。作品多是近年精心之作,也有早年书画的扇面、条幅。近期作品更集中体现了先生完整、鲜明的个人风格,有隶书的典雅秀丽,魏碑的雄强深重,行书的意气飞扬,篆书的古奥生动,以及熔于各种书体中的惟独遐老才有的凝重厚实,俊雅潇洒的笔法特征。 从展出的国画看,遐老不仅能书,也是位丹青高手,擅绘花鸟,旁及山水,尤以梅、兰、竹、菊最见功力。有一巨幅梅花,先生融入了书法的抑扬顿挫、方圆曲直等笔法,其枝干刚劲浑厚的力度和曲直快慢的节奏,决非一般画家所能及。先生和著名词人柳亚子曾同在“南社”为友,是南社知名诗人之一,却以诗人“票友”自谦。而他书法的内容和国画的题词,除古典名句外,多是自己思亲念远和抒发见解、情怀的诗词作品。因此,王老书画展实际是其精湛的诗书画艺术和深厚的“字外功”的充分表现。 (四) 台湾有限制地开放探亲,1989年,遐老去台胞弟王轶猛首次返乡,胞兄携子庆云偕同。阔别40年,相逢在故园,团聚之幸可以想见。书坛三王会,海峡两岸情。监利家乡,众口皆碑:王氏昆仲父子书法成就,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对中国书风影响颇大,尤其对以书画之乡著称的监利书风濡染更深。亦咸钦其皆热心社会公益。其时王遐举老而弥坚,在大兴安岭火灾、华东水灾、扶贫、希望工程、办奥运会等活 动中,捐字捐画,竭尽心力。监利乡人除特聘王遐举、王轶猛为监利书法协会名誉会长外,并拟兴建一座书法碑廊,将其书艺展现于世,弘扬光大,留传后代,造福桑梓。 经过努力,书画艺术之乡于1999年4月8日迎来两岸书坛史上一大盛事——监利“泛鹅碑廊”落成典礼在县博物馆隆重举行。泛鹅碑廊,为海峡两岸监利籍书法大家王遐举、王轶猛、王庆云昆仲父子的书法专廊。“泛鹅”二字,源于书圣王羲之爱鹅故事,亦为遐老平生至爱,今以名廊,彰其书艺直追前贤的境界。 碑廊围成四合大院,位于离湖之滨,容城古治西门,监利博物馆内,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征集碑刻作品王遐举、王轶猛各90件,王庆云9件。院内竹木清幽,琉璃耀眼。院落东入口处为门楼,正西为王氏书艺馆。整个建筑既显示中华民族古典风格,亦颇具文化游乐气息。廊院两侧和景区,镶嵌王氏昆仲父子穷数十年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书法作品碑刻。 徜徉在光彩夺目的碑刻之间,仿佛深入宝山,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遐老以隶书行草取胜。其隶书结体稳重,劲而不犷,放而不野,厚而不滞,散乱中寓工整,奇险中寄安闲;行草以凝重求飘逸,刚劲求潇洒,结体如行云流水,秀雅清劲,奇正相生,极尽汉魏碑神韵。观者尽情领悟中华翰墨的博大精深,享受王氏一门书艺的风流逸韵。 泛鹅碑廊揭幕,消息不胫而走。中国社科院武汉分院50名男、女博士、硕士生闻讯赶来参观,该院并把碑廊定为教育基地。在武空任职的革命先烈段德昌之孙,参观碑廊时,碑廊拓片已赠送一空,经举办单位帮助,在来宾中调节一幅给他,方满意而归。一位小学生参观碑廊,写了一篇美文发表于报上,意义尤为深远。王氏一门书法热一时急剧升温,这更说明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巨大的魅力和影响力。 监利泛鹅碑廊落成,为大力提倡推荐书法,为便于欣赏佳作,为能使典范长存,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书坛巨擘,乡邦之光。其艺术永恒。(吴克计) |
【新闻来源】:湖北日报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