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论 文 名 称 | 作 者 | 工作单位 | 等次 |
1 | 质疑,科学探索的起点——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 易天福 | 茶山镇超朗小学 | 一 |
2 | 走出误区、提高效率----谈少儿科幻画辅导中的做法和体会 | 赖朝阳 | 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一 |
3 | 以良好的乡土资源为依托 全方位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 | 莫佩玲 | 茶山镇南社小学 | 一 |
4 | 科学编制,多元评价,走出科学评价的沼泽地——《科学》纸笔测试编制的有效尝试 | 陈干华 庾瑞君 | 万江区中心小学 | 一 |
5 | 生命从哪里来——引导学生体会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 洪桂宜 | 万江区中心小学 | 一 |
6 | 深化科幻绘画教学活动,促进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养成 | 黄建军 | 樟木头镇实验小学 | 一 |
7 | 浅淡教育生态平衡的理论在航模活动中的应用 | 莫春荣 |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 | 一 |
8 | 以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科学素质的实践和探索 | 吴半边 | 长安镇厦岗小学 | 一 |
9 | 寻本溯源,功在实践——指导“爱我母亲河,保护水资源”科技活动有感 | 李敏君 阮美好 | 东城区花园小学 | 一 |
10 | 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卢锡培 | 东城区东城小学 | 一 |
11 | 以科技发明为契机,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 | 张茂良 | 长安镇金沙小学 | 一 |
12 | “体验—交流”式研究性学习初探 | 曹峰华 | 东莞市第一中学 | 一 |
13 | 提高中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探索 | 林妙云 | 常平镇振兴中学 | 一 |
14 | 从科学课和科技训练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 郑家禄 | 茶山镇刘黄小学 | 二 |
15 | 亲历探究 走进科学—立足科学课程 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实践和研究 | 蔡敏胜 曹 静 | 松山湖中心小学 | 二 |
16 |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 唐志勇 | 茶山镇第二小学 | 二 |
17 |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 冯敏仪 | 万江区中心小学 | 二 |
18 |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黄妙贞 吴淑弟 | 万江区中心小学 | 二 |
19 | 是谁“欺骗”了我的眼睛——开启科学观察的大门 | 李雅清 | 万江区中心小学 | 二 |
20 | 小学具、大学问——谈学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 凌鹤玲 | 万江区中心小学 | 二 |
21 | 科技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 | 何庆宏 | 茶山镇南社小学 | 二 |
22 |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 廖 忠 | 长安镇中山小学 | 二 |
23 | 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 江 蓉 | 长安镇中山小学 | 二 |
24 | 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 刘为淼 | 长安镇厦岗社区 | 二 |
25 | 以“三位一体”,学校教育为主的模式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 卢凤琼 | 望牛墩镇达贤小学 | 二 |
26 | 让兴趣扬帆,为科学远航 | 罗文文 | 东城区花园小学 | 二 |
27 | 引导孩子勇攀成长的阶梯——浅谈如何让孩子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快乐成长 | 罗永洪 | 万江新村小学 | 二 |
28 | 关于中学地理教育中野外考察能力培养的初探 | 叶文达 | 石龙中学 | 二 |
29 | 在科技活动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 罗彩珍 | 可园中学 | 二 |
30 | 启发明之门,拓创造之路——谈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的“六结合”教育 | 肖跃进 |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 二 |
31 | 混合式学习在电子报刊制作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 郑敏祥 |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 二 |
32 | 家庭式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初探 | 樊景新 | 东城初级中学 | 二 |
33 | 科幻画创作与创新思考能力训练 | 梁锦红 | 桥头中学 | 二 |
34 | 重实践增意识 树精神培素养 | 罗明珠 | 桥头镇第三小学 | 三 |
35 | 重视科学素质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 黎桂兴 | 东城花园小学 | 三 |
36 | 寻找培养科学素质有效的落点 | 何丽君 | 东城区花园小学 | 三 |
37 | 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 杜喜弟 | 万江新村小学 | 三 |
38 | 探析在科技教育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 梁润堂 | 万江新村小学 | 三 |
39 |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探索 | 胡景华 | 万江新村小学 | 三 |
40 | 浅谈如何开展科技教育 | 赖丽芳 | 万江新村小学 | 三 |
41 | “有的放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 赖玉英 | 桥头镇中心小学 | 三 |
42 | 小学创新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 | 张 瑜 | 大朗镇中心小学 | 三 |
43 | 喜怒哀乐科技情,成败得失创新路 | 袁建成 | 大朗镇中心小学 | 三 |
44 | 以学生为主体,放手练兵,创造佳绩 | 罗伟文 | 桥头镇中心小学 | 三 |
45 | 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 罗锦兰 | 桥头镇中心小学 | 三 |
46 | 在第二课堂中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 | 张 强 | 玉兰中学 | 三 |
47 |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对科普活动的热情 | 姚志添 |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 三 |
48 |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与模仿学习的关系 | 刘利广 周明月 | 大朗职业中学 | 三 |
49 | 对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 李立辉 | 石龙中学 | 三 |
广东省 王佩芳 大埔县大埔小学 阮美好 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邵 君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张武珍 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 李锦清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交贝石小学 伍周旋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大晚小学 邝艳姬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洪素香 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 张小娴 英德市石牯塘镇初级中学 江丽娟 广州市白云区江村中学 钟 芳 (侗)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金庆莉 广州市执信中学 郑俏华 佛山市启聪学校 陈 靖 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李斯伟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林冬妹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罗颂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钟丽香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校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梁 青 (瑶) 来宾市直属机关保育院 汤 荡 桂林市榕湖小学 陈向荣 梧州市民主路小学 杜小鹭 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 陈晓玲 陆川县第二小学 冯筱玲 北海市第五中学 苏凤英 (壮) 宁明县城镇第一中学 黄小音 (壮) 平果县马头镇初级中学 张宗红 玉林市玉州区第五初级中学 钟红珍 藤县藤州中学 陈 莹 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郑 燕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方洁玲 南宁市第三中学校长 海南省 黄春燕 白沙县第一小学 邢源霞 (黎) 乐东县万冲镇中心学校 史兰俊 海口市琼山府城中学 梁东敏 海南省财税学校 |
| ||||||
——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 日前,历时3周的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展示交流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辐射8000多名教师的大型交流活动,是3年来学科带头人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学科带头人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教育系统“三名工程”(培育“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又稳稳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如今,首批学科带头人任期刚满,第二批学科带头人评选又将拉开帷幕。培育一批又一批名师,并使名师队伍形成人才阶梯。薪火相传的氛围随之在莞邑教坛兴起。在我市中小学学科建设这条长河中,学科带头人评选以及因此带来的辐射作用犹如一颗石子,激起的不是圈圈涟漪,而是朵朵浪花,并终将激起千层浪,形成汇聚江河的力量。 首批120名学科带头人聘期3年 在我市,率先提出“三名工程”的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刘志庚第一次在我市调研教育系统时就指出,东莞应该通过培育出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创出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出“学在东莞”的品牌。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打造一支名师队伍,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名师;一流的名师,才能支撑起一流的名校。 在这样的背景下,决策者清晰地意识到,想在短期内提升整体教师素质,光靠一、两个名师单干很难办到,于是,学科带头人机制应运而生,逐步成型。 2007年初,市教育局向全市广发“英雄帖”,在各中小学“海选”学科带头人。很快,120名有8年以上一线教学经验的名师通过层层审核,脱颖而出。据了解,首批120名学科带头人聘期3年,涵盖各学段的全部学科。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首批学科带头人均来自教学第一线,没有出现重点学校、公办学校一面倒的现象。3年内,这批学科带头人不仅每年享有3000元特殊津贴,还被优先安排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进修和外出考察。 市财政每年拨款30万专项经费 市领导、教育局领导都非常重视学科带头人评选及长远工作,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直接拨款30多万元作为专项经费,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开展。 市教育局也立刻行动,建立起长效机制,于2007年4月印发《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办法》,制定《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小组、考核组和7个学科带头人的活动小组;建立考核制度,每年由考核组对学科带头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颁发聘书。 在任期3年内,首批学科带头人所承担的职责毫不含糊:他们必须对学科教学提出改进办法、开展全市以及区域内的示范课、参与教研网建设、发表论文、指导青年教师等。借助这一平台,一大批学科精英的教研示范作用不仅影响了所在学校、所在区域,还辐射到了全市学科领域。 首批带头人成各学科“领头羊” 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俊瑜总结说,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在师德建设中起了表率作用;二是在课程改革中起了推动作用,成为各学科教学教研和科研的“骨干力量”、“领头羊”;三是在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上个月,我市开展了3周学科带头人展示交流活动:学科带头人开出了95节展示课和22场专题讲座,教研员开出了展示课和专题讲座共20多场,到场参与的教师达8000多人次。杨俊瑜说,这次展示交流活动的作用,一方面给学科带头人提供了汇报和展示成果的平台,提高自身在全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科的教研气氛,给广大教师一次提高的机会。在随后的学科带头人工作会议上,4位学科带头人作为代表分别作经验介绍。市教育局教研室还搜集了这批学科带头人任职3年的工作总结和成果,准备汇编成工作总结、成果集,下发给各镇街宣教办、教师。 镇街、学校纷纷响应选带头人 大部分镇街教办、学校都对评选学科带头人的意义和作用有较好认识。据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介绍,3年前,各镇街、学校不仅鼓励优秀教师参加评选,有部分还参照市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管理办法,建立制度、制订方案,开展镇级、校级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目前已初步形成市、镇、校三级学科带头人队伍。 迄今为止,已建立镇一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的有13个镇街,分别是莞城、东城、南城、万江、虎门、长安、厚街、大朗、塘厦、麻涌、望牛墩、横沥、桥头。共评出镇一级学科带头人约150人。学校方面,东莞一中启动了学科带头人评选,评出了10位校级学科带头人;低涌中学也启动了学科带头人评选,评出了10位校级的学科带头人。 第二批学科带头人评选启动 首批学科带头人任期刚满,市教育局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筹备第二批学科带头人的评选。目前,新的评选和管理办法已制定出炉,2010年3月15日前,各镇街和市直属学校就将上送新的申报材料。接下来,将通过分组评选、综合审核、网上公示等程序。 针对新一轮评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旭辉强调:“学科带头人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评选工作要将师德摆在第一位,积极动员、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真正将群众认可的优秀教师选拔到学科带头人队伍中来。接下来,我们还要成立名师工作室,促进‘名师’工程建设的制度化。同时,开展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形成多层次多梯队的教师培养机制。” 2010年计划设30个名师工作室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开展首批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评选工作的通知》。东莞市委、市政府、市教育行政部门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发展“三名工程”。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东莞将于2010年在全市设30个名师工作室和10个名校长工作室,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梯,为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工作与展示平台。 届时,东莞市将发挥本土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通过学科带头人进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工作,选派骨干教师进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选派学校行政干部进名校长工作室跟岗学习等手段,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的创新改革,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训、提高质量和效益。 市财政将按每个名师工作室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提供配套资金资助,主要用于名师工作室的图书资料购置、办公设备购置、组织开展教研培训工作、网站开设和外出指导以及参观考察等开支。 学科带头人如何选出? 条件:必须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 评选对象为东莞市在职在编的普通中小学教师,教龄8年以上,男为55周岁以下,女为50周岁以下。小学推荐对象必须为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的小学高级教师,初中推荐对象必须为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并取得中学一级职称3年以上的教师;高中推荐对象必须为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中学高级教师。同时还要求,个人教科研效果显著,所任教学科成绩突出,在我市同行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等。 待遇:优先安排培训进修 当选教师由市教育局授予“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颁发市级学科带头人聘书。市级学科带头人的聘任期为3年,可连选连任,每年由市教育局发给3000元津贴。还会优先安排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进修和外出考察。 职责:上示范课、带青年教师 学科带头人选用要求严格,最终当选的学科带头人需承担一定职责。如要针对教学问题主动提出改进办法;每学年要在市级及以上教研活动上一次以上示范课,或在区域教研活动中上两次以上示范课;要参与东莞教研网的建设;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指导两名以上青年教师等等。 学科带头人感言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 徐建刚(东莞中学): 我被聘为市学科带头人,三年来,我得到的锻炼机会更多了、发展的空间更大了,得到了更多的收获。我时刻告诫自己事事要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暂时的得与失,在思想上、行动上起到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工作中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朱河清: 我们将珍惜荣誉,创造机会,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吸纳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继续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活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真实的教学生活为研究的源头活水,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追问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目标,形成教学特色,实现由“教书匠”向“教研者”和“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更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为教育内涵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 冷芬腾(石龙三中): 教育局推进“三名”工程,为学科带头人搭建了成长锻炼的大舞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在自身专业得到提升的同时,又发挥了“三个方面”指导(教研指导、科组建设指导、区域教研指导),“四个区域”辐射(科组内辐射、校内全学科辐射、教研片辐射、东莞市辐射)的作用。 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 毛经文(东莞高级中学): 学科带头人与其说是一种荣誉,不如说是鞭策我们前进的擂鼓声,让我不断归零,不断苦学觅知,不断去追求历史教育的本真。 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熊莺(莞城中心小学): 感谢担任学科带头人的1000多个日子,它让我不断成长,日趋成熟。我坚信,在担任学科带头人的日子里,或许有压力,但有压力的日子是充实的,因为热爱;或许很忙碌,但很忙碌的日子是快乐的,因为热爱。 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 邹官民(常平中心小学): 在这3年里,虽说没有“磨成一剑”,但在教育的求索与超越中收获了许多感悟,感受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精彩。 东莞市普通中小学 第一批学科带头人名单 小学语文(8人) 黄小颂 厚街镇河田小学 阮美好 东城区花园小学 郝 洁 寮步香市小学 熊 莺 莞城中心小学 张玉焕 常平镇第一小学 李亚峰 大朗镇宏育小学 刘台芳 石碣教办 邹冰凌 石碣镇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8人) 莫衬平 莞城中心小学 蔡柱权 东莞师范附属小学 范文武 东城区第八小学 钟晓宇 长安第二小学 陈爱华 大朗巷头小学 钟鹤海 南城阳光一小 傅其祯 凤岗中心小学 宋丽红 东城小学 小学英语(8人) 陈凤葵 东莞师范附属小学 朱晓岚 莞城建设小学 谢雪飞 东坑中心小学 刘爱琴 寮步中心小学 李剑春 莞城中心小学 陈杰芳 常平一小 莫雪云 东城花园小学 王 蓉 长安二小 小学思品(2人) 何慧芳 东城中心小学 曾文燕 长安中心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2人) 鄢晓珑 常平中心小学 黄华文 石龙爱联学校 小学美术(3人) 刘海华 常平第一小学 邹官民 常平中心小学 温学深 塘厦林村小学 小学音乐(3人) 钟起珍 常平镇中心小学 李晓俊 东华小学 谢门才 虎门教办 小学体育(3人) 叶远康 黄江第二小学 吴 浩 沙田中心 王 方 大朗水口小学 小学综合实践(2人) 梁焕英 莞城中心小学 苏志坤 东莞师范附属小学 小学科学(2人) 何建锋 莞城实验小学 彭 云 长安二小 初中语文(6人) 曾庆忠 长安实验中学 邹 峰 大岭山新风中学 罗光信 东莞东城第一中学 王春平 石碣袁崇焕中学 黄宏伟 东莞中学初中部 刘保明 常平中学 初中数学(4人) 冷芬腾 石龙三中 周利宁 长安实验中学 谢彦辉 塘厦初级中学 葛 振 企石中学 初中英语(6人) 石红梅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邓长青 石龙二中 陈 卓 可园中学 林雪云 塘厦初级中学 刘凯波 横沥中学 陈华丽 长安实验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3人) 黄海权 黄江中学 李锦宏 横沥中学 李惠萍 可园中学 初中物理(2人) 卢婉嫦 可园中学 魏能新 大朗一中 初中化学(1人) 张 璞 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中生物(1人) 赖桂婷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中地理(2人) 邓彩杰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孙海英 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中历史(2人) 郑继明 振兴中学 钱桂生 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中美术(2人) 廖定标 新风中学 徐日扬 长安实验中学 初中体育(2人) 冯伟华 黄江中学 黄南信 常平中学 初中音乐(1人) 康玉琼 振兴中学 初中信息技术(2人) 王 钧 低涌中学 刘文英 石碣教办 初中综合实践(1人) 肖小亮 东莞中学初中部 高中语文(6人) 覃克良 华侨中学 苏渊源 东莞实验中学 叶健刚 东莞中学 卢国成 厚街中学 黄安生 东莞高级中学 汪卫权 东华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6人) 曾文明 光明中学 王振肃 东莞实验中学 赵银仓 东莞中学 孟胜奇 东莞市第一中学 陈楚云 东莞中学 赵金国 东华高级中学 高中英语(6人) 王曼 东莞高级中学 陈宇明 东莞中学 丰 凯 东莞实验中学 刘笃锋 东莞中学 裴海燕 东莞市第一中学 谢克林 虎门中学 高中政治(2人) 殷毓德 东莞高级中学 周 虹 东莞中学 高中物理(3人) 杨柳 东莞高级中学 周宗明 东华高级中学 段红民 东莞市玉兰中学 高中化学(3人) 黄晗晖 万江中学 陈 杰 东莞中学 姚中奎 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中生物(3人) 黄海容 厚街中学 徐永顺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石仕银 东莞实验中学 高中地理(3人) 张红华 沙田中学 黄道才 东莞高级中学 戴一欣 东莞中学 高中历史(3人) 张光洋 东莞中学 毛经文 东莞高级中学 柴松方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中信息技术(2人) 徐建刚 东莞中学 唐章辉 东莞中学 高中美术(1人) 黄小星 东莞高级中学 高中音乐(1人) 白辉兰 南城中学 高中体育(2人) 张 波 东莞实验中学 陈沃亮 东莞中学 高中综合实践(2人) 延 河 东莞实验中学 曹建华 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中通用技术(1人) 周 熙 东莞中学 市级学科教研员(22人) 严考全 何建东 陈晓燕 邓宁霞 黄振余 谢洪涛 李 兵 朱河清 陆兴友 任祝华 陈礼兴 范传东 高 原 李宏定 马新民 况国平 杨俊瑜 刘守君 黄 远 毛雁行 王定国 刘志敏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