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吕月琴    时间: 2008-7-1 12:08
标题: 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寻觅探索——我的教学思考


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谈新课程中课前资料收集的作用

常熟市实验小学 吕月琴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停的变化,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针对综合艺术新课程涉及学科广泛,所蕴涵知识丰富的特点,我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前资料收集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已初具成效,现结合其中的一些事例具体谈谈。


    一、收集文字材料,增强教材的科学性与文化性。
    文字是人类文明、人类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知识文化的符号记载。新课程中课前资料的收集离不开文字的收集。在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中,学生就找来了许多文字资料,有的是现成的书籍,有的是父母帮忙从网上下载的打印资料。这些文字中记载了熊猫、狮子、大象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通过收集这些文字资料,了解了许多动物的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识字量。长此以往,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新知的好习惯。


    二、收集图片资料,丰富教材的视觉性与情趣性。
    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美术作品、图片资料是最具真实性与感染力的。在《森林里的故事》这一单元中,学生课前就收集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啃着竹子、憨态可拘的熊猫;有头披金发、威风凛凛的狮子王;有口露长牙、四肢粗壮的大象。这些图片有的是动物百科图谱上的彩页、有的是学生自己与它们的合影。课堂上,这些图片的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艺术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同时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资源,激活了学生创作的灵感。


    三、收集实物资料,加深教材的生活性与人文性。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课前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实物,就是要求学生用艺术的眼光,有目的地去观察身边的实物,从而发现他们不同寻常的美,并带着深深的情感来表现这种美。如上《快乐时钟》一课,课前让学生带好各式小钟表,课堂上通过小钟表实物的展示、交流,不仅让学生对钟表的历史、钟表的发展有了初步认识;而且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了不同造型钟表的特点与美感;通过聆听钟表走动时的声音,更让学生明白了时间的珍贵,点明了本课教学的人文主题,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再如:《小贝壳》一课,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许多千姿百态、色彩奇异的贝壳,课堂上通过看其色、摸其质、听其声、画其形,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贝壳的艺术美,体验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造物师为人类送来的财富,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以上形式收集课前资料,教师可布置成口头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完成;也可师生一起精心设计课前资料收集卡,卡上可记录有关资料的文字说明与绘制一定的图式。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提出不同的课前资料收集要求,这样即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为那些吃不饱的、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新知、学习新知的空间,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当然教师对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要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如,给完成任务的学生发一枚小小的“金钥匙”(彩纸做的)奖,利用评价激励的作用,让他们拿着这把独特的钥匙,去开启通往科学的大门、通往艺术的殿堂。


    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作好课前资料收集,不仅可丰富艺术教材课程资源,而且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可使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断地整合与发展。
《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发表于《艺术课程与教学》2005、2

和《中国校园书画报》2005年4月8日


[ 本帖最后由 吕月琴 于 2008-7-1 12:15 编辑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