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勤勤恳恳地批改大量作业,一个知识点耐心地讲了一遍又一遍……说起好老师,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教师的“老黄牛”形象。
然而,这样的老师,是否能带来一个智慧课堂,是否能受到学生和家长信服,都是一个问号。通过日常采访,记者发现4种老师不受欢迎―――
总是唠叨的老师
低效教学有违师德在市教委党委、市教委日前主办的“师德―――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专题讨论上,卢湾区教育局局长唐海宝直言,不少中小学教师喜欢拖堂,理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能自己多讲一点。一些老师觉得,自己辛苦就是师德高尚的表现。在唐海宝看来,低效的教学,有违师德。
调查显示,学生对爱拖堂的老师没有好感,甚至抵触和厌恶,这类教师教学效果差实在意料之中。“看起来他们非常关爱学生,其实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是关心学生这个人。”在唐海宝看来,如今说师德,必须包含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量。一些老师教育孩子“吃得苦中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做人上人”,这种价值观的引导对孩子价值观的树立是危险的。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欣赏该校语文教师黄小燕的做法。她不要求学生多写作文,理由是“如果老师来不及仔细批改,你们写得再多也是一个水平上的重复”。起初,家长觉得老师在偷懒。三个月以后,所有的质疑都消失了。原来,黄老师对每篇作文的评语字数往往比学生写作文的字数还多,不但是指导,还是情感的交流。今年,这个班级毕业了,中考语文成绩最高达136分。
约束太多的老师
解放双手释放想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华多次去小学听课,看到孩子们要么把小手整齐地叠放在胸前,要么整齐地背在身后。请求回答问题举手时,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们把手臂与胳膊形成90度,整齐而“美观”。有的初中学校甚至将课桌的桌洞背对着学生。老师解释,“这样学生手就不会在桌洞里做‘小动作’了。”
但是,张教授在美国访问时,从哈佛大学到普通中小学听老师上课时,见听课者非常放松。有的喝咖啡,有的吃三明治,但并不影响课堂交流。“手是最有创造性的工具。”张教授提醒,课堂秩序表面上的规范有序,并不是教师能力的全部体现,解放孩子的双手,释放孩子的想象,才是一名好教师的责任所在。
喜欢说教的老师
凡人故事学会感动学生犯错,老师批评教育也是应当的。可是,一些老师总是用大话、套话、空话来“讲道理”,学生很不爱听,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甚至会对这种一味说教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自身价值,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汪静华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名为“有一种感动,叫平凡”的主题课。她向同学们出示了两组照片,一组是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另一组是总务处修水管的师傅、体育组管理器械的老师、校门口的警卫和校园里的清洁工。结果,前一组大家立刻叫出了他们的名字,后一组同学们则很陌生。“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我们的校园能否美丽整洁?”汪老师的提醒让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北京一退休老人乘坐了5000多条公交线路,义务编写三本指路手册;哈尔滨9岁男孩卖废报纸,拣塑料瓶,攒了7000多元捐赠给艾滋病孤儿……汪老师让同学们从这些凡人故事中学会感动,远比讲大道理套话的效果要实在的多。
不懂欣赏的老师
肯定学生建立自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一个真正“懂”学生的老师,也才能获得学生的亲近和尊重。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上海市商业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不少各类比赛的机会。一次,同学们参加了一个街道活动,离开时突然下起大雨。一名学生着急地四处向别人借报纸,原来,她手中的这张街道唱歌比赛三等奖奖状,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张奖状,她要想方设法不能让它被雨淋湿了。“学生需要肯定,老师的任务是要帮他建立自信。”副校长乔蔓菁深有感触地说。
民航中专航空服务专业是全校公认的皮大王集中地,然而,班主任祁长宝却和孩子们很贴心。他每天很早来学校,提醒催促宿舍同学起床早操;晚自习也经常在教室中,调皮的学生怕他,但更尊敬他。今年5月,祁老师被诊断出已是肝癌晚期。结果,最调皮的学生第一个捧着鲜花去陪伴老师。每天,祁老师病床前都有同学陪护,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副校长杨征感叹,从孩子们身上,既折射出祁老师高尚师德的光辉,也提醒老师们,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