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面对质疑:我们不是明日黄花 | |
北京娱乐信报 | |
80后作家指的是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作家群体。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易术、李傻傻、丁旸明……这是一串少年得志的闪亮名字。中学文化消费群体的膨胀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出版包装的流水作业迅速把他们推向市场,网络、报纸等媒体的热捧更把他们推向了风口浪尖,但韩寒近年的江郎才尽、郭敬明近日的“抄袭”事件不由让人对这个群体的实力和前景产生怀疑,现在喧嚣一时的80后作家会不会成为明日黄花?他们要想证明自己,还需要重量级的作品。 ●“新概念”:日益衰老的名词? ◆名词解释: 新概念作文大赛,这项由《萌芽》杂志发起和主办的大赛,旨在鼓励更多的青少年用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进行独立创作。诸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大批目前被称为“偶像派”的八十年代作者,都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来的。但是,在进行了数年之后,新概念大赛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褒贬不一,让“新概念”成为八十年代写手道路上不可错过的风景。 ◆作家自语: 新概念是对我作品的玷污 80后作家丁旸明:新概念作文大赛对高中生起的是一种误导作用。它提供了免试上大学的一个诱惑,但这些获奖作品离真正文学还是很遥远。当年我之所以拒绝参加新概念大赛,是因为我觉得即使获奖,也只是对我作品的一种玷污。 ◆专家话筒: 新概念完成了历史使命 知名出版人杨葵:新概念大赛是八十年代作者们走向大众出版的跳板。在某种程度上,新概念竖起了鼓励青少年写作的大旗。新概念发展至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应该有更新的东西出现来代替它。 ◆掷地有声: 新概念表演性是很强的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研究学者黄发有:我自己也曾经做过新概念大赛的评委,感觉大赛和文学是两回事。作文的表演性很强的,华丽的语言、优美的文笔就容易受到关注,但好的文学作品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相反,好多好作品是朴实的。 《萌芽》无可取代 作家出版社编辑郭汉睿:在我所接触的八十年代写手里,他们绝大多数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在《萌芽》上发表的。《萌芽》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标志,目前还没有能取代它的。 关键词二:商业炒作 ●商业炒作=80年代写作? ◆名词解释: 八十年代这个概念出现,实际是从出版商那里首先产生的,然后被各大媒体引申至今。所以八十年代这个概念,首先是商业化的行为,而不是文学名词。八十年代发展到现在,除了让八十年代写手出书更便利、让这一概念更普及之外,大部分国内的写手都没有能够延续下去,让他们的作品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于是,商业炒作等同于八十年代写作的观点越发深入人心。 ◆作家自语: 书卖得好不一定就是垃圾 郭敬明:一个作品卖得好就是商业化,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一个作品卖得不好,就很有高度?我觉得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说一个作品畅销了,它就是垃圾,这个推论本身就是很可笑的。 文学是孤独的精神游戏 丁旸明:我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文学本质上是孤独的精神游戏,我不是把它当饭碗,我会用生命去写。 ◆专家话筒: 炒作让更多人分一杯羹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黄集伟:其实八十年代这个名词确实就是一种低版本的概括办法,缺少创意。文学跟年龄没什么关系,八十年代的划分是让人用最简单的思路去分析复杂的现实,正是这个概念出现和推广,造成了市场前提的不规范和混乱,大家似乎都要赶上八十年代的趟,游戏规则和创造性都不够,很多人都凑进来只为了分一杯羹。 ◆掷地有声: 问题出在出版商身上 人民文学出版社某编辑:有时候好概念也会被这种急功近利所破坏。这个问题主要在出版商身上。为什么很多作者昙花一现?为什么很多作品都是狗尾续貂?出版社在这其中进行的操作上是大有问题的。 关键词三:残酷青春 ●书写残酷:为赋新词强说愁? ◆名词解释: 实际这个词语的出现首先是在春树的成名作《北京娃娃》的宣传语中,八十年代的作者们往往在自己的题材写作中,将周遭的环境复杂化,同时凸显青少年们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的艰辛,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生活的另类和边缘化。有人说这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八十年代的青春真是如此残酷? ◆作家自语: 张悦然:我觉得青春小说是以读者群的年龄界定的。如果非要定位,我更愿意把我的小说定位为成长小说。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悲剧故事?因为我觉得它们是特别美的。 我在现实生活中充满阳光 丁?明:我的作品是忧郁的、晦涩的、阴暗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充满阳光,也会踢足球、打游戏。 ◆专家话筒: 80后还没进入研究视野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研究学者黄发有:80后现在还没有进入学术的研究视野,对它进行艺术评判还为时尚早,它还需要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 ◆掷地有声: 时代特色决定了写作取向 某文化传播公司策划人:如今的青少年面临的压力比过去要大,身处社会中的角色也比较尴尬,所以他们的“残酷青春”并非一味矫情,并不是凭空臆造。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所以作品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基本上还处于讲故事的阶段。 关键词四:模仿写作 学习?模仿?抄袭? ◆名词解释: 实际真正触及这样的热键,还是由郭敬明引出,去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涉嫌抄袭风波沸沸扬扬了很长时间。时间已经过去,这段事件不了了之,最终的没有开庭审理也让所有人开始真正质疑原告的炒作嫌疑。然而,八十年代写作的模仿却确实显露出来,实际生活经验的缺失和阅读的广泛让他们很容易套用影响自己的言语和文字,八十年代——一个模仿的时代? ◆作家自语: 张悦然:海明威和林白对我的影响比较深。最近读鲍里斯.维昂的《岁月的泡沫》,我觉得写得很棒,也许还要加上他。 丁旸明:我现在正处于创作的上升阶段,我不会成为明日黄花。我受博尔赫斯、布尔加科夫、约翰巴斯等人的影响比较大,我们这个年龄生活阅历有限,阅读和想象也就成为最大的创作资源。 ◆专家话筒: 有些作品连模仿都不是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研究学者黄发有:有些作品连模仿都不是,根本看不下去。所谓80后是一种低龄化写作的关注,但并非写作年龄越小越好,很多写作只是面对中学生市场的一种消费品,根本没有文学价值,很多中学生把这批作家看作一个成功神话和文化偶像。 ◆掷地有声: 关键是继续写下去 作家、《海峡》杂志编辑吴晨骏:像韩寒和郭敬明这样的写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没有任何个人的创造性。相比而言,李傻傻、小饭就写得不错,春树的意识也相当敏锐,他们在写作上的早熟让我吃惊。他们已经不能称为少年作家,而应该称为最年轻的青年作家。他们其实不比一些年长的作家差。 80后作家语录: 我性格里叛逆的因子太多,所以我的文章从来都有攻击性。————韩寒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我只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认真写字的人。————郭敬明 我期冀着真正的自由,去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工作,交我想交的朋友。————春树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早熟。早熟的苹果好卖。————蒋方舟 女人要爱护自己。如果你不能控制你的情欲,至少控制好你的子宫,这样才能让你减少伤害。————辛唐米娜 性是青春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我喜欢孔雀,它们让我觉得很有欲望,它们的叫喊声非常地动听,大家都爱听。————易术 写小说会是我终生爱好,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当然还包括打游戏机。————丁旸明 请不要误会80后写作就是肤浅的、就是单一的、就是低俗的、就是孩子气的、就是商品化的。————张佳玮 刻意设置阅读障碍并非80年代后写手的主流,但是不保持精英姿态则又有堕落的危险。——小饭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