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钟与对联●王鹤龄 |
对联是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采用对偶句是为了以活泼的联想,或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主旨。传情达意是目的,写对偶句是手段。诗钟是以提高这个手段为目的的写作。诗钟是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对提高对偶修辞技巧,进行高难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各种规格体式的诗钟作品都能包括在对联的大范围之内。诗钟的佳作也是对联的佳作。 对联在清代中叶有很大发展,诗钟随后兴起。对联的声律对仗,使用有节奏的马蹄韵,句内平仄相间,上下句间平仄相对。七言律诗的声律与此一致。诗钟从句式到词性和平仄的对仗,完全按七言律诗对偶句(颔联、颈联)的规范。因为嵌字体诗钟,原本就是塾学中老师出嵌字题,让学生练写七言对偶句的方法(早期也练写五言句)。后来福建诗社用来练笔竞作,称为折枝。流传到各地,成为社会上的文字游戏,因为在聚作评比中所用的限时方法,而被称为诗钟。 嵌字体诗钟题目,如限嵌“窗、夜”二字于上下句第一字位置,福建标为《窗·夜》一唱。林则徐所作为: 窗虚权借月栖榻 夜静猛闻风打门 “窗”“夜”是不好用来直接相对的,组成“窗虚”“夜静”两个写环境的词,就可以据以成联了。根据题字组成的词在诗钟写作中称为“眼字”。现在这一对眼字都是陈述式结构的合成词,上下句的谓语都是连动式,于是成为一联工对。所练的技巧不仅可以用于作诗作联,对于写骈文、散文也都十分有益。对联和诗钟都有集前人诗句的写法。前人的七言律句拿过来就能用,说明从格律上来说,它们本来就是一家。 七言律句的对联有一些联格,都与诗钟的钟格一致。用两个字平列嵌于上下句第一字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多半是借用前人讨论声病时所用的名目当作联格、钟格的雅称。福建人分别称为“一唱”……“七唱”,比较明快,现在已被各地采用。这七种格在诗钟写作中最常用,被称为“正格”。另外还有把两个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和嵌更多字的,随字数和嵌用的位置不同,而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联等格名,常作的不超过十种,没有必要多罗列。这些在诗钟中为别格。 对联和诗钟的格名虽然一致,但是作品不能胡乱归队。按钟聚出的题目写出的是诗钟作品。自己出题自作的,包括为了更明确地切题而嵌字的,都是对联。林则徐有“自题”一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的书上说这是诗钟《以·之》七唱。那是误传。如果自己写了对联,然后加题目说是诗钟,那是不应该的。因为诗钟是限题(有时还限时)写作,难度较大,这样做有夸大自己写作水平之嫌。 诗钟和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仗的宽严。对联、诗句和诗钟当然都以能写出恰好表现内容的工对为好。一般地说,对联的格律要求较为宽松。以上海半淞园的楹联为例: 剪取吴淞半江水 聊寄江南一枝春 上联用杜甫诗句,下联用陆凯的诗意对成。恰好写出“半淞”的韵味,在音律上以及实词、虚词相对上就都不苛求了。此联的上下句中,“取”与“寄”、“淞”与“南”、“江”与“枝”都不是一平一仄的互对。在律诗中不但不能用于对偶联,连首联、尾联中都不能容许。在前人的钟聚中如果以这样的作品交卷,会罚以暂停写作,去当誊录或扫地。对联重在传情达意,格律是属于形式方面的东西,要服从内容。写诗也是重在抒发诗思,既然选择了律诗的体式,就要遵用律诗的格律。 诗钟是在文字游戏中竞赛写作的,要经得起评比。作品是按题目规定的嵌字或分咏的要求,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美感的积累,自由发挥依律写成。诗钟特别要求对仗工整,并且是在增设了难度的条件下写作。因为这是练笔活动,平时训练从严,临场才能游刃有余。真到写联写诗的时候,应首重意蕴,不专求工整。 分咏体是诗钟的另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别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格律与嵌字体相同。如张之洞所作《申报-凉棚》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这种异想天开的出题方法来自酒令。这是中国文学中一种奇特体式。但是它也不是无源之水。前人诗句的对偶联中,也有把不相干的事物以丰富的联想巧妙捏合成一联的佳句。在对联中也有相似的作品。如同治年间广东的何淡如,为当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一肚草格外大声 如果用于《焰火亭·牛皮大王》分咏,就是切题的佳作。有人说分咏体诗钟就是无情对,其实二者旨趣不同。分咏体和无情对都是从夸大对偶修辞的技巧和汉语汉文的某些特点,寻找乐趣。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照例要有关连,而关连又不能太紧,如果形成近乎同义的词和句相对,就犯了“合掌”的忌讳。无情对是把这一规矩推向另一极端,写出两句句式一致,字词逐一相对,句意却毫不相干的对联,让人感到可笑。分咏体是按题目写作,在两句中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事物,却要求不但字面要逐一相对,还要求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体的佳作很多,读起来有无情对趣味的很少。分咏体的着眼点是显示对偶的方法无所不能,如苏轼所说“世间事无为无对,第入思之不至也”。无情对的作法,主要是把做为合成词词素的单音词拆出来,用其本义或歧义与另一联中同性、同类的词相对,使两句虽成对仗却貌合神离,显出滑稽的效果。无情对读起来不象分咏体作品,因为它整联没有意义,上下两句也不切什么题目。二者都是在欣赏我们语言文字的修辞技巧的优势,深入玩味,自我陶醉,而侧重点不同,旨趣有异。 写诗钟,不论分咏体或嵌字体都有活跃文思的效果。但是在对仗上过于求工整,也能使人在写作中偏重于适应格律,以至在文义的发挥方面,受拘束,放不开。对于现代的写格律诗和作对联的人来说,我们自幼所受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偶这一课,用诗钟补这一课却是个好方法。 (摘自<燕山钟韵>) |
闲话诗钟●张西厢 |
一、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二、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三、钟派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四、钟社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 五、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则可,用联则不可,与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六、钟题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虚节风月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此外,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分咏、合咏,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七、钟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钟贵典丽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八、钟句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闽派中之佳制。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诗句,或古人诗意,且对仗工整,而切合题意者,较之自造,尤胜一筹。造句之技术,尤贵奇峰突出,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钟句避用叠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叠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叠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九、钟对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十、钟律 诗律要细,钟亦何独不然,古人律诗,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惟少陵耳。如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飘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诸联,若置之于钟中,称之为「钟圣」,谁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一联之浑雄庄晒,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 十一、钟声 香港钟声多,而台湾更多,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顾名思义,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十二、钟评 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传诵至今,犹众囗同声,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古第四、纤秾第五、典雅第六、洗炼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缜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实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诣第二十一、飘逸第二十二、旷达第二十三、流动第二十四。捐除成见。破除情面。执此尺以量之。可无遗恨矣。 十三、钟 格 概说 诗钟格式,可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分述于左。 (一)合咏格 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有例外者,并得随意加以某种限制,例如。 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 绣坏料添红一片 锦茵应减绿三分 凄凉墙外飘难数 狼藉阶前扫几回 (二)分咏格 即分咏事物也,以不犯题字为合格,例如 岳飞、虎:分咏 画尔不成翻类犬 字之曰举并称鹏 笔、邮票:分咏 万国花封元首相 五云草判黑头公 (三)笼纱格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笼纱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赋才 (四)嵌字格 1、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 鸟到青云倦亦飞 2、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 客吟诗已载三车 3、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 楼影红飞思妇花 4、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 万国朝元拜冕旒 5、鹤膝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 谁赞勤王九合功 6、凫胫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 明月孤山鹤意痴 7、雁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 鹤梅:七唱 隐现云端千岁鹤 横斜竹外一枝梅 8、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黄花:魁斗格 花门积雪千山白 大漠飞沙一月黄 9、蝉联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蝉唱: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 蝉鸣西陆楚囚吟 10、辘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例如 莲露: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 微露瓠犀发妙香 11、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 散书: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 金宋相持大散关 12、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云:汤网格 天末楼台横北固 云中城阙望西安 13、云泥格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得相对。例如 云泥: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 华屋偏多燕垒泥 14、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 红豆: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 一口含樱画美人 15、鼎峙格 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节:鼎峙格 穷阴杀节霜铺地 中夜清寒月满天 16、碎锦格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崁于钟联中。不得相连。例如 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 半肩行李一张琴 17、双钩格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 南北高丽:双钩格 丽水逆流环陇北 高邮名县着淮南 18、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 山阁诗钟集友声 19、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边瘦石多清籁 岩上飞泉少浊流 20、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惟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 江南沽酒杏花村 21、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 有发都为老境苍 22、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 华屋芳林度碧阴 23、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 村绕寒林万点鸦 (转载自<中华诗词网>) |
|
[email=yushu@lnd.com.cn?subject=楹联频道投搞][/email] | |||||||||||||||||
作者:王鹤龄 | ||||||||||||||||||
|
门外再谈诗钟 都烨 |
不曾想,一篇谈诗钟的文章惹来很多文友的问讯,命我将前文未能谈清说透的东西再详说一下。好比打把式卖艺的,我那个罗圈揖已经抱拳作过了。对于“诗钟”,我是个门外汉,接触文献有限,所以谈起来挂一漏万也是在所难免,现在文友相催,只好硬着头皮再续一文,权称“门外再谈诗钟”。 诗钟起源于清初,脱胎于律诗和对联。开始时称为“改诗”,亦有称“羊角对”、“雕玉双联”、“嵌字偶句”、“分曹偶句”、“折枝”、“百衲琴”、“诗畸”、“战诗”等等,以“诗钟”之名最为盛行,后为全国各地钟友所认可。 诗钟的钟格与七言律句的一些联格是相同的。用两个字分别嵌于上下句的第一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福建人则以“一唱”至“七唱”来对应称呼,比较明快。 为什么说诗钟脱胎于律句和对联呢?这是因为诗钟的平仄依从于律句中需要对仗句式的平仄,又因为诗钟全是七字句,和五律五绝以及其它的词调曲谱不相干。再者,对联这种形式大约是汉文字里独有的,上下两联。古时的塾师启蒙学生作对子,有出上联求下联的,也有给下联求上联的,还有限字限韵的,是锻炼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七个字多一个少一个不算数,上下联多一句少一句也不成式。所以说诗钟脱胎于律句和对联。 那么,为什么诗钟又不能和律句、对联划等号呢?律诗八句、诗钟仅两句,诗钟的平仄较律诗还要严格,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说。那么,是不是和七字的对联一样呢?也不一样。对对子可不限时间,诗钟是限时的。不但限时,而且限字,限位置。比如“士·何”(六唱)这就是钟题,你创作时,必须把“士”和“何”这两个字嵌入到上下两句的第六字的位置。翼牟作“疆冶墓传三士烈,点求山仰二何高”。这里所用法度很严,含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还有一种说法,讲诗钟与谜语有点瓜葛。这也是不确切的。只能说,诗钟里的分咏、合咏类似于谜语,但它绝对不是谜语。谜语是出谜面让你去猜谜底,当然,秋千啦,卷帘啦也有很多谜格。诗钟则是先给谜底,让你依平仄合七言创作谜面。比如“云·雨”(分咏),北京王建中创作“明珠串串从天降,雾气团团拔地升”。上写雨,下写云,对仗工稳,平仄相对而谐。湖北龙文创作“浮天弄影轻如絮,落地无声润似酥”。上句咏云,下句咏雨,亦很贴切工巧。 前面提到的钟格,嵌字一唱到七唱是诗钟的正格。其它还有把两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或者嵌入更多的字,随字数不同和嵌的位置不同,计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锦等近10种,这些称为诗钟的别格。比如钟题“杏花村”(鼎峙格),白福臻作“庭前文杏枝堆锦,村外丹枫叶作花”(上句用“杏”,下用“村花”)。张翼公作“花寻瀛岛探金杏,酒醉山村梦玉梅”(上句用“花杏”,下句用“村”)。再如钟题“同舟”(魁斗格),陈群英作“同游胜地忘归梓,再访名山拟买舟”(上用“同”,下用“舟”)。陈友德作“舟能载德天行健,路不遗贤世大同”(上嵌“舟”下嵌“同”)。 诗钟,因了它的小巧和文字上的竞技性为文人雅士所热爱。虎门销烟的清爱国名将林则徐雅爱诗钟。如“窗·夜”(一唱),林作“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遭贬新疆以后,福建老乡邱镜泉去看他,林则徐拈到“然起”(二唱),遂作“偶然风雨警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借诗钟表明了他的抱负。两广总督张之洞,同治七年状元、驻德公使,娶了赛金花的洪钧等人都有诗钟作品传世。著名作家郁达夫、张恨水也有诗钟作品,郁1936年在福建参加诗钟活动,以“有·无”(二唱)作“岂有文章警海内,断无富贵迫人来”。这是集杜甫和龚自珍的句子,大受称赞。张恨水写了民国初年北京的诗钟活动。“香·流”(三唱),作“柴门流水依然在,渥壁香车不再逢”。亦为人称道。 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拜师时,也有一则诗钟佳话。 袁世凯一次在妓院看到一幅藏头嵌名联,是写给一位叫来喜的妓女的。联曰“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婵娟”。一问,知是名士方地山写的,袁世凯于是请他作儿子克文的老师。袁克文生于光绪十六年七月十六汉城,生母是朝鲜人,姓金。克文当时11岁,异常聪明。看老师不比其他的老塾师,有几分不服气,用线系了一枚古钱,燃香悬于一铜盆上。他的老师方尔谦(地山)懂得克文在以诗钟形式考校他的学问,欣然应对。克文出联“少之时不亦乐乎”,方地山一惊,听出是集古句,沉思后对出“卿以下何足算也”。也是古句。此时,钱落铜盆,响声未绝,克文双膝跪倒。后来,袁克文和他这位老师成了儿女亲家。 1996年,中国楹联学会华夏诗钟社宣告成立。北京、辽宁、福建等地均有诗钟活动,网上也可以查到有关诗钟的信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
广东文坛“诗钟”和“对联”片断 |
沈振中 邝震球 |
“诗钟”和“对联”,原为文人游戏之作品,虽属雕虫小技,然亦有助于行文之构思。清初时有“粤派”和“闽派”之别。粤派则尚古典,务求其巧,闽派则主素描,务得其清。也是各有千秋。 至于对联,则先有联首,后求对比,其格调与诗钟是有大别。兹分述如次: 诗钟以分咏一事一物,或合咏一事一物。左右任调,均以七言为限。又有随便以二字嵌入联内,由一唱至七唱,(即由第一字至第七字)或称一唱为“鹤顶格”,二唱为“燕领格”,三唱为“猿肩格”,四唱为“蜂腰格”,五唱为“鹤膝格”,六唱为“雁足格”,七唱为“鸿爪格”。除此之外,复有“魁斗格”,“辘轳格”,“晦明格”,“笼纱格”,“碎锦格”,“双钩格”,“蝉联格”,等格。格式甚多,几乎不能尽举,不过略举一二而已。如能凑合自然,铢两相称,即为佳作。如以“盲妹”“老虎”为题,分咏左右任调。联云“添来两翼威无限,嫁得重瞳恨始平。”合咏的如以“夹竹桃”为题,联云:“佳士性情原烂熳,美人消息总平安。”一时称为绝唱。又以“春秋”二字为题,“鹤顶格”,联云:“春水一牛浮鼻过,秋江双鹭隔烟飞。”这是天衣无缝,乍看之是看不出押以“春秋”二字。可称佳构。 我粤顺德两龙(龙山、龙江)等地,士绅辈尤多嗜此,每岁邀请各地名流,为文酒之会,蓋藉此以光乡闾也。穗市亦有诗钟社之组织,其著者如尚闽派的,则有沈演公辈(社名忘记),尚粤派的,则有“衡社”之组织。兹略述如次: 衡社原始于清孝廉汪兆铨及江孔殷等辈,约有十余人。汪殁后江亦少参与,惟衡社仍未中断,直至民国八年间(1919)曾盛极一时。后常与会者有:陈剑秋、胡伯孝,卢萼生、张国华、张菊甫、陈宝征、沈振中等。每次与会人数,固无一定,亦无尊卑老少之分。其时如沈振中年仅弱冠,而张国华、陈剑秋等,已年逾耳顺,蓋来者不拒,一本以文会友之旨。其初并无主持人,一周集会一次,轮流推定一人主其事。惟因择地关系,多在陈剑秋或陈宝征,张国华等家中举行。以这三人之家地较宽敞幽雅,且多藏书。每逢星期日晨,即为初次集会,随在任何一书中,以某页某行取得二字为题,倘前次为一唱者,是次即为二唱,次为三唱。周而复始,得题后各自为之,至黄昏又复齐集,各自苦思钻研,或互相推敲,共同研究者。每得一联,即密书片纸,投诸预设之筒内,各撰多少、亦无限制。截止后另使人在筒中将各联取出,用纸誊录,而隐其姓名。互相观摩,以择其优者。其评选方法,颇为公平,即所谓民主评定,其法各自选取一至十名,定其名次,然后公开共同比对。合计第一最多之一联为冠军,以次排列为亚军,如此类推。评定后,则举行宴会、每人科一方为酒席之费。倘是次得冠军之一人,则免出资,以资鼓励。后以各多谦逊,不愿受奖,共同醵资,尽欢而散。 当时胡伯孝为广州某报社副刊的编辑,每逢周二、即将每次集会所选录之诗钟刊登,市民多有传诵者。计居冠军的,多是卢萼生、胡伯孝、张国华、张菊甫等。其次为陈剑秋、陈宝征等。查卢、胡、则以造句自然胜,而二张则以巧合胜,也是各有千秋。及后陈剑秋、陈宝征相继逝世,而二张则年老多病,集会遂无形中停歇。抗日时期,又多避居各地,该社已不存在了。 本市西关又另有一班文士,好撰作七字街联,其风格又与诗钟迥异,炼字炼句,是别出心裁。故此诗钟的文友,对七字街联、多不感兴趣。因七字街联又有类于赌博性,每联收费五分的,冠军得奖是100元。每联收费少的,冠军是得奖50元。多数由本市上陈塘街“招兰轩”为之收集对联(即收联之代理店)。凡各埠各乡如广西之梧州、或中山、顺德、佛山、东莞、江村高塘墟等地方之征联,均由“招兰轩”为总代理。 当时著名评阅联卷的老师有叶茗荪、林仲矩、梁心、吕叔南、黄笏南、冯慕伊、霍孟鸾、杨寿泉、黄泽农、张闽侯、胡济流等。而各联社聘请为阅师者,多是林仲矩、叶茗荪二人。因撰联投卷的人,亦先选阅师是何人,然后撰联,投阅师之所好。正是掌握阅师的个性,所投之联方可操胜券。 |
届别 | 时间 | 擂主 | 擂题 | 状元 |
第一届 | 1995年3月 | 林其锐(福建) | 猪,台灯 | 四川冯广宏 |
第二届 | 1995年7月 | 赵刚(营口) | 石桥二唱 | 河南尉金魁 |
第三届 | 1995年10月 | 于海洲(铁岭) | 墨剑三唱 | 福建陈宏轮 |
第四届 | 1996年3月 | 赵义柏(新疆) | 一字千斤 | 海南黄维善 |
第五届 | 1996年5月 | 王天性(陕西) | 树溪二唱 | 湖南方雪樵 |
第六届 | 1996年11月 | 刘任炳(福建) | 南安一唱 | 状元,缺,榜眼,河南宋斌 |
第七届 | 1997年3月 | 林益瑜(福建) | 高李一唱 | 吉林温瑞 |
第八届 | 1997年8月 | 彭永生(天津) | 香港一唱 | 天津徐宁 |
第九届 | 1998年3月 | 冯九毅(辽宁) | 燕来魁斗 | 辽宁王洗尘 |
第十届 | 1998年12月 | 尉金魁(河南) | 旭日鲲鹏 | 福建陈瑞钟 |
第十一届 | 1998年末 | 甘方武(湖北) | 江夏一唱 | 福建苏翔鳞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