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文:到底怎么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3-9 09:44
标题: 语文:到底怎么啦?
语文:到底怎么啦?

      近日,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有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长江日报1月24日)

    《太原晚报》:别让语文成为“最后一课”        
  语言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有属性,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重视传承自己的母语。在法国的街道上,如果你用英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可能不理你,即使他们能听懂。而我们在国内召开的学术会议有时竟然要求全部用英文发言,甚至某些大学招生只考英文,这真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有人说,要想消灭一个民族,最好先消灭他们的语言。在都德著名的 《最后一课》中,我们就看到入侵者强迫当地居民放弃法语。正如《最后一课》中描述的那样,“你们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如果有一天有人对我们的大学生说:“还说你们是中国人呢,你们连用中文写篇论文都写不出来,还得用英文!”我们又该作何感想?法国人是在入侵者的枪口下被迫放弃了母语,而我们呢,却是心甘情愿,理由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学科发展”。

  人们将“懂外语、会电脑、能开车”称为21世纪的三张通行证,这当然有道理。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本来该会的东西不能丢。如果一个人懂外语却忘了母语,会电脑却不会写字,能开车却忘了走路,那就是一个废物。

  可以想象,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中国,取消语文考试意味着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考取消语文,中学的语文将成为 “最后一课”,中考取消语文,小学的语文将是“最后一课”,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英语处于强势地位,这是事实。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感到学习汉语、推广汉语的重要性,而不是弃之不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把外语上升到超越母语的程度,汉语能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我们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白岭《京华时报》:母语教育岂能随意偏废
  语文是什么?如果,仅仅是学说话写字,仅仅是传播工具,那么它就不配称为人文科学。古人有云:“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母语是人类思考的基本语言,外语工具性更强一些。作为一切人文科学基础的语言学科,母语承载着我们的思维。有人说,你所拥有的词汇越多,意味着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越深,这并不夸张。作为中国人,汉语语文是基本能力,不管你是文科还是理科,也不管你是做会计的,还是研究导弹的。

  从这四所高校招生放弃语文可以看出,上海这一大都市的高校对于人文教育的轻视到了什么地步。现在,很多学生往往以人文知识的缺失为代价换来学科知识的高积累。在专业知识的高墙之上,却面临心灵闭锁、沟通障碍和情感脆弱等人格危机的不在少数,仅近期发生的多起校园自杀案,都在引发人们的警醒。而人文教育的缺失,导致即使在专业学科上,我们的学生也往往缺乏后劲。

  数学和英语,是两门从小学开始学生就投入时间最多的学科。数学是我国学生在各种国际比赛中最擅长拿高分的学科,然而真正的数学人才我们出了几个?英语方面,我们也有被国际公认最擅长考试的学生,但麦肯锡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中国大陆不到10%的大学生具备英语沟通能力。数学和英语,我们的教育并不成功,只不过,我们所一贯采取的“标准答案训练法”使得这种训练比较容易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分数的提高,而人文学科则因此受到更大的挤压。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样的替换,得不偿失。因而近年来,教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素质教育的提法铺天盖地,但始终没有太大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仅有理念是不够的,人才这个大市场是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考试制度是最直接的驱动力。在这里,教委的理念性方向指导发挥的作用相当微弱,应试制度的一根头发被挑动,能牵动教育大市场的全身。教育方向的大车轮,终究要看应试制度这个方向盘的眼色。放弃语文的招生,具有极其不良的暗示作用,它传达的是对人文学科的加倍离弃。不知道如此的科目设置是否经过科学论证?作为高等学府,对于考试学科的取舍如此草率,实在堪忧。

  套用一种时尚的句型说:我学的不是语言,而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你放弃的不是语文,而是对人文教育的希望。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