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结构失衡与道德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3-10 13:05
标题:
结构失衡与道德误区
结构失衡与道德误区
——美术史论家陈传席谈美术教育之痛
■
钱晓鸣
中国的美术教育在日益蓬勃发展之际,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难题,概括地说,就是结构失衡和学术道德的误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论家陈传席对此深表忧虑。
当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碰到了结构调整和市场诚信缺失的难题时,中国美术教育也遇到了与整体社会同构的难题。陈传席认为,中国美术教育以高速度扩大招生,不仅是美术院校,连航空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等等与美术根本不沾边的理工科院校,都纷纷设立了美术系,大有全民办美术之势。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国家规定,美术专业可以收取超过普通专业一倍以上的学费;其次是满足许多文化课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考生的需要,这部分考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家长、学校却又希望他们能上重点大学,于是剑走偏锋,经过几个月的考前复习,去考重点美术院校。但是,美术是个特殊专业,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美术、音乐、诗歌是需要天才的,其他行业有干才即可。意思是说,这三个专业仅靠后天刻苦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先天的秉赋。实际上,按照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确实需要大批美术人才。但其中“架上绘画”即纯美术人才的需求量并不比改革开放前多多少,纯美术毕竟不同于理工科及各类管理人才,社会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需求量。在美术专业中,真正需要的是直接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设计类人才,而这一块又受到我国的师资短缺的极大限制。但是,在高校扩招时,美术专业“架上绘画”和设计专业几乎是同比扩大了,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扩招以后合格人才急剧滑坡、减少,因为“架上绘画”古往今来世界各国都是精英教育,而美术设计又远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和日益苛刻的市场的需要,这其中既有量的问题,更有质的问题。这种巨大的结构性失衡,一边在大量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一边又在误导考生。
作为一位多年带博士、硕士生的美术专业教授,陈传席痛感,在当下美术教育界,需要大声呼吁,确保道德底线。这个问题有体制上的原因,如报考美术专业研究生,也必须与其他专业一样考外语,这就造成了一些怪现象---美术专业的一些学生,越是学位高越是画得差,因为通过层层考试上来的学生,首先要过外语关。
又如,现在的博士、硕士专业点评审乃至学生的论文评审,说是匿名评审,但不知为何保密工作总是做不好,一旦某人当选为评委、或进入了评委范围,利益相关者马上就知道了,紧接着就是川流不息的攻关电话和人流,有的甚至是学校领导带队来说情。你如果坚持原则投了否定票,就必定会得罪人。
这种观念甚至蔓延到国外去了,在西方,导师不通过学生的论文,学生会去努力改写,而少数来自东方的学生却会因此而仇视导师。
陈传席说,目前,美术教育教材建设问题也十分令人担忧,一方面,一些美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专业水准不高,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对教材的准入和评审、检查机制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教材编写者的编写资格都成问题,有些甚至通过私人关系,把本来不合格的教材转成了统编教材,在管理部门委托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甚至发生了把教材转给不具备编写资格的人编写的问题。所以建议管理部门在对美术院校评估的过程中,应该对学校的师资和学生及教材质量进行更为严格的评审、考核,要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和教材,严把学生毕业关。特别是对教材审查要实行实名制,并建立责任追究制。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树立正气,否则什么评估、评审都有人来送礼、说情,都会变味儿。此外,还要强调社会的道德认同,过去,各地的美协主席、大学的教授,都是知名的美术家,是大家公认的,在社会至少是个好的榜样。现在,画价随着职务走,画得好坏、学问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系,有没有领导帮你说话,这种导向很危险,已从社会上向高校蔓延了。陈传席强调,学术的底线既在于管理部门有个好机制,社会有个普遍的道德认同,也在于学者自身的业务和道德水准。
《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17日第6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