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述仅仅依赖于建构不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语文教学不同,另一种“有效性语文教学”不仅运用建构主义、多元智力论的改革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论,而且十分注意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化,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使课程与教学二者都达到优化,从而产生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徐江先生进行语文“有效教学”改革中就是如此。在教学中,创造了“表现性”追问法、阅后设题写作法、文本假设比较法三种途径进行教学。在这里,他的“表现性”追问法的关键是阐释、探索语言的表现符号与表现内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特定的表现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的结构与节奏才能实现,语言表达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又如,他的“阅后设题写作法”八阅读可变成写作课,这是教学内容的改变,使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在我看来,这里的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方法单独完成的,教学内容的深度性、科学性就是实现与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15]
又如,范岚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中,“把起点放在‘ 读’上,着眼点放在‘思’上,重点放在学生‘ 练’上”,[15]显得同样精彩。她的精彩之处在于不仅仅强调建构主义的“读”和“练”上,而且把教学内容的着眼点放在“思”上,而且颇有深度和操作性,正是她这种对“思”的情有独钟,产生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这方面,她注重两点:一是在“广度上开拓”,二是在“深度上的开拓”。为了实现在“广度上开拓”上开拓的有效性,他注意运用相似思维、类比思维的操作模型进行训练,将语文课文的内容拓展到更加广阔社会现象和其它文本的互文性上面,实现了事业开拓的有效性。为了实现在“深度上的开拓”的有效性,他创造了“说理性”和“ 质疑性”两种提问方式。“说理性”提问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 原因何在?”的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运动起来,实现了认识的深度拓展的有效性。“质疑性”提问的典型提问模式就是:“除此而外,还有哪些?” “……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那么会怎样?”[16]这类问题的重点是启发学生往深层次探究,充分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岚冰这里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运用思维模型训练,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
关于“有效教学”研究,教育学界与语文教学研究界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前者更加关注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后者更加关注教学内容、语文内容的有效性问题。例如,华东师大中文系方智范先生的理念灸是如此。例如他在他的学生万明华德《有效的语文教学》作序时就这样认为:“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本,实现人文关怀,同时又要关注文本。这里讲的文本是广义的,它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讲到文本的时候,文本的两个层面都要关注,即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两个层面,通过文本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又依托文本而展现。我们讲文本,还是按人本来讲,语文素养也不是与精神世界割裂开来的,课标在讲到语文素养的时候,也包括着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它们是整合在一起的。关注文本,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一个关键点,是关注思维。……关注文本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从文本里面讲出来。”总之,“语文之本,一个是人本,一个是文本,把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将人本与文本统一起来,将精神世界的丰富发展与语文素养的丰富发展统一起来,就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程定性说的那句话,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8] 方智范先生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对语文特性,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本”与“文本”。所谓关注人本就是关注语文内容的精神性和素养性,所谓关注文本,就是一方面是关注思维(形象思维),一方面是关注文本的内部表达形式。虽然,语文思维不仅仅是形象思维的问题,但是,能够通过这样吧文本问题落到实处,确实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有益探讨。这种情形在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的“内容简介”一书表述得更加具体:“本书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现状,着重从认识心理学、语文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阐述了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强调遵循汉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人文性,注重语文实践性,凸显语文审美性,发挥语文功能性。”[19]具体说,万明华追求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语文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是立足语文之本的教学,是注重修养的教学,是追求本真的的教学,是回归自然状态的的教学,是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人文关怀的教学,是以全人类文化的神韵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学,是体味中华民族历史的浓郁芬芳、现代社会的流光溢彩的教学,是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感受文本,和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的教学。[20]总之一句话,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规律性、文本性、缄默性、自然性、人类化、民族化、当代性、感受性、体验化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