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 |
本土科幻片,缺的不是钱 据第三方统计数字,《2012》的票房已突破3亿元,在12月第一周没有大片与之抗衡的情况下,过4亿元似乎已没有什么悬念,有望成为《变形金刚2》、《建国大业》后今年第三部票房过4亿元的电影。(《南方都市报》12月2日) 作为近年来好莱坞“水平发挥正常”的科幻片,《2012》取得如此胜绩完全在意料之中,我也忍不住想为本土科幻影片把把脉:除了钱和技术,我们还缺少什么? 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影片,这么多年来即便有几部名义上的科幻电影,也是“克隆”人家。不过,为了便于比较,作为一个科幻影片爱好者,我还是乐意虚构出一个中国科幻影片的概念来与《2012》之类的舶来品对照一下: 首先,缺少科学前瞻性。 不说那些人类登陆月球、太空行走之类的老黄历,举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国》为例,我清楚地记得影片中连续几次出现利用网络寻找旅馆位置的镜头。用现在的眼光看,这分明是“谷歌地图”在发挥作用。但《黑客帝国》拍摄于上个世纪,而Google 创始人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1997 年才刚刚注册G oogle.com 域名。《黑客帝国》上映时,谷歌还尚处于“襁褓”中,谷歌地图诞生在2005年。也就是说,《黑客帝国》在整整10年前就预言了“谷歌地图”的出现。我不相信这仅仅是一次巧合,本土电影工作者好像永远没有碰到过这种巧合。 其次,缺少哲学思考。 中国号称哲学的国度,也诞生过庄子、老子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但我们今天的电影工作者似乎从未认真地用哲学思维思考过。还是以《黑客帝国》为例,信奉佛教的人能在里面看到佛的说教,信奉基督教的能感受到上帝的救赎。“这世界只存在着一种永恒,一种广泛适用的真理,仅有的真实:因果关系”,这台词分明就像庄子在讲话。有人找借口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不会写出《西游记》这样的巨著;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哲学思维,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怎么会发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疑问? 第三,缺少人文关怀。 从《人工智能》、《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机械公敌》、《后天》到《2012》,好莱坞的电影导演们一直用最合理的推理思索着人类未来并为之担忧。我们可以怀疑这是一种煽情手段,但那些悲天悯人、万物平等的“催泪弹”我们却从来都没有出过,甚至都没有想过。每每想到那些有了思想甚至爱的机器人、想到《少数派报告》中可怜的“先知”、想到未来对人类的报复,我就不寒而栗,难道这些仅仅是商业手段吗?(姜伯静) 来源:人民网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