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国学宗师的教书之道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3-12 14:51
标题: 国学宗师的教书之道
国学宗师的教书之道
中国教育报  2009年2月19日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钱穆居北平八年,先后授课于清华、燕京、北师大等名校。抗战时期,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1949年秋天,在香港亚洲文商学院出任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
    ■安徽工业大学 魏邦良
    作为一名教师,学问要渊博,见识也要深。一个成功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满足于“贩卖”别人的成果。优秀的教师,必须在苦读与深思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而深邃的见解。钱穆就是这样的教师。
    钱穆在县立高小任教时,因学校条件简陋,只能和学生住在一起。一次,钱穆午夜梦回,发觉月光很美。当时,钱穆一只脚伸出帐外触到墙壁上,由墙壁之“壁”,他想到“壁”与“臂”都是形声字,辟属声,但臂在身旁,壁在室旁,凡辟声似乎都有旁义。由此,钱穆浮想联翩:避,乃走避一旁;璧,乃玉悬身旁;嬖,乃女侍在旁;譬,乃旁言喻正义;癖,乃旁疾非正病;躄,乃两足不正常,分开两旁,盘散而行;劈,乃刀劈物分两旁。想到这,钱穆得出了结论:凡辟声皆有含义,这就是宋人所说的“右文”。那夜,钱穆因思有所得而兴奋不已。翌日清晨,上课时,钱穆把夜间的思考传授给学生。恰好,那天有督学听课,对钱穆所说的内容大为赏识。事后,督学写了一篇文章,对钱穆来了个“通报表彰”。
    因为经常在课堂上讲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钱穆的课大受欢迎。著名报人徐铸成是钱穆的学生,他对钱穆的课有这样的评价:“我听了钱先生一年课,这一年,他教《论语》、《孟子》。他教得与别人不同。钱先生在学问上,喜创新,喜突破别人做过的结论,总是要自己想,执著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对他很钦服。”
    通常,小学生都怕作文,因为无话可说。钱穆的学生却把上作文课视为乐事,何也?因钱穆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
    一次,钱穆要学生带着铅笔和稿纸来到郊外一座古墓旁,周围古柏苍松林立,足有百棵。钱穆让学生各选一棵树,就近坐下,静观四周形势景色,用文字写出。随后,让学生围坐一圈,每人宣读自己的作文,大家相互评品,指出谁忽略了何处,谁次序不当,谁轻重倒置,一堂课下来,大家趣味盎然,获益良多。
    一天下雨,钱穆就让学生在走廊上观雨。钱穆问:“今天下的是什么雨?”学生答:“黄梅雨。”钱穆问:“黄梅雨与其他雨有何不同?”学生便七嘴八舌踊跃回答,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钱穆就让学生相互讨论,随后开始动笔写,写毕,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很多教师教作文,只注意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而钱穆这种“开门教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听、写的综合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钱穆便因势利导,让他们在玩中去学,效果很好。后来,钱穆创办新亚书院,仍把“游于艺”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
    钱穆读书时,因受到老师的赏识而信心倍增。当教师后,他也尽量用赏识的目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次下课,钱穆发现有名学生一直坐在位子上,不出去玩。一问,才知道此生叫杨锡麟,曾犯校规,校长惩罚他,不许他下课离开教室。钱穆认为校长做法欠妥,就让其他学生带杨锡麟出去玩。不一会儿,有学生汇报,说杨锡麟在水沟边将一只青蛙弄死了,钱穆并未惩罚杨锡麟,而是对其他学生说,杨锡麟因长期呆在教室里,不知青蛙为何物才犯了错误,大家应该原谅他。经过一番接触,钱穆发现杨锡麟歌喉动听,为了鼓励他,音乐课上,就让杨锡麟领唱。因为获得钱穆的赏识,杨锡麟恢复了信心,从此刻苦学习,由差生一跃而成优等生。
    在钱穆的众多弟子中,论学问大影响广,当属严耕望和余英时。
    钱穆常领着学生散步、游玩,途中也不忘教诲学生。一次,在徒步旅行中,他对身旁的两位得意门生钱树棠与严耕望说:“我们读书人,立志总要远大,要成为领导社会、移风易俗的大师,这才是第一流的学者!专守一隅,做得再好,也只是第二流。现在一般青年都无计划地混日子,你们有意读书,已是高人一等,但是气魄不够。例如你们两人现在都研究汉代,一个致力于制度,一个致力于地理,以后向下发展,以你们的读书毅力和已有的根底,将有成就,自无问题;但结果仍只能做一个二等学者。纵然在近代算是第一流的成就,但在历史上仍然要退居第二流。我希望你们扩大范围,增加勇往迈进的气魄!”
    钱穆的教诲让严耕望懂得,作为学者,志向要高远,胸怀要博大,并且,还要以学问指导人生,以知识服务社会,亦即,做学问需坐冷板凳,对社会要有热心肠。
    钱穆创办的新亚书院培养出来的最大的学者是余英时。余英时坦承,自己的成长凝聚着老师钱穆太多的心血。他说,没有钱穆,自己的生命将会是另外的样子:“我可以说,如果没有遇到钱先生,我以后四十年的生命必然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是说,这五年中,钱先生的生命进入了我的生命,而发生了塑造的绝大作用。”
    余英时赴美留学后,钱穆仍通过书信的方式予以点拨、指导,他的指教在余英时看来简直具有“振聋启聩的震撼力”:“当时我的计划是读完学位后回到新亚去执教,所以主要精力放在西方历史和思想方面。我的心里颇有些焦急,因为我实在腾不出太多的时间来专读中国书,而中国古籍又是那样的浩如烟海。我在给钱先生的信中不免透露了这一浮躁的心情。钱先生每以朱子‘放宽程限,紧着工夫’的话来勉慰我,叫我不要心慌。这种训诫真是对症下药,使我终身受用无穷。”
    所谓“放宽程限”,就是说做学问是一辈子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不必心慌焦急;所谓“紧着工夫”,就是要时时有紧迫感,要认识到,只有付出一点一滴的努力,才会有一尺一寸的收获。钱穆的话之所以让余英时终身受用,是因为他说出了做学问的真谛,那就是,做学问如同跑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仿佛遥遥无期,但如果你每一步都踏实,终有成功撞线的那一刻。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