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傅佩荣谈心灵与人生 |
2008年09月23日 新浪博客 台湾国学大师、台大哲学系傅佩荣(blog)教授 9月23日下午14:00点,台湾国学大师、台大哲学系傅佩荣(blog)教授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解读近期热点“余秋雨自封大师”话题,探讨人类的心灵生活,谈对人生深切的体会和领悟。以下为聊天实录:
精彩语录: 余秋雨说他退一步从老师变为大师,这个解释在我看来就是诡辩。他自称什么是他个人的权利,这种称呼自己喜欢就好,但是你要公之于世的话,就要尊重别人的理解方式,你不能说让别人来迁就自己的用法。 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尹俊(blog),今天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的是我们的老朋友,傅佩荣老师。 傅佩荣:谢谢。 什么样的人生是可取的 主持人:去年我记得做客新浪的时候,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很有启发的东西,包括儒家的一些东西,甚至一些很多很传统的东西。今天我们把这个话题说得轻松一些,没有这么沉重的历史包袱,我们想谈一下关于内心修造方面的东西,这跟我们过去谈的东西也算是一脉相承,可是今天眼光却稍微现代一些。我们主题叫做“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灵”,这个题目我不知道傅老师当您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您会怎么来想像,或者您觉得一个人面对自己心灵应该是什么样一种状态? 傅佩荣:好的,我想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四方面的世界,第一个是自我,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心灵。第二个是别人,比如你开始看到别人,到外面去在家里面,不是我的,都是别人,我跟别人来往,我应该如何相处。第三个是自然界,我所面对的大自然以及从它产生出来的各种物质产品,像这瓶水我跟它之间如何互动,都是我面对大自然的态度。第四种是面对所谓的超越界,包括我们的祖先在内其他的宗教的信仰对象都在内。 四方面的话,自我的内心世界是最根本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譬如做梦,做梦的时候你都是在自己心灵里面有各种在人生的顺利不顺利,都可能反映在梦里面,你醒来以后还是要花一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身上。比如你跟别人来往,这个你满不满意,这个别人说了不算,你自己的品位才是你要好好去珍惜的,像这样一来你说面对自己的心灵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只不过大多数人会受外面比较多的干扰,比如别人怎么看我,我就以为,那就是真正的我,事实上会有落差,所以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跟别人对他的认识,他如何协调?如果说你只有别人对你的认识,从这个地方去了解自己的话,那你恐怕永远都活在别人的评价里面,恐怕自我内心的世界就非常的单薄,经不起比较大的考验。 主持人:所以可能不能拿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应该做的是自己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傅佩荣:对,不能只拿别人眼光来看自己,别人眼光可以参考,如果完全不管别人,那又变成一个封闭的自我,那也不是办法。有人活在世界上从小到大总是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跟其他人来往,通常你受教育,你懂得思考,懂得去安排自己的人生,牵扯到你是被动的多还是主动的多,被动的多就是说别人要我怎么做,我就要符合别人的要求,主动的就是别人要我怎么做,我固然要尊重,但是我自己认为我应该怎么做,因为这是我负责的,这时候多强调一些,透过各种方式,在知识、情感、意愿各方面培养的话,我内心的世界就比较丰富。将来不管外面怎么变化,比如说我在社会上有得失成败,但是我内心可以不受太大的干扰,这样的话就算是比较可取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 主持人:您说的是一种特别完美的状态,自己内心不为外界所动,基本上是这种宠辱不惊的状态了,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一个境界,包括作为我也好,或者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大家都喜欢听好听的,喜欢听赞美的,喜欢别人把我们抬得高高的,比如叫我们大师,傅老师有没有人称你为大师,或者当别人叫你大师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傅佩荣:我也知道别人的好意,别人说你好像在这个专业里面懂得比较多,他就说你是一位大师,由于现在在国学热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到,因为这方面的书我也出了几本,这个时候会想说他是习惯性的说法,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大师。我认为一个人在人文学界要当大师,至少要65岁退休以后,你有自己完整的思想系统,可以贯通天地人,通天地人者曰儒,如果年纪还轻就是大师,某一方面还可以,雕塑工艺、画画或者其他方面,有评价的方式,但是作为一个学者的话,大师是一个特别的称呼,我是绝对不敢当,将来怎么样,将来人再说,我们自己没办法想像自己是大师。 主持人:在您的心目中,大师,怎么来理解这个概念?您刚才说了65岁以上,除了这个以外,您可以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傅佩荣:大师就是你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到了有原创性,我在研究哲学,一家之言,提出来的很多理论大家都要参考,因为是在这个时代最用功,最精密的脑袋想出来的东西,所以像我们爱因斯坦称他为大师,没有人反对,因为他有条件,人文学界我知道的前辈当中很少有活着的时候叫他为大师的,就是同学们起哄,有的时候他也不否认,因为他也知道别人是好意,主要还是要看著作,让研究这方面的人都要参考,否则你就没有跟得上研究的一个趋势。 主持人:其实我第一次听大师的时候,是在很多年以前一个气功讲座上,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教别人气功的说自己是大师,当有人第一次叫你大师的时候,你当时什么样的感觉? 傅佩荣:平常我都说不敢当,因为这只是一个称呼,就像别人称你为先生,我到一个学生去演讲,别人都说老先生,我吓了一跳,这个老是年龄上的老,没有想到这个老是代表一种资深的称呼而已,所以别人第一次称我大师,我都觉得真是不敢当,但是我就想说,他只是表达他的善意,所以我就不在名称上做文章,就问题进一步做沟通。 余秋雨对大师的理解完全是诡辩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想问一下您,最近有位学者自称大师,我不知道您怎么来看余秋雨先生,当然他的作品我也很喜欢,他说我可以退一步自称为大师? 傅佩荣:他解释的是老师的老比大师的大,好像更为高一层,他退一步从老师变为大师,这个解释在我看来就是诡辩,就这一点来说没有什么好谈的。他自称什么是他个人的权利,他说我要自称什么上人,台湾也有人,我要自称上人,这种称呼自己喜欢就好,但是你要公之于世的话,就要尊重别人的理解方式,你不能说我有特别的用法,别人的理解都觉得说大师代表一个大的伟大的学问家这些,所以对于他自称大师我本来没有意见的,听到这个解释以后,我觉得这个解释诡辩,这个有时候必须承认。 主持人:如果把这个解释放一边去,纯粹从您对余秋雨的理解和对他作品的理解来看的话,您觉得他算不算得上称为大师呢? 傅佩荣:说实在,我平常对于我不太熟悉的人,尤其不同领域的,因为他是文学界或是艺术界,我在哲学界,我对他的成就各方面没有很了解,所以我没有资格做任何评价,所以这一方面是不是,我就点到为止,尊重他有自称什么名字的权利就好了。 主持人:有网友说,每个人都有心灵的生活,这是他想了解的,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因为好像有的人会感觉,他的内心没有太丰富的内心生活。 傅佩荣:只不过是他把内心生活忘记了,人很容易忘记自己,像西方哲学界的海德格尔,他说人类2千多年,以西方人来说,遗忘的存在本身,把存在都忘了,这样你就活在相对的世界里面浮浮沉沉。也有很多人把自己遗忘了,一辈子想到说我跟别人如何来往,我在别人心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有取得什么我所要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我所要的。不知道,因为别人都要了,我也要,看到别人受到其他人羡慕,我也要得到。他很可惜,恐怕永远不了解自己,所以在西方谈到哲学的时候,一定提到苏格拉底,他最喜欢用希腊的一座神殿上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到现在为止,西方从事心理治疗的学问,往往就跟病人沟通的时候结果提到,你认识你自己吗?你知道你自己要什么吗?别人要的不一定是你要的,如果你没有想清楚你要什么,这一生从何开始,我想每个人都有内心生活,只不过不一定完全这么严肃地看待,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傅佩荣:《心灵导师》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