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志勇 |
教育公平,不仅指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更指受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公平。可以说,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大都着眼于解决教育资源的“增量公平”,而对于我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重大的城乡教育差距、校际教育差距,即教育资源的“存量”差距方面,我们的政策还不够有力。在解决教育资源的“增量公平”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存量公平”。这应该是我国下一步在研究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方面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一是城乡与校际之间教育条件的差距;二是城乡与校际之间教师队伍的差距;三是城乡与校际之间教育管理的差距。我国下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政策选择应该全面实施教育资源配置的“弱势补偿政策”。
在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历史性任务之后,围绕着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必须思考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保障教育公平的起点是什么?或者说,政府应该提供的教育公共服务的底线是什么?这里的底线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教育拨款即日常教育运转经费的均等化;二是政府提供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的标准化。前者我国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后者其政策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整体设计。国家要尽快制定城乡统一的中小学设学标准,这个标准至少要包括:学校占地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教学设施配备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师配备标准,等等。目前,这些标准要么国家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扯皮;要么标准设置过低,无法满足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国家中小学设学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据这个标准,由各级政府全面启动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对达不到合格学校标准的,全面实施“弱势补偿政策”。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新政府公布的经济复兴“五大计划”中,就有两项是教育项目:一是推出最广泛的全国学校建筑升级及修建计划,安装节能系统,为教室购买新计算机,建设21世纪学校;二是扩展宽频网络到当前尚缺乏高速互联网的地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英国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也有类似的教育发展计划。在这里,建议把学校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这项工程的启动,既能有效拉动内需,又能极大地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来 源: 人民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