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翻看朋友来札,想起尚未谋面的黄玉峰先生。。。。。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3-28 10:11
标题:
翻看朋友来札,想起尚未谋面的黄玉峰先生。。。。。
黄玉峰
黄玉峰,1947年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多次参加高考语文试卷命题。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普遍关注。以文人的姿态而不是以语文教师的姿态介入到教学中,人称一位特立独行者。近年来对李白和杜甫等中国古代诗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著有《新语文写作》、《怎样写好高考作文》、《六朝山水诗派》、《诗情画意》、《育人之道》、《教师人文读本》、《说话的技巧》等等。
《中国青年报》曾以“语文教学的‘叛徒’”为题,对黄玉峰做过长篇报道。这个带引号的“叛徒”一词,是对黄玉峰多年来义无返顾地探索语文教学改革新路的赞誉,也是他实施教改历程的形象写真。
1947年1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黄玉峰出生于距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西面五里的鉴湖街。在中小学时代,黄玉峰成绩优秀,长于理科,偏爱文科;爱好广泛,诗词书画,兼有涉趣。但因“成分”问题却未能如愿考进复旦大学新闻系,经“调剂”进了上海教育学院,成为一名师范生。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松江天马中学。1982年入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1986年开始,一直任教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反感与日俱增时,以一篇七千多字的文章《还我琅琅书声》正式启动语文教学改革。从教以来,曾主编过《阿爸教作文》、《阿爸教现代科技》、《怎样写好高考作文》、《阿爸教做人》、《高中语文怎样学》、《阿爸教读书》、《东方情商》等多部著作,并担任上海电视台《诗情画意》节目总策划、总编。
从外表看黄玉峰像斯文的读书人,质朴、憨厚,阔嘴、大鼻、小眼睛,皮肤黑黑的。如果换上一身农民的打扮,往田头一站,便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农民了。黄老师似乎很欣赏自己的形象,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庄嘉翰”,“庄嘉翰”者,庄稼汉也。另外还有一个笔名叫“杜行霞”,“杜行霞”者,独行侠也。
为他赢得“叛徒”美誉的就是他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做法: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失误在“不读书”,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还我琅琅书声”,“读书人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某些规律,也就是说,把学生带到语言的海洋中去,带他们游泳,让他们自己弄潮击水,学会游泳。这个方法可以用一句现成的话来说,那就是“归真返朴,走向传统”。我特别欣赏“三味书屋”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读,老师也在读,学生读“秩秩斯干,悠悠南山”,教师在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他认为觉得只有直接接触文本,才能体会到前人的思想、语言,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所谓语文的基础,就是读了多少,记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表达得怎么样,而不是专门研究某一语言现象到底是属于哪一个知识点的伪本领。
他的改革实践主要是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教材,课本、课本就是课堂教学之本,现行课本中很多内容并不是第一流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难打动人。他首先把那些平庸之作剔除掉。同时增添了大量名家名篇,比如《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片断,《大学》全文,《滕王阁序》、《前赤壁赋》、《人间词话》等,也引进了近现代的如周作人、朱光潜的文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王小波的《一个独立特行的猪》等等,增添的原则,是与所教课文有关的,扩展开去。与课文并无关系,但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兴趣能力有益的也有选择地引进。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开一些书目,让他们进一步地开拓视野,两年多时间里,学生一般都熟读背诵了几十篇文章,几百首诗篇,看了几十本书。二年多的学习,他们俨然以“读书人”自居了。
接着,他改进教法。黄玉峰认为教法其实就是学法。语文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他大刀阔斧地改变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每周六节语文课,一节到图书馆泛读,一节练笔,其余四节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看、背、抄。作文教学他基本不命题,让学生写随感、写读书笔记、写课题报告和研究论文,使学生一头沉入书海之中。辅之以适当点拨,从兴趣出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学生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后,再上台谈体会、交流,如同开记者招待会。在这一氛围中学生热情高涨,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吮吸着古今中外文化的精髓。他认为:语言不只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方式。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这个对话交流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
黄玉峰还非常重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拓。他曾带领学生到浙东演绎文化苦旅,把课堂搬到了山上、水上、路上。他还请大学教授、学者担任评委,举办论文答辩会……拉近学生与古人、名人、伟人的距离,使他们对历史上的优秀诗文有了直接的、感性的认识。他认为:语文不能只讲语言文字,必须包容文史哲乃至科学艺术等等。离开这些内容,语文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黄玉峰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既使语文的外延得以拓宽,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为了增强我们对黄玉峰独特的个人魅力的了解,我们不妨看看他的文章,俗话说,“文如其人”,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文字了解他对语文独特的思考和认识。另外,还附上课堂实录一份,看看他在实践中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独特理念的。
黄玉峰
学生说黄玉峰
• 施毅(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如是说:在中学读书时,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会考“上戏”。是黄老师把我引上了“戏剧”这条路。我们那时排过戏剧、演过小品,这一切令人着迷,我由此发现了戏剧的魅力,并选择她作为自己终身事业。黄老师就是这样,他会把你当时不以为意的事情变得对你非常重要。
• 薛倚廷(复旦大学经济系)如是说: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黄老师,那就是“叛逆”。所有陶冶性情的事,黄老师都会去做;所有机械训练,黄老师一概拒斥。黄老师教语文,重在引路,铺得很开,涉及人文学科得各个领域。黄老师的每一个学生都会谨记这句话: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拜访黄玉峰先生之日,巧遇他昔日的两个学生,遂得以了解学生眼里的黄老师。
妻子说黄玉峰
• 黄玉峰为了他的追求投入了太多太多,时间、精力、金钱……我知道他是个干事情的人,从来不去阻挠他,而是尽量支持:学生三五成群来了,我乐于下厨做饭招待;哪个学生家里困难,或者黄玉峰要为学生办事,我也二话不说往外掏钱;他手头实在有忙不过来的事,我能帮则帮……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他几乎每年都带学生出去活动,他一个人要照管几十个孩子,实在让人担心。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怎么向家长交代?所以,每次他带学生外出,我就睡不好觉;有些家长还会半夜打电话过来询问他们的情况。一定要等他们一个不少的回来,你才能安心……
——黄师母一看就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是成功者背后的默默支持者。
朋友说黄玉峰
• (黄)玉峰本身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书,一本语文教学圈内人士必读的书。
• 他的确很特别。他的语言表达形象、幽默,极富亲和力,真诚快速的声音能让书面的文字一个个活蹦起来;他思想大胆,但不失严谨;他性格孤傲但不离群;他讲求实际但不庸俗。他最最吸引人的还是他一介书生的本色。
• 他的书法,一如其人,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他的画卷,一如其人,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他的著述,一如其人,以丰富的人生育人,见解自然丰厚。读书、舞文、弄墨、教书、育人构成了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全部人生。
• 语文教育对玉峰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或职业,而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历久弥坚的人生信念。
• 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解读黄玉峰》高万祥 丁学东
• 黄玉峰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这种魅力不仅表现在他那张透着质朴憨厚、永远充满着活力与热情的与年龄不相符的笑脸上,更体现在对语文事业的苦苦追求和对学生深深的爱上。他和学生的那份挚诚时时感动着我……
——《但开风气不为师》 张蕾
黄玉峰说黄玉峰
• 我是一个在教学第一线的极普通的教师,并将永远在第一线——只要还未退休。我带着两个班、校文学社、一个书法小组,还有做不完的杂事。
• 凡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我都尝试着去做。听讲座、泡书馆、看展览、赏文物、任记者、编刊物、练书法、学篆刻、看戏剧、演小品、游天下,凡我能做到的,我都尽可能去做。
• 教法从根本上讲是学法。教是为了学。我的教法没任何新意,也没有什么理论,无非是“精读”和“博览”。如果要说什么流派,那就叫“归真返璞”派。正如龚定庵说的“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 我不赞成“灵魂工程师”的说法,也不愿做“红烛”,更不是“一桶水”,我只想做学生的朋友、向导、同学,与学生一起成长。
• 我深感学养不够。我希望能继续充实自己,我不想与人争谁是谁非,我只是想把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下去。
——《但开风气不为先》(《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
黄玉峰说教学
• 有人批评我的课堂教学是“放羊”式;“放羊”有什么不好?这要看把羊放到什么地方。如果是放到水泥地上,那羊只能饿死;但如果是领到水草丰茂的原野上,羊自己就能吃得肥肥的。
• 我有时也“灌注”。“灌”也没什么不好。教师把自己读书所得,有激情地灌个给学生,学生在很短时间内领悟到一些什么,为什么不可以?
• 在所有能力中,记忆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强化记忆力最基本的办法是诵读。诵读不仅为了积累,为了形成语感,而且也是为了训练记忆力。有了好的记忆力,讲受用终生。
• 语文不能只讲语言文字,必须包容文史哲乃至科学艺术等等,离开这些内容,语文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 人们往往觉得语文课时少,抓紧时间讲深讲透还来不及,怎么还能让学生自己看?这是一种误解。越是时间紧,越是浪费不起,越不能由老师一味喋喋不休。书要自己读,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好的老师的作用在指导、点拨。
黄玉峰说教改
• 我既然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失误在“不读书”,那么,纠正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好好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人文精神,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也就是说,把学生带到语言的海洋中去,让他们自己弄潮击水,学会游泳。
• 我的改革实践主要是从教材教法两方面进行的。我首先是把那些平庸之作剔除掉,同时增添大量名家名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走近大师。在教法上,我也有所突破。所谓教法,其实就是学法。我的原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我较多地让学生自己读书,一堂课,我讲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每周还有一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自学,有计划开书目让他们读。学生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后,再上台谈体会、交流,如同开记者招待会。
•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行文化学旅,也是我班得一大特色。通过旅游,同学们与古人、名人、伟人得距离拉近了,对他们得诗文著述有了直接具体得感受。人好象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
• 我的教改当然遇到了很多阻力。对此,我是有思想准备的。我信奉“举世毁之而不加沮”,我不会后悔。应该看到,只要你认真地在做、在改,学生、家长、学校总是会理解你的,只要学生水平真正在提高,你到底是会受欢迎的。
黄玉峰说教师
• 教师除了要好读书,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要紧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不要跪着教书,而要堂堂正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活得象个人。
• 教师还要有眼光和魄力,不断向学生推荐当代得精品。
• 应试教育不但害了学生,也害了教师。教师丧失了个性与主动性,成了做习题得机器。改革对教师自然也是一项挑战。教师有一个角色转换过程,从一个“知识点”得贩卖者变成一个引路人,要给学生分析讲解、推荐书目、指导阅读、点拨启发、修改论文,不但要有广博的学问,更要有人格的力量。
•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带了三年的学生,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会跟自己很像。可见,教师自己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翻阅三年,自然深受影响。
• 要承认我们不如学生,我们要不断地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教师只有保持自身的开放性,才不致枯竭和落伍,才有资格为人师。
黄玉峰说学生
• 可怜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分析研究为何“吃饭”,“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扒几口!无怪乎到头来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偶尔有几个稍稍健壮的,也是得益于课外,自己吃的。
• 学生思想很活跃,记忆力很强。不要扼杀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禁锢他们的个性。
• 两年多时间里,学生一般读熟背诵了几十篇文章、几百首诗篇,看了几十本书,俨然以“读书人”自居了。
• 把学生培养成爱买书、会买书的人,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 学生的阅读潜力不可小觑。不要担心他们读不懂而迁就他们的阅读兴趣。要让他们深刻,他们也完全可以深刻。
• 学生的习作应该有一块发表园地。有了这一园地,既可以促进学生读书写作,又可以把他们的成果积淀下来。学生每办一期《读书做人》,在读写与做人上真的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 爱学生,与他们做朋友,你会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并反过来促进自我的完善。
黄玉峰说读书
• 语言不只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方式。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这个对话交流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
• 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量。积累了一定的量,学生会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阅读量没有限制,凡有兴趣的都可读。
• 博览是精读的扩展,有了精读,博览才更有效;有了博览,精读才不狭隘,才谈得上“悟”。
• 阅读一定要“法乎其上”。培根说:凡有所读,皆成性格。读什么。读多少,对形*成*人*格,真正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 给学生推荐的书,自己一定要事先读过;引学生入门读书,要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示范,让学生感到: 哦,书,原来可以这样读!
• 我自己爱读的书有:《海的女儿》、《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朵夫》、《简爱》等;我偏好读中国古典诗文,《论语》、《庄子》、苏东坡常读常新;而近代,鲁迅对我的影响最大,他是我的同乡,我是他的同志。
黄玉峰说做人
• “做人”,这两个字是那么沉重,任何人都回避不了。人生在世,就是做人一世。无论你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还是腰缠万贯的富翁;是学富五车的泰斗还是一介平民,你都得一天一天地“做人”。
• 我曾经诚恳地待人,却被人误解;我曾经真诚地做事,却遭人陷害;我曾经真心地说话,却被人歪曲。但我还是那样诚恳地、真诚地、真心地待人、做事、说话。我始终相信,只要待人以真,总有一天会为人们所理解的。
• 要客观评价一个人,不能看他对你怎样,而应当看他对别人怎样。或许他对你有意见,但你不能因此对他有偏见。
黄玉峰说韩寒
• 韩寒在文学上的确是有才华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韩寒的狂傲是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这也是事实。但对他过多的责难却是不应该的。尤其是我们做师长的,更应该从保护他的角度提醒他、引导他,毕竟,他还是个孩子。
• 我曾经跟他面谈过,把我想说的都跟他说了,也许,当时他不能接受,但相信他经过生活的历练后,会达成部分的认同的。
• 应该允许像韩寒这样个性张扬的学生出现,不能先想到遏制。他们还没有定型呢。
• 媒体的过分炒作,不是在造就他,而是在戕害他,这一点也应该看清。
黄玉峰说“痛苦”
• 我的学生上了大学还经常要到我家里坐坐,跟我诉诉苦。有个学生甚至开玩笑说是我“害了他们” ——在高中被黄老师带入理想主义的云端,进了大学却处处与冰冷的现实对撞,非常痛苦。我说,让他们感到痛苦就是我的目的。如果他们对一切都看得惯,没有丝毫痛苦,那才糟糕呢。没有痛苦哪来思考?没有痛苦哪来思想?没有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的青年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3-28 10:13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