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美术教育科研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3:59
标题: 美术教育科研方法
美术教育科研方法
编写者:崔卫(中国美术教育副主编,博士)


目  录
第一讲: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与任务
一、
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
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现状

三、
当前美术教育研究的任务

四、
美术教育研究中教师的角色

第二讲:教育研究方法简述
一、
教育研究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
常用教育研究方法简介

三、
研究的范式

第三讲:美术教育研究的范畴、方法与实施
一、
美术教育研究的范畴

二、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

三、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的申报

四、
美术教育研究的方法

五、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

第四讲:美术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方法与注意点
一、
科研成果的分类

二、
科研成果标题的表述

三、
科研成果呈现的基本方法

四、
科研成果呈现的注意点

五、
科研成果的发表与交流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00
第一讲: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与任务
一、
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目的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美术教育在规划、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随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现有课程、教学方法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一切都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是对美术教育发展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验、调查、分析、探索,总结经验,探寻规律,发现问题,摸索方法,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二)意义


美术教育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一方面:

A、
美术教育研究是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适应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素进行研究,以使教育发展不断完善、高效。美术教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只有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探寻新思路、新方法,才能适应其发展,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低效的,也肯定没有延续性。

B、
美术教育研究是美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要求。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展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管理模式,教学的方法、形式,教材的开发、使用,等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教师、管理者、决策者等都提出新的要求,所以要对各种环节、要素进行研究。

C、
美术教育研究是新形势下美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现行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是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规定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美术课程标准给了美术教师更大的个性化发挥空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对社会需求、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评价手段、管理模式等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D、
美术教育研究能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同时也就对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发展状况,美术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难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开展研究可以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
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现状

(一)
教师的参与比例不高

虽然教师法、教育法规定教师又开展教学科研的权力,国家和地方在进行职称晋升评审时也很注重对教师科研能力及成果的评审,但真正行使这项权力的教师比例并不高,美术教师参与的比例更低。据初步统计,全国美术教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科研的人数比例不超过15%,虽然有很多美术教师都曾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甚至出过书,但能符合严格的科学研究标准的成果并不多。由于美术教师大多对文化知识的研习相对较少,缺少科研意识是目前我国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专业从事美术教育研究的人员很少,甚至大多数师范院校中的美术院系也没有专门研究美术教育的教师。
(二)
研究课题涉及面窄

从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美术教育研究刊物《中国美术教育》的来稿以及近几年全国和各地所举办的美术教育论文评比情况来看,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选题面相当,基本集中在对“课标”的解读、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多媒体多美术教育的作用、某几种教学方法的介绍、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以及介绍国外的美术教育理论等几个问题上,而国家教育部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立项的课题中,绝大部分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他问题很少涉及。
(三)
研究水平及成果质量偏低


客观上讲,我国的美术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展最正规、最全面的,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相当大,但这并没有使得美术教育研究的水平达到应有的水平。但由于我国教育研究的总体水平不高,实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不少实验研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几乎所有的试验都是成功的,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绝大多数教育研究者特别是美术教育研究者没有掌握起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成果的成绩需要远远超出对研究成效的追求;不少研究者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转译、介绍甚至抄袭国外美术教育研究的成果。所以我国现阶段美术教育研究的水平普遍不高,成果质量也不理想,推广价值相当有限。


三、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任务

当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改革的力度、规模更是非常大,美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美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全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关注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当前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任务是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校外美术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的整合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国外的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寻找我国美术教育、教学的最有效途径提供理论指导,为教育决策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在研究的过程中,锻炼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

四、
美术教育研究中教师的角色

(一)被研究者(客体)
在以往很长时间里的研究中,教师基本是处于客体即被研究者的位置,他们都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因此他们他们通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研究的动机和过程不太了解,对研究的结果也很少关心,更谈不上将研究结论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他们只不过是研究者(专家)的工具而已。
(二)研究者(主体)

在近来的研究中,教师越来越多地成为教育研究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参与研究课题和实施方案的制订,参与研究过程的实施,并且直接将研究结果用来指导教育实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三)合作者(主客一体)

在当下的教育研究中,更多的教师既是研究的执行者,又是专家研究的对象,同时充当了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的双重角色。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04
第二讲:教育研究方法简述
一、
教育研究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教育研究的种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研究的效度内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背景中的程度。(三)、研究的信度(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过程、方法、结论(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二、
常用教育研究方法简介

(一)传统方法1、
文献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阅读、整理、分析、甄别,发现问题、论证问题、得出结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文献种类

图书、学术期刊、论文汇编、论文库、文件、档案资料、年鉴、统计资料、大型专业性报纸、名人手稿等。

文献来源

自购、图书馆(室)、档案馆(室)、政府机关、地方志办公室、有关部门等。

文献搜集的方法

目录检索(计算机网络搜索):各图书馆、档案馆都有一套自己的检索目录,工作人员会给与借阅者指导,现也有计算机备读者检索。

借阅、复印、缩微胶片还原:


请教专家、同行、知情人


读书笔记、卡片


文献搜集的注意点


鉴别文献资料的真伪

鉴别文献资料的权威性(版本)
鉴别文献资料的时效性


注意文献资料相关信息的完整性

随时积累(“无用”亦有用)
分类搜集、存放

文献法的适用范围

(1)纯理论研究,
(2)实证研究中的理论阐述与铺垫,
(3)申报课题、选题时的论证
2、实验法通过试验对某种新理论、新教材、新教法等进行检验、论证的方法。
实验法的操作程序:
选择实验课题
制定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对象
选定参照对象
实施实验步骤
记录实验过程
采集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法操作注意点
明确实验目的
控制干扰因素
实验对象与参照对象对称
注意细节观察
数据真实可信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04
3、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问卷、采访、田野考察等方法以达到搜集资料、获得数据、获得观点、验证理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的种类:问卷调查 现场采访 田野考察

A、问卷调查:让根据某种原则选定的调查对象或随机抽取的对象填写事先设计好的问卷,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获得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
生观点等。


问卷调查的操作步骤

a、确定调查的目的、对象、结果统计分析方法等

被试(对象)的选择: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

b、问卷的种类及设计:
问卷的种类:定量型、定性型、综合型
定量型问卷的设计
定量型问卷:围绕调查的目的列出若干问题,为被试提供关于这些问题认可/反对程度的几个等级的选项,也可给出几个有较明显区分度的分数,让被试进行选择。(适合做大型调查)
设计注意点:1提出的问题可以做出不同程度的判断,适合划分等级。

2问题的范围、难度与被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3给出的等级判断项与某一组能较准确区分出被试态度的结论相对应。
4问题及选项便于统计分析。
5设计部分干扰问题,以分散被试对调查的注意力,判断被试答案的可信度。


结果的分析1
对回收问卷进行清理,剔除无效问卷

2用统计工具对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3确定常模,对统计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4验证假设或得出结论。



定性型问卷的设计:

定性型问卷:围绕调查的目的列出若干问题,让被试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作出书面回答。(适合做小型调查)

设计注意点:1问题尽可能涵盖调查的各个方面,但不可太多,


2问题难度与被试的水平相适应,


3问题表述简洁通俗,指向明确,便于被试理解并作答,


结果的分析:1按照预定的原则对回收问卷进行分类,剔除无效问卷,

2整理被试的答案,归纳观点,
3验证假设或得出结论。


综合型问卷:包含定量、定性两类问题的问卷,通常以定量问题为主,在定量问题之后提出少量由被试作书面回答的问题,作为定量问题的补充。


B、实地采访:由研究者本人就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现象对知情人、当事人、专家或会议、教学交流等进行现场访谈、记录或观察以获取研究资料的调查方法。

操作方法:1针对研究课题选定采访对象,


2预先设计采访内容,



3准备记录、录音、录像工具材料,


4预约采访对象或提前进入采访现场,


5对采访对象提问或对现场进行记录、录音、录像,


6整理采访内容,提取有用的信息、资料,保留原始记录。


注意点:1采访对象应具有权威性或代表性,


2与采访对象有必要的感情沟通,以获得其信任和支持,


3信息采集尽可能全面,


4提问简洁明了、巧妙,问题通俗易懂,


5了解采访对象的忌讳,不涉及对方的隐私,


6对有疑问的问题可以采访多个对象,


7对采访对象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保持与对方的联系,形成研究成果后向对方作出及时的反馈。


C、田野考察:研究者深入教学第一线或自然、社区和社会进行直接的考察

获取最原始的资料以供研究。

考察对象:教学现场
自然
社会生活
社区环境


操作步骤与方法:

1制订预案,确定考察对象,

2进入现场,细分考察对象,


3搜集资料、信息,


4梳理资料、信息,


5发现问题,形成观点。


考察的注意点:


1考察对象应具有代表性,


2研究者不参与活动,只作为旁观者,


3信息采集尽可能全面,



4提问简洁明了、巧妙,问题通俗易懂,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05
4、个案法
个案法是指对某一具体对象(学生、教师、班级、课堂等)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或对某一个时间、某一件作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个案法适宜做某些具体规律的验证研究,其资料、信息都是第一手的,因而其信度较高,但因为研究对象是个别的,所以效度不是太高。


个案法的操作方法:


1制订预案,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


3对对象的行为过程、行为方式,作品的内容、形式,事件的进程、结果,等等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分析、记录。


4对记录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相关的理论加以解释,


5总结规律,形成观点。

操作注意点:1对象既具有代表性,又有自身特点,

2如果对象是人,首先要取得对象的信任,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3信息记录尽可能详细,


4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信息,不带有主观性,


5研究者可以参与行为过程,可以对对象的行为进行干预,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象。


5、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对研究对象(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教育事件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与规律,从而验证某种理论获得出某种结论。

操作方法:1确定研究目的和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和方法,


3记录观察信息,


4梳理资料、信息,


5发现问题,形成观点。

操作注意点:1目的、对象要明确,

2对象不宜太杂、太多,


3观察、记录要细致、全面,


4对纪录的分析要细致,善于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5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活动。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05
(二)目前流行的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
A、
背景

1933~1945
年间美国学者柯勒(John Coller)等人在研究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他们认为研究结果应该为实践者服务。他们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194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与他的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时也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念。他们当时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进行研究,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中来,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自己的现状。1946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与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B定义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以英国学者艾略特(J
ELLIOT)1991年在《教育变革中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的定义最为明了:“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变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
这种研究方法最初被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自然科学、组织科学和社会规划等学科,后来被逐步应用于教育研究。有两层含义,一是将教师或(和)学生的行动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理论、数据、结果等,即研究行动;二是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直接参与研究,而不是作为专家的假设的验证者或研究方案中教学活动的执行者。
C、类型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分:
a、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

b
、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c
、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根据行动研究者的内部发展历程分
a、试验型
b、组织型
c、职业型
d、赋加权力型


根据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做的反思分

a、隐式“行动中获知”
b、“行动中反思”
n


c、“对行动进行反思”
根据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分
a、合作型
b、支持型
c、独立型

2、合作研究(在课题研究一节详述)
合作研究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就是由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机构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合作进行研究。
合作方:大学教师、各地教研员或校长、教师
合作研究的原则:平等、民主、合作
合作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虚假研究(由学校出经费、大学教师出点子,学校挂牌子(**实验学校),代笔写文章。
三、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06
研究的范式研究的范式——最常见、最稳定的研究方法、模式。n
(一)量的研究(客体论——理性主义)
二)质的研究(主体论——自然主义)n
(三)质、量结合研究量的研究n
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n
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n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n

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实验法等
n

数字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n
操作步骤:n

1、建立假设并确立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
n

2、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n

3、使用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
n

4、对数据进行分析
n

5、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n

6、必要时采取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n

7、检验某种关于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论假设
n
优势与弊端:n

1、适合作宏观研究
n

2、研究一般(平均)情况,对抽样总体具有代表性
n

3、对象凝固,以数量统计
n

4、假设预定
n

5、排除研究者个人对研究的影响,中立
质的研究n
定义:是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湖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行动。n
方法与步骤:n

1、进入现场
n

2、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事物分析、口述史、叙事分析、历史法)
n


3、整理和分析资料
n

4、建构理论
n

5、撰写研究报告
n
优势与弊端:n

1、适合作微观研究
n

2、研究特殊现象
n

3、在流动中追踪事件的发展,以语言、图像表述
n

4、结论生成


5
、研究者对过程的影响、反思

质、量结合研究(最合适美术教育研究的范式)1、美术学科的人文性质,决定其研究难以用绝对的量化标准来测量分析——质的研究符合学科特点2、教育研究中数理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量的研究是研究成果具有更高的信度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1
第三讲:美术教育研究的范畴、
方法与实施
一、
美术教育研究的范畴

(一)
基础教育及美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

普通学校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活动等都应遵循基础教育的一般原理,所以美术教育研究必须在基础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下开展,美术教育研究者在进行学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对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用以指导学科教育理论研究,同时也可以丰富基础教育的内涵。
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可以涉及教育原理、教育社会学、课程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管理学、教育资源学等多个领域。
2、
美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美术教育基本理论是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所有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的理论依据。
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包括:美术教育原理(美术教育学)、美术教育课程论、美术教育方法论(美术教学论)、美术教育思想、美术教育史、美术教育管理论等。
(二)
美术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

1、
课程研究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和组织方式,美术课程是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美术教育研究者对美术课程的历史、课程价值、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和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等进行研究,是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现阶段美术课程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国家标准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美术教育研究者在对国家标准课程进行研究的同时,重点研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寻求建立更加完善的美术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推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2、教材研究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美术教育研究者对教材编写的原则、方法,教材的内部组织结构、内容、呈现形式、实施方法、存在问题等进行研究,可以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目前,我国教材开发建设和管理实行一标多本的模式,由多家出版机构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组织编写,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招标的方式,组织专家对各竞标单位的编写方案进行审议,初步确定中标单位,中标的出版单位组织编写后,将教材样稿送专家组审读,通过后方可出版发行,审读不通过的退回修改或重新编写,直到符合要求方可出版发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自主选择使用教材。
由于现行的教材管理体制实施时间尚短,教材的编写时间也较仓促,教材的内容、形式,管理、发行,使用、拓展等各个关节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美术教育研究者应加大对教材研究的力度。
(三)
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实践是教育研究的最主要内容和服务对象。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是美术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美术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1、
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

2、
教学方法

3、
教学组织形式

4、
教学目标的制定

5、
课堂教学具体环节的处理技巧:导入、兴趣激发、环节衔接、范画成贤、演示、提问、交流、讨论、结课、展示等

6、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7、
教学评价

8、
教学设计

9、
作业设计

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应以教育和美术教育基本理论为基础;美术教学实践研究应注重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学实践研究应该放到具体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情境中进行,不能仅作理论的分析;教学实践的研究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应注意其实践指导价值。
(四)
国内外美术教育史研究


美术教育史研究的目的:理清美术教育发展的轨迹,总结美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发现以往美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当前和今后美术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美术教育史研究的内容包括:

1、
美术教育通史研究:中国美术教育史、西方美术教育史、美国美术教育史……

2、
美术教育断代史研究: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民国美术教育史、国统区美术教育史、解放区美术教育史、德国现代美术教育史……

3、
美术教育专门史研究:中国绘画教育史、中国设计教育史、中国小学手工教育史、西方环境设计教育史、女子美术教育史……

4、
美术教育历史现象研究:中国古代画学教育制度研究、近代教会学校美术教育研究、近代私立美术学校研究、五四时期木刻版画教学研究……

5、
美术教育教学技术、方法历史研究:对各个历史时期美术教学、评价的技术手段、方法等进行研究。

(五)
美术教育名人研究:对美术教育名人(在美术教育的开创、组织、管理、教学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士)的事迹、行为、思想言论、著作、教学方法体系、影响等进行研究,发现其历史及现实价值,为当前及今后的美术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有关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和工作依据。

(六)
教师与学生研究

教师作为美术教育的主体力量,是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和美术课程中知识、技能的载体之一,其总体素质、学科知识、技能水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教师的生存状态、职业态度,以及教师成长与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等等,都是美术教育甚至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学生是美术教育的对象,又是美术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其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能力发展的规律、美术学习的需要与兴趣、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效果都关系到美术教育教学的成败,美术教育研究应该将其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内容。
(七)
教育艺术与教学技巧研究

美术教学具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有的个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遵循一般教学的普遍规律和原则,也要采取适合美术学科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这些手段和技巧的使用,使教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具能体现艺术学科的特殊性,在各个环节和方面都能给学生以智慧、创造的体验。所以,研究美术教育中的教育艺术与教学技巧,是美术教育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八)
校外美术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教育的课时有限,条件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家庭、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需求也不是学校能完全满足的。校外美术教育一直是学校美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美术教育研究应该关注校外美术教育,如青少年宫美术教育、博物馆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网络美术教育,等等,只有对这些形式的美术教育加以研究,才能将各种教学资源和教育力量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审美素质的提高。
(九)
学生作品研究

学生的美术作品是美术教与学的成果,使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实施结果的具体体现,其中既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技巧,也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智慧与能力。所以,研究学生作品,可以分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巧是否合理,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规律和问题,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画为心声”,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发现学生的情绪倾向性甚至心理问题,对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作业无法实现的特殊价值。
(十)
美术教育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2
一、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

(一)
课题的种类

1、按研究内容分:
1宏观课题、中观课题、微观课题
2横向课题、纵向课题
3理论研究课题、实践研究课题
2、按课题的来源分:
1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立项课题
2基金会资助课题
3自主研究课题
4协作研究课题
5挂靠课题
(二)
课题产生的方法或途径

1、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意向,形成课题;

2、
在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产生课题;

3、
在零散的试验或研究中产生课题;

4、
在文献中寻找课题。

(三)
课题选择的原则

美术教育工作者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所有的科学研究是为了发展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必须明确而具体,不能为做课题而做课题,应该针对理论研究、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等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
2、
前瞻性原则

虽然美术教育研究应该从现实问题出发,但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尤其是理论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不能就停留在对现有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上,因为现代教育研究不再是简单地总结经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育需要一定的周期,只有教育的超前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重视,但美术教育研究尤其是我国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基本还处于引述、验证和实践国外研究成果的水平上,因此,要让未来的美术教育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其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
可行性原则

在实际研究中,有很多课题是有价值的,也具有明显的前瞻性,但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研究,或是和所有的人研究。课题的选择应该量力而行:既要清楚认识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要正确把握研究的环境和条件,还要考虑研究的周期不宜太长。一般来说,对于刚刚开始研究的人来说,选择课题不宜太大,最好先选择一些研究范围较小、难度不太大、见效较快、自己又较为熟悉的课题,在这些小课题的研究中逐步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具有较多经验的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范围较广、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周期较长的课题;具有学术权威地位、掌握丰富研究资源的研究者,可以承担全局性的课题。
4、
优势原则

美术教育研究和其他所有的研究一样,研究者要在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研究。从事理论工作的应该在理论范畴内选择课题,从事教学实践的应该研究自身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内容(如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从事教研工作的应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之间架起桥梁,社会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则主要应将研究的目光投向校外美术教育,而教育管理者应在政策、法规、教育投入、组织管理等方面多做研究。
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类研究者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开展研究,而是处于一种盲目的“跨界研究”的状态:不少理论工作者自视为全能型专家,将研究的触角伸向美术教育的各个领域;很多教师热衷于理论研究;相当一部分教研人员既研究理论,有插手实践研究;而美术教育管理工作者基本不参与研究。要改变这种低水平、低效率的混乱局面,所有研究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开展选择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研究课题,彼此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合理的美术教育研究体系。
5、
个性化原则

艺术贵在创新,艺术教育研究也需要创新。而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缺乏创意,基本呈现一哄而上的态势。五、六年前研究的目光主要聚集在美术课程的价值和综合课程上,后来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做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成为研究的热门,最近热点又转向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大部分研究都属于重复研究,资源被大量浪费,其实践指导价值和理论价值却反而很有限。科学研究当然也包括美术教育研究应该有独创性,因为随着信息传播手段和途径的发展,大量的研究成果(除非关系国家战略的)是能很快传播而被分享的。所以,只有选择具有个性的课题进行研究,其成果价值才能最大化,资源的使用效率才会达到最佳水平。
美术教育研究者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要了解目前同行们的研究状况,同时要能敏锐地发现美术教育中亟待研究或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做好理论或方法准备的课题,多做填补空白型的研究,少选跟风而上的课题。
(四)
课题的论证

研究者在选择课题之后,并不是立即就可以开始研究,而是需要有一个论证的过程。
1、
论证的内容:

1价值论证(实践指导价值、理论发展价值、推广价值等)
2创新性论证(研究内容、研究手段、预期成果有无创新)
3可行性论证(研究者研究能力、资源情况、时间周期等)
4拓展性论证(课题是否开放、可否延伸等)
2、
论证的方法

1专家论证(研究者请本学科的专家或立项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2同行论证(研究者请同行协助论证)
3文献论证(研究者通过查阅本学科领域的专著、期刊进行论证)
二、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的申报

(一)
申报的方式

1、
独立申报 :研究者以个人身份独立申报,这种申报方式适合小型、学校内或地方(地级市以下)课题。

2、
组织申报:由研究者所在单位组织各部门、各类型的研究者在单位内先进行申报,由有关机构组织专家在所报课题中进行评审、筛选,将符合总体规划、材料完备、具有可行性的课题选出报送上一级管理机构评审。这种方式适合中大型课题的申报,以减轻课题规划单位评审的工作量,同时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通过。

3、
联合申报:由一到两个有研究经验和实力的研究者牵头,多名不同单位、不同工作性质的研究者共同参与申报。这种方式适合横向课题和综合性课题的申报。

4、
投标:基金课题获国家级、部省级大型、重点课题一般采取招标的方式,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投标,前提是研究者一般具有相关研究的经验,并对所投目标课题又先期研究成果。

5、
挂靠(子课题):在已经通过评审的中、大型课题获得立项后,往往需要做一些延伸或拓展,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参与,会将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基层研究者或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者可以将自己研究范围、内容详尽的课题挂靠到这个总课题下,也可以向总课题组申请子课题。

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一般有详细的课题指南、申报表,研究者在申报时认真阅读、填写即可。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3
案例
儿童与民间美术教育科研课题系列之
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儿童美术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现状:
目前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美术教育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具体表现为:1、城市、东部发达地区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美术教育师资、硬件设施条件,而农村、西部不发达地区则是师资严重匮乏,硬件条件更近乎空白;2、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尤其是教学内容严重脱离本土文化,而且缺乏地方特色,有明显的同一化倾向,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却未得到应有的利用甚至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家教材对农村和西部美术资源利用也相当局限;3、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保护意识的淡漠,大量的优秀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被忽视甚至濒临消亡,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缺乏可资利用的、丰富多彩的美术资源。随着经济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这些矛盾没有得到相应的调和,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是阻碍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普遍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研究目的
(一)学科目的:通过课题研究,在城市与农村、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搭建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桥梁,解决城市学校美术教育本土美术资源不足和农村学校师资匮乏、物质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本土化;寻求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渠道与方法,从而建立切实有效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索不同背景学校美术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的道路;为农村及不发达地区学校美术教育培训师资。
(二)社会目的: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农村及经济部发达地区儿童、教师及居民对本地乡土文化资源价值的认识,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的意识;通过美术教学及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为农村及不发达地区开辟经济创收的渠道,改善这些地区的教学条件,进而改善当地儿童及教师的生存状况,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城市儿童、美术教师和居民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重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强化他们关注弱势人群的意识;挖掘、保护、承传、发展民族、民间美术。
三、实施方案
(一)
参与对象

1.课题组成员
总负责人:
谢丽芳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研究馆员,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组负责人

本课题负责人:

劲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卫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编辑,副编审,博士


主要成员: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周正强
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美术教研员

李亚伯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陆海林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编辑



无锡市连元街小学美术教师

张建宁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教务处副主任,美术教师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美术教师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美术教师

丁兆艳
赣榆青口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

2.试验学校:南京选择一所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较强,软件、硬件条件较好的小学(初步确定南京市鼓楼区白云园小学),在徐州市选择一所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较弱,软件、硬件条件较差,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较丰富且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的小学(初步确定为丰县一所村小);在无锡选择一所经济条件较好,但缺少民间美术资源的小学(初步选定为无锡市广丰小学),在连云港市选择一所乡土资源丰富且地方美术课程开发、建设较有特色的小学(初步选定为赣榆县实验小学),配对建立两个课题小组,分别进行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美术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3
(一)
试验内容、时间安排及经费预算

时间
地点

成果预期
主持人
参与者
经 费 预 算
2006年2月18~19日
南京
课题组成立,研究者培训,项目分工
基层美术教师掌握现代美术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本项目的意义、目的、操作程序,所有参与者明确自己的任务


课题组成员
人民币5040元(其中徐州美术教师3人来往路费220x3 =660元,连云港教师3人来往路费200x3=600元,无锡教师3人来往路费120x3=360元,南京市区人员交通费共300元;外地教师住宿费60x9=540元;场地费1000元;伙食费16人x40元x2天=1280元,材料费300元)
2006年3月~9月
1

调查分析丰县村小的美术课程资源及丰县地区民间传统美术资源
提交调查报告两份及相关影像资料
崔卫
李亚伯、
丰县村小教师2人
600(其中交通费200元,材料费200元,李亚伯食宿费200元)
2
连 云 港
调查赣榆地区乡土美术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提交调查报告一份及相关影像和实物资料
张劲
陆海林、陈斌、丁兆艳
600(其中交通费200元,材料费200元;陆海林食宿费200元)
3

以广丰小学为主要对象,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提交调查报告一份
张劲
周正强
贾方
250(材料费150元,打印费100元)
4
南京
以白云园小学为对象,调查城市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提交调查报告一份
崔卫
张建宁
杨林
250(材料费150元,打印费100元)
2006年10月~11月


对调查结果进行总体分析,两个课题小组分别研讨实施细则,确定共享资源内容,安排课堂教学试验内容、方法等,
撰写课程资源分析报告及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张劲
崔卫
全体成员
7020元(会议场地费1000元,交通费17人x100元x2 =3400元,住宿费18人x50元=900元,伙食费19人x40元x2天=1520元,材料、打印费200元)
2006年12月~2007年3月
南京、无锡两学校小学生给丰县、赣榆两学校学生捐赠美术用品、图书等

李静
全体教师、学生
运输费600元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4
2006年12月~2007年6月
1
连 云 港
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利用现代城市美术课程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张劲
无锡-赣榆组全体成员,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203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3人X150元=450元,食宿费6人X80元=480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2

经济发达地区(无锡)小学利用欠发达地区(赣榆)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张劲
无锡-赣榆组全体成员,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203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3人X150元=450元,食宿费6人X80元=480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3
南京
城市学校利用农村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崔卫
南京-徐州组全体成员,张劲、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134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食宿费3人X80元=24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4
徐州
农村小学利用城市美术课程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崔卫
南京-徐州组全体成员,张劲、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134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食宿费3人X80元=240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2007年2月~7月
2007年2月

南京地区小学师生到徐州丰县过春节,感受农村的民俗美术文化,跟民间艺人学习民间手工艺,两地学生共享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
小学生画在农村的所见所闻,制作手工艺品,教师撰写活动报告
崔卫
徐淳
李亚伯
南京白云园小学3~6年级学生代表10人,教师2人
5700元(教师交通费200元x4人=800元,学生每人补贴60元计600元,短途包车费300元x3天=900元,摄像、摄影、材料费500元,住宿费30元x20人x3天=1800元,伙食费20元x20人x4天=1600元)
2007年7月
赣榆
1.
1.无锡小学生到赣榆与当地小学生交流,了解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利用当地地方自然资源进行手工艺制作;

2.
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中期总结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研究下一步研究方案

1.小学生撰写农村美术资源调查报告,制作手工艺品,教师撰写活动报告
2.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张劲
周正强
陆海林
无锡广丰小学3~6年级学生代表10人,教师2人;课题组全体人员
5700元(教师交通费200元x4人=800元,学生每人补贴60元计600元,短途包车费300元x3天=900元,摄像、摄影、材料费500元,住宿费30元x20人x3天=1800元,伙食费20元x20人x4天=1600元)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5
2007年8月~2008年5月

各实验学校在前一阶段实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将对口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美术活动
各地学校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实现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美术资源的共享,教师撰写课堂教学实录和研究报告
张劲
崔卫
徐淳

课题组全体成员

2008年6月
南京
1.四地小学生美术作品联合展览2.美术教育资源共享研讨会
3.课题结项
1.学生作品集;2.美术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论文集、教案汇编;3.结题报告
张劲
崔卫
徐淳
全体实验学校的学生,课题组全体成员
9600元(展厅租金5000元,研讨会场地费1000元;徐州、连云港人员交通费6人x200元=1200元,无锡人员交通费5人x100元=500元,全体人员伙食费20人x40元x2天=1600元,材料费300元)
合计





42100

四、研究成果推广策略
1.
通过“中国美术教育”网站向国内外介绍、推广研究成果;

2.
通过《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向全国推广;

3.
到各地对美术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向他们介绍“美术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成果,并进行教学、研究方法的培训,费用在教案汇编发行所得中支出。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5
(一)
课题申报及评审程序(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例

1、
规划

规划一般是课题来源单位指定的一个总体研究方案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6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变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观念、制度和策略上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教育科学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中国教育发展纲要(2006-2010年)》要求,参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方向,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一、形势与任务
(一)“十五”时期的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国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和科研成果影响持续扩大的五年。
教育科学研究在此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一,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社会各界更加接受和支持教育科学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性教育科研投入显著增加,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科研投入增强,大多数课题得到了不同渠道的经费资助,单项课题资助经费力度有所增加。第二,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推进开发研究,更加及时反映不同类别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求。各类立项课题数较“九五”规划有明显的增长,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结构更加合理,并与行业部门、地方和学校形成了相互衔接的教育科学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侧重研究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地方科研机构与地方高校侧重研究区域和特色教育问题、中小学校侧重研究基础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格局。第三,建立健全教育科研质量保障机制,实施项目全程管理,严把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选奖励及推广等关键环节,使科研管理更加科学民主规范,科研成果质量有了制度性保障。第四,课题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前沿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合,促进了科研、行政与学校之间的结合与互动,逐步建立起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五,教育科研人才辈出,成果丰富,影响广泛。教育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专业,教育工作者广泛而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并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教育科学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教师成为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产生了大量而有影响的研究报告、论文、著作、课件、教具、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教育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明显进步,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为今后教育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际教育研究先进水平相比,现阶段的教育科学研究在观念、投入、体制、队伍、成果、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区域间、学校间、学科间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研究成果精品力作不多,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影响力不够,教育决策和实践对教育科学的依赖程度有限
今后要重视研究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判明形势,引导方向,明确长远规划和年度建设重点,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教育科研投入,整合研究资源;加强研究队伍和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化发展;提升研究质量,共享研究成果;加强行业自律,弘扬学术道德,优化学术环境。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6
(二)教育科研的基本趋势和重点建设领域
目前的教育科学已经形成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出现理论联系实践、研学产结合的趋势,形成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领域,分化为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为教育决策、学科建设和教育实践服务的教育科研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是教育科学的支柱,它以知识创新为使命,以探求规律为目的。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和研究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不重视理论研究的教育科学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要把提高理论创新能力作为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的战略基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教育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价值、功能。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梳理教育理论重要问题,选准关键问题,突出学科融合,瞄准学术前沿,加强文献整理和大型数据库建设,追求长远价值,积极创新,推动学术思想、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深化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加强理论的解释力,为建设中国化的教育理论体系作贡献。
加强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化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创新、教育公平、教育民主、教师专业化、学生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主题的研究。
2.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领域,旨在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加强决策咨询研究、课程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管理研究、评价研究。
要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问题,关注社会变迁和教育体制改革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关注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新变化,关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机遇,关注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研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3.开发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研重在经世致用,形成为直接的教育生产力。要加强旨在直接转化教育科学知识为新教材、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使其在特定教育实践情境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校和师生受益。
今后要鼓励教育科学与产业部门的合作,促进教育科学知识的产品化、技术化、实体化和产业化发展。
4.科研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与任务
根据课题研究的性质,现代教育科研的组织形式既尊重个人独立思考,又要形成学术团队。在课题组织方式上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研究,促进资源整合和知识共享。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鼓励科研院所—学校—行政部门之间和大中小学校之间开展以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革新为主要目标的合作研究,支持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要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断融合,要求研究者掌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复合型研究方法,掌握现代研究技术,要求有历史、有事实、有数据、有比较、有思想、有对策,今后要鼓励研究者学习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增强研究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5.科研成果形态及其应用的趋势和任务
研究成果的多样化和多种形式的应用转化是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特点。要使应用性研究产生更强的实践效果,必须更加关注成果的鉴定、宣传与推广,形成和完善多元化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构筑成果转化的宽阔平台,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深度加工,扩大成果的运用,使各类研究基地各有所长,各类研究人才各得其所,各类研究成果各尽其用。
二、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繁荣发展新格局;建设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科学创新体系,开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促进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深化教育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科学管理机制;完善教育科学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学术团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促进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在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精品成果;拓展教育研究学术交流领域,构建与教育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平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国内外教育科学学术交流渠道。
教育科学规划要统筹短线研究和中长线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发挥教育科学“顶天立地”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理论研究领域,主要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为基础,借鉴国外教育理论研究的解释范式,关注理论的原创性,关注现实情境中的复杂因果关联,理解、参与、反思现实的教育实践,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形成本土化的教育理论。
在政策研究领域,整合全国的研究力量,加强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重点研究战略性、紧迫性、现实性的教育问题,着重考察教育政策的形成、确立与发展趋势,重视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历史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关注由政策引发的制度博弈实践及政策效应,为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研究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校本研究和合作研究,关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倡导教师以实践者的视角,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7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服务教育部全局工作为重点,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统筹规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与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统筹行业部门和地方教育科学规划,统筹教育科研资源的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统筹国内外教育科研资源,统筹教育科研的区域和学科发展,统筹时代作品和传统资源,坚持效益优先,公平为主,适当倾斜,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扶持,重在提高,协调发展,促进全国教育科研资源合理布局,发挥更大效益。
2.控制规模,注重质量。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适当控制课题数量,注重内涵发展,鼓励研究积累,强调成果创新。
3.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结构,优化决策咨询、理论创新和教育教学实验结构,优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所属的十四个学科规划结构,优化课题立项和成果转化的结构,整体提高教育研究效益。
4.基于理论,突出问题。加强学理研究,重视学科建设,重关系,重过程,重结果,不断增强教育研究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以现实教育问题为研究之源,以服务于教育改革科学决策和素质教育发展为方向,以社会应用价值为评判标准。
5.专业引领,整合力量。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资源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教育科学事业。
6.强化服务,顶天立地。提倡研以致用,既要贴近决策,为决策服务,促进科研兴教;又要科研兴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三、领域和方向
(一)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研究领域
加强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和统领作用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加强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研究;加强西方教育理论流派研究,注意西方教育在中国的引进、应用和创新。加强国别教育史和地方教育史的研究,重视对国内外教育人物、历史名校和教育遗产的研究。注意从历史角度分析教育事件和教育问题,从中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适应21世纪初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模式的转变,从教育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的角度,在国际、国家、区域和学校层面,加强与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基本国情、目标选择、体系构建、区域规划、制度创新、法规建设等问题的研究。
从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相互协调的角度,侧重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为各级政府和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竞争力研究,学习借鉴它国的先进教育发展经验,明确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选择适宜的教育发展战略。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加强教育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条件与结果的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节约型高效能教育发展道路。
根据转型期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加强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法律体系研究,重视教育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研究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机制和经验,以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在发展教育中的责权利;加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加强教育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推进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研究。
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为核心,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重视学校组织转型和效能研究,关注多种办学模式研究、办学效益研究、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和学校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为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切实推进教师发展研究,着重研究教师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发展条件、薪酬福利、社会保障、评价机制、资格标准等问题,加强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研究,注重开展教师研修体制创新研究。
着眼于构建政事明晰、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教师专业组织参与、配套措施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聘任、评价、收入分配等制度体系的研究。
(四)基础教育研究领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研究,重视基础教育多样化目标的研究,深化新课程改革研究,注重开展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加强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的研究和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指导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注重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校文化研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持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核心,注重开展为每个儿童提供必要而充分的保教条件的研究,加强幼儿发展理论研究,开发儿童发展指标体系,重视幼儿园体制改革研究,注重开发儿童潜能和早期教育研究。
加强因材施教研究,重视处境不利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对象的需要分析及其适时施教研究,着重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五)高等教育研究领域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重视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研究,加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特色及发展战略研究。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的研究,关注重点学科建设,重视学生学习质量研究。
加强高等学校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重视高等学校组织特性和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关注学校自主招生、学分转换和学历境内外互认制度等问题的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7
(六)职业教育研究领域
着眼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现实需要,服务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研究要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更加重视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形成合作机制的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多种办学模式的研究,明确职业学校的办学基准,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注意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研究,推进职业咨询测试方法与指导模式研究。
更加注重职校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设研究,加强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为职校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
(七)德育研究领域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深化和完善德育基本理论研究,继续探索德育的本质、规律和机制,实现学科基础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实质性突破。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整合,加强人类共同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研究,增强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逐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
注重当代德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公民社会建设、信息社会影响、当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关系的研究。加强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德育研究,关注弱势群体青少年道德发展研究,重视社会志愿者教育的政策与制度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开展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追踪调查,关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注意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学生价值观与行为特征变化,重视公民教育研究,加强学生价值观、情感、意志的研究,深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研究,重视德育的有效方法与实践途径研究,强化德育在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教育心理研究领域
研究不同理论观点的整合与应用;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视信息化时代新的学习方式及特点,把握新的学习心理及其认知规律,提高学与教的效率;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心理特征,强化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社会环境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影响;关注学生的智力特点、人格发展、情感培养、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加强脑与认知科学规律、道德发展特点、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入学准备和学业发展研究,关注学习困难和离异家庭学生特点的研究,重视学科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九)体育卫生美育领域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全体师生的体质健康研究,以研究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理论为主攻方向,加强对体育课程设计原理、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机理与实施方案、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论等问题的研究,研究新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体系的构建,探索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机制与干预方案。以有效发挥体育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实践创新为研究重点,加强对学校体育实践与实验的技术攻关和经验总结,探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的有效组织管理方式及推广方案。重视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研究,扩大综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研究。
在卫生和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创新学生体质监测和健康管理的技术手段,重点研究学校卫生管理、疾病与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研究改善学校卫生条件的技术方案和设备创新,研究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与培训,研究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和评价等问题。
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审美素养为研究重点,重视美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独特功能的研究;研究美育与本土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研究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前景;深化美育理论研究,开展美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及有效途径的研究;加强美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展提高学校美育师资素质的策略研究;开展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研究。关注开发与优化美育资源的研究,重视提高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美育质量的研究。
(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领域
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研究和区域整体推进的策略研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深化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推动网络课程开发研究。
加强教育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丰富教育技术资源,完善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教育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培训模式研究,远程教育发展与质量保证研究、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习者能力发展研究。
重视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和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评价研究。
(十一)成人教育研究领域
成人教育研究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强人的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核心,注重成人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施教条件的研究。
关注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研究,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发展与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加强农村扫盲教育研究以及社区成人教育研究,重视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研究。
开展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手段与媒体多样化的研究,注重提高成人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研究,关注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促进满足成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及其学习服务与支持系统的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7
(十二)民族教育研究领域
着眼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深化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建构及其实践发展的价值定位问题研究。重视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民族教育保持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拓展教育人类学、民族心理学等分支学科领域研究。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教育重大实践问题研究,注重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立法、“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问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结合新课程改革,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及规律的研究;重视民族地区师资质量的提高研究。
研究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特殊政策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
(十三)比较教育研究领域
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注重从国际视野研究我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对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法律、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促进旨在服务于建设国家教育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
重视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梳理与提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制度生成和发展的历程与差异。
重视研究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和引进世界先进教育经验的策略,推动教育的跨文化研究,促进教育的国际理解和国际交流,鼓励国际间和国家间教育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
(十四)国防军事教育研究领域
以信息化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军事教育转型的现实需求为牵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全局性、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深化中国特色国防军事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以军官教育为龙头,注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研究,深化新时期军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士兵教育培训为重点,加强素质教育研究,加强军地两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以国防教育为基础,深化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体系研究,重点研究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注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各类国防建设人才的研究。
四、组织与实施
实施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任重道远,需要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创新体制,增强可操作性,提高质量和效益。
(一)明确发展目标
以引领科研方向、促进学术规范、培养研究队伍、建设精品课题、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教育科学规划的发展目标,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强推广的发展方针,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二)加强领导组织
充分依靠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充分依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指导;完善学科规划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咨询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高校科研处(社科处)及其他科研管理部门的合作。
(三)加大科研投入
形成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财政性投入为主、行业部门专项经费和地方单位资助经费为辅的多渠道教育科研投入体制,调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切实保障教育科研的基本经费需求。
(四)完善制度建设
建设现代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的教育科学规划制度、评审制度、开题制度、中期报告制度、鉴定结题制度、成果奖励和推广制度,促进教育科研体制机制的变革,推进课题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绩效考评,鼓励自主研究,重视后期资助,适当推行对同一重大政策性课题的多方案研究,形成知识创新系统、应用研究系统、成果推广系统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五)强化能力建设
加强研究者的能力建设,强化教育科研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和成果意识;加强管理者的能力建设,加强课题的规划与管理,依据课题特点实行多元化鉴定与评价,提高管理服务的效能;加强使用者的能力建设,增强识别、参与和应用教育科研的能力。
(六)注意循序渐进
五年发展目标,需要分别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要增强规范性和可预见性,每个年度课题指南应围绕和落实五年发展规划有所侧重,形成体系,定期发布,及时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化基本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出成果,出人才,出影响。

附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指南

说明:
1.本课题指南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供教育科研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
2.指南中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大”和“国家重点”课题均为招标课题;其他课题实行会议评审。
3.招标课题名称即为具体研究题目,提示要点明确了基本的研究内容,申请人可据此进行具体设计;其他会议评审课题仅表明了研究领域和提示要点,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课题研究。
4.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5.申报招标课题和会议评审课题互不交叉,申请者可从中选一。课题评审坚持评审标准,优中选优,宁缺毋滥。
6.申报人可依照课题指南所列的学科分组及其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课题进行申报,并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明确所属的学科规划组。
7.自选课题请在课题申请•评审书封面上予以标明。在同等条件下,指南所列规划课题优先考虑。在涉及西部教育问题研究时,优先考虑西部地区的课题申请者。
8.国防军事教育课题由全军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申报和评审。
一、国家重大和重点招标课题
此类课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理论重大创新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为重点,积聚精兵强将,强调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合作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标志性成果,体现国家文化力量和教育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要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于调查研究,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完成明确的研究工作任务,形成精品力作,要求出版40万字以上的专著和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在学术界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家重大课题(1项)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基本矛盾阶段性变化的认识;(2)当前教育发展差距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3)我国教育服务业的供求现状调查;(4)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育负担能力的评估、监测与预警机制;(5)从建设和谐社会立场认识教育公平和效率关系;(6)我国教育公平和效率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7)教育公平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互动关系的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8
(二)国家重点课题(11项)
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1)教育现代化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3)世界主要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阶段进程和特点研究;(4)我国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案例研究;(5)我国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6)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7)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研究;(8)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研究。
2.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研究
(1)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和案例研究;(3)学生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状况综合调查分析;(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5)相关国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经验研究;(6)区域和学校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目标、发展阶段、实践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
3.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和增强民族竞争力研究
(1)人口变动和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关系研究;(2)独生子女教育与民族竞争力研究;(3)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城乡社会融合研究;(4)贫困人口子女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研究;(5)少数民族教育与民族团结研究;(6)残障儿童教育与社会文明研究;(7)老龄人口教育与社会和谐研究;(8)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策略研究。
4.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教育研究
(1)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2)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3)我国学生公民素养的调查分析;(4)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研究;(5)学生公民素质的有效培养模式研究。
5.基于脑科学的教与学效能研究
(1)有效应用脑科学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研究;(2)基于脑科学的学与教方式革新研究;(3)基于脑科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4)基于脑科学的提高学生非认知因素研究。
6.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研究
(1)学生学业成就基本理论研究;(2)学生学业成就的国际比较研究;(3)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4)提高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案例研究;(6)全面提高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7.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
(1)高等教育的质量观研究;(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国际视野;(3)我国各级各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4)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案例研究;(5)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6)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8.职业教育大发展战略研究
(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3)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4)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5)我国职业教育先进区域和学校的案例研究;(6)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7)政府、行业、企业支持职业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8)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9.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1)教育考试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教育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3)我国现行教育考试制度现状调查研究;(4)我国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实践经验分析;(5)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向研究;(6)教育考试法律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
10.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研究
(1)教育名区、名校的历史溯源和现状调查;(2)历史名校发展的动力、目标、阶段和途径研究;(3)研究历史名校与其校长、教师的关系;(4)比较历史名校发展模式的共性和个性;(5)历史名校和新兴名校的比较研究;(6)历史名校发展的案例研究;(7)教育名家成长路径和行为特征研究;(8)优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法、教材教具研究。
11.军队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研究适应军事变革需要的人才培养需求状况;(2)研究军队院校教育整体转型问题;(3)研究军队院校专业布局调整问题;(4)研究军队院校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问题。

二、会议评审课题
此类课题围绕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等主题,突出“小、精、实、新”的特点,探索适应地区、民族和学科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

(一)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
1.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我国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
(1)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本质与功能研究;(2)新时期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关系的新认识;(3)教育理论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沟通研究;(4)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创新研究;(5)学校发展理论研究。
2.当代国外教育理论研究
(1)当代国外有影响的教育思潮研究;(2)当代国外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研究;(3)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影响研究。
3.中国教育史研究
(1)我国近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自主创新的历史研究;(2)我国教育学术史研究;(3)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分析与评价研究;(4)西方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引进、应用与创新的历史分析和反思研究。
4.外国教育史研究
(1)不同类型国家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2)外国教育家思想研究;(3)外国教育学术史研究。

(二)教育战略
1.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建设中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拔尖创新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发展战略研究;(2)区域教育战略规划与区际教育互补协调机制研究;(3)海峡两岸四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3.全球视野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2)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战略研究;(3)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战略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8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1.教育法律研究
(1)修订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相关问题研究;(2)拟订学校法、终身学习法、少数民族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教育投入法研究;(3)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立法问题研究;(4)新时期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改革与完善问题研究。
2.教育经济研究
(1)我国社会教育消费需求与能力调查研究;(2)学校教育成本与教育收费问题研究;(3)学校建设标准研究;(4)教师合理薪酬标准问题研究;(5)公共教育经费分配与使用的效益研究;(6)政府专项补助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绩效评价研究;(7)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问题研究;(8)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研究;(9)教育利用外资效益研究。
3.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1)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的关系问题研究,学校办学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2)各级政府在发展教育中的责任、权限和作用研究;(3)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4)教育督导评价研究;(5)国际文凭考试制度研究;(6)应用型院校国际学分互换和学历职业资格互认制度研究;(7)高考录取新生方式和加分制度研究;(8)高考移民问题研究;(9)教育舆情分析研究;(10)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研究;(11)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预研究。
4.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1)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研究;(2)学校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创新研究;(3)学校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研究;(4)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运行机制案例研究;(5)公立学校有效激励机制研究;(6)学校入学制度改革研究;(7)校长职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化研究;(8)教师校本教研制度创新研究;(9)学校课程管理研究;(10)学校形象设计、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研究;(11)学校班主任研究。

(四)基础教育
1.新课程改革深化研究
  (1)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研究;(2)主干学科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3)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4)新课程各类学科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研究;(5)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分析;(6)新课改后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7)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2.学与教的研究
(1)学生多元学习方式和学习有效性的研究;(2)学业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分析;(3)学科教学研究;(4)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5)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幼儿教育研究
(1)幼儿教育机构、办园体制和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2)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的深化研究;(3)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适时施教研究;(4)幼儿智力发展能力的追踪研究;(5)幼儿身心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4.特殊教育儿童研究
(1)低常儿童的适时教育、早期干预与矫治研究;(2)超常儿童的学习需要研究;(3)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4)学习技能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

(五)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1)高校定位、特色与发展研究;(2)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调查研究;(3)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高校发展适度规模效益研究;(5)高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研究;(6)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7)大学排行榜研究。
2.大学学术制度和文化建设研究
(1)大学组织特性研究;(2)大学学术组织研究;(3)大学学术规范研究;(4)大学学术评价研究;(5)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3.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1)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研究;(2)校办产业研究;(3)高校科技园区研究;(4)高校科技公司制研究;(5)高校社会公益服务研究。
4.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问题研究
(1)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动态关系研究;(2)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机制研究;(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4)大学生企业家特质培养研究;(5)高校毕业生起薪和就业质量调查;(6)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研究;(7)高校毕业生工作状况追踪调查。

(六)职业技术教育
1.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
(1)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及其质量评估体系研究;(2)双师型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研究;(3)实训基地建设与效益评价标准研究。
2.政校企合作培训后备劳动力的有效机制研究
(1)政校企合作办学理论的深化研究;(2)政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研究;(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的长效机制研究;(4)不同区域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验研究。
3.就业导向下的学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1)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2)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机制研究;(3)职业性向测评方法的应用和创新研究;(4)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的推进策略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8
(七)德育
1.新时期德育现实问题研究
  (1)新时期德育理论的观念更新和方法变革研究;(2)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家庭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3)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学生品德发展新特点研究;(4)当代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影响研究;(5)社会公益道德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研究;(6)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7)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研究。
2.不同青少年群体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1)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2)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3)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4)青少年犯罪的归因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3.德育课程改革和德育实效性研究
(1)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研究;(2)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3)德育环境优化与德育实效性研究;(4)德育校本课程研究;(5)中国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八)教育心理
1.学科教学与学习心理研究
(1)学科教学中学生创造性行为及其培养研究;(2)中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心理评价研究;(4)儿童青少年入学准备及升入不同学段的心理适应研究;(5)学习困难儿童鉴别与干预研究。
2.教师心理研究
(1)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2)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心理学评价研究;(3)教师素质与胜任力的心理学研究。
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研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与干预研究;(2)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伦理问题研究;(3)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人格评价系统与培养措施研究;(4)学生的记忆机制与记忆力能力培养研究;(5)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6)学生品德发展及评价研究;(7)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4.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干预研究
(1)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矫治研究;(2)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教育研究;(3)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鉴别系统研究;(4)学习处境不利儿童认知发展与改善的研究;(5)突发事件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援助研究。

(九)体育、卫生和美育
1.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创新研究
(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育体系改革创新研究;(2)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教学策略研究;(3)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与改革研究;(4)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与实效性评价研究;(5)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标准的创新研究;(6)学校运动伤害的法律问题研究;(7)奥林匹克精神与人文体育研究。
2.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干预研究
(1)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影响因素与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对策研究;(2)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超重、近视、高血压等)的干预研究;(3)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管理研究。
3.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
(1)学校美育实施状况和学生艺术素养的调查研究;(2)美育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3)优秀传统美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传承发展研究;(4)学校建筑风格研究;(5)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学校美育研究。

(十)教育信息技术
1.校长、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研究
(1)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调查研究;(2)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3)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研。
2.基于网络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变革研究
(1)数字化学习研究;(2)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4)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3.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和共享机制研究;(2)数字化校园(教室)建设研究;(3)网络课程开发研究。
(4)传统教育技术的开发与使用研究

(十一)成人教育
1.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1)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成人教育机构的转型与创新研究;(3)成人学习有效培训模式研究。
2.在职劳动者人力资源持续开发与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1)农民群体、妇女群体、失业群体、老年群体的教育诉求与教育服务研究;(2)成人非正规教育研究;(3)成人学习需求、动机、风格、方式与学习支持条件研究;(4)扫盲教育与功能性扫盲研究。
3.家庭、社区、职场和网络虚拟环境中的成人教育研究
(1)成人文明道德教育调查分析;(2)成人职业技能教育研究;(3)成人闲暇生活教育研究;(4)家庭、社区和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5)成人网络学习研究。

(十二)民族教育
1.民族教育跨文化与文化适应研究
(1)民族认同的教育问题研究;(2)民族教育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3)民族文化多元性与教育对策研究;(4)国外民族教育的学习借鉴和创新研究。
2.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发展和政策创新研究
(1)民族预科和西藏校(班)、新疆班办学模式研究;(2)民族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3)少数民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研究;(4)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改革与民族地区“双语”师资培养研究;(5)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三语)教学模式与实效研究。
3.民族地区普及基础教育研究
(1)民族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2)民族地区中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研究;(3)民族地区学校提高外语、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研究;(4)少数民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研究;(5)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先进典型案例研究。

(十三)比较教育
1.移民子女和留学生教育研究
(1)跨国移民子女教育的现状研究;(2)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3)中国留学生教育研究;(4)国外学校的资质研究。
2.对外教育输出研究
(1)海外汉语、中医和文化、艺术等教育需求研究;(2)海外教育办学模式研究;(3)提高对外教育办学质量研究;(4)发展对外教育增强我国软实力的研究。
3.境外有影响的教育科研资源研究
(1)境外有影响的教育研究机构研究;(2)境外有影响的教育科研资助机构研究;(3)境外新近出版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和教材研究;(4)境外知名教育学、心理学刊物的评价研究。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9
(十四)国防军事教育
1.军队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1)军事人才成长规律与军官职业发展研究;(2)新型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新型士官教育发展培养模式研究;(3)依托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问题研究;(4)军队院校重点建设工程(“2110工程”)深化研究。
2.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1)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2)提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和监测体系研究。
3.国防教育研究
(1)深化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对策研究;(2)国防教育体系及教育教学内容问题研究;(3)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融合研究;(4)学校国防教育研究。

(三)        申报课题申报及评审程序(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例)
2、        申报(见申报表)
研究者填写申报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论证,同时认真阅读填表须知,准确填写各种信息及有关内容。对研究价值、预期成果不应夸大。
3、        评审
由课题来源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复审、终评。
4、        立项
5、        结项
课题结项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环,是研究成果接受检验的过程。
结项时有很多具体的评审指标,以江苏省教育研究十五规划课题结项为例: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评审任务、程序与要求(03年度)

一、评审任务
1.完成立项课题的评审。
2.完成青年专项课题的评审。
3.完成重点课题的评审。
二、评审程序与组织
1.分“高教”和“普职成教”两大组,各大组按照“大组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进行。
2.小组评审共分“综合”1个组、“普职成教”3个组、“高教”2个组,合计6个小组;每小组专家成员5人,共30人。
3.大组评审。共分2个大组,共16人。
4.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委员会委员共21人。
三、小组评审
1.小组评审的任务
⑴按规定比例初步确定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⑵按规定比例推荐重点课题。
⑶提出有争议的课题,提交大组讨论。
2.小组评审的程序
⑴小组成员独立审阅申报评审书。
⑵小组成员投票,初步确定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推荐重点课题。
⑶对有争议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明确的小组意见,即确定为立项课题、专项课题或推荐为重点课题;无法形成小组意见的提交大组讨论。
⑷在组长主持下,形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滚动课题小组评审汇总表》。
3.小组长的职责
⑴主持本小组学习评审规则。
⑵主持本小组的评审工作。
⑶向大组汇报本小组评审结果。
四、大组评审
1.大组评审的任务
⑴了解各小组评审情况,协调和最终确定本大组的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⑵按规定比例基本确定本大组的重点课题,提交评审委员会审定。
⑶对于有争议的重点课题,提交评审委员会讨论。
2.大组评审的程序
⑴听取各小组长汇报。
⑵讨论小组评审中有争议的项目并对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做出最终审定。
⑶讨论本大组重点课题名单并投票形成大组意见;无法形成大组意见的,提交评审委员会讨论。
⑷在组长主持下,填写《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滚动课题大组评审汇总表》。
3.大组长的职责
⑴主持本大组的评审工作。
⑵向评审委员会汇报本大组评审结果。
五、评审委员会评审
1.评审委员会的任务
听取各大组评审情况汇报,协调和最终确定全部重点课题,提交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2.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
⑴听取各大组长汇报。
⑵讨论各大组所提交的重点课题名单。
⑶评审委员会委员独立投票。
⑷汇总、宣布投票结果,形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滚动重点课题名单》。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3年7月

附评审表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9
(四)        课题的管理(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为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的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并把它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规划课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深入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努力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第三条 课题的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 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政策相一致;
  2. 与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
  3. 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体现本项活动的群众性。
  第四条 中国教育学会面向全国,接受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教育研究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及广大教师申报的课题。
  第二章 组织
  第五条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领导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职责有:制定并发布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以及学术咨询、重点课题成果的鉴定和宣传推广、指导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的科研工作等。
  第六条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具体负责科研课题管理工作。
  第七条 中国教育学会委托各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以下称受委托单位)依照本办法对有关课题实施课题申报和课题管理。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指南每五年发布一次。规划执行期间每一年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一次评审立项,最后一年停止评审立项。 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第一次评审在公告发布后三个月内进行,以后的评审时间是年末。
  第九条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两类。申报的课题按照何种类别立项由学术委员会确定。
  第十条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原则上自筹经费。
  第十一条 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
  1. 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有多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验;
  2. 有参加教育科研的经历;
  3. 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
  4. 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第十二条 课题申请程序:
  1.根据课题指南,以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课题,按要求填写《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
  2.《申报表》须报申请人所在单位,对课题申请人的个人条件和课题研究条件审核同意,再报申请人所属的中国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学会等受委托单位审查并报中国教育学会审批;
  3.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或市、区、县教育学会以及县级以上教研室组织或推荐申报的具备条件的课题,经过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可直接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
  第十三条 经评审同意立项的课题由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立项通知书,研究工作即可启动,同时通报受委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备案。
  第十四条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对全部课题负有管理职责,并指导受委托单位的管理工作。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项、开题检查、日常管理、年度检查、中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结题等。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
  第十五条 经费管理:
  1. 课题申报时须同时说明经费来源;
  2. 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要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本单位有关规定;
  3. 课题申报时应交纳一定评审咨询费。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课题组须书面报请所在单位同意后,报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备案:
  1. 变更课题主要负责人;
  2. 变更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
  3. 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4. 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情况变动。
  第十七条 凡违反国家法律及教育部、民政部有关规定者、有剽窃行为和弄虚作假者、与设计不符或学术质量低劣者、到期不能完成者,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撤销其课题。
  第十八条 已经通过鉴定结题的课题需要申请继续滚动研究者或在其他渠道立项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需要申请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者,可参照课题申请程序申请。
  第十九条 设立实验学校(基地)、活动收费、刻制印章等事项的管理。 课题研究确需发展实验校,收取活动费用的,需向中国教育学会提出申请,并说明发展学校数量和收取经费数额以及使用方向,待批准后方可实行。
  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一般由所在单位代章。
  第二十条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中国教育学会或受委托管理单位组织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必须准备的文件有: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申请书复印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第二十一条 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至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中国教育学会或受委托单位指派,也可以由课题组聘请,但须经中国教育学会或受委托单位批准。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课题鉴定一般由课题组自行组织。
  第二十二条 课题鉴定程序:
  1. 课题组向受委托单位或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提出鉴定申请;
  2. 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 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指派的鉴定专家,并将文件送交到专家手中;
  4. 专家鉴定后送(邮寄)交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或受委托单位。以会议方式鉴定者,由专家组共同确定并由组长签署意见;以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上报。
  第二十三条 结题验收。
  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确认,秘书处发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证书》。 
  第二十四条 每一个计划期结束后,中国教育学会将对结题的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其中将评出一批优秀成果加以表彰。获奖者将得到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于中国教育学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39
四、        美术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        行动研究
也称参与式研究。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者可以以独立行为人、参与行为人和客观研究者等各种身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行为过程中具有教育或学科价值的因素,发现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总结发展规律等。
美术教育行为研究的最主要形式就是课堂观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探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验证、探索和发现具有革新价值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二)        合作研究
行动研究还可以十多名研究人员共同组成一个研究集体,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某个课题的研究。参与人员中可以有理论研究者(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人员)、美术专家、民间艺人、教研员、美术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学校管理者等。
(三)        个案研究
美术教育中的个案研究是指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某个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某一个学校的美术教育开展情况、某个班级的美术学习情况、某个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某一件学生作品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在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是活动的执行者,也可以是观察者;对研究对象应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理论分析,而不是简单描述。
(四)        文献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对美术及教育、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的文献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可以是对文献的认识、评价,发展或辩正理论,也可以是在其他研究中引述、引用文件,作为理论支撑。
(五)        调查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中的调查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中的调查研究基本一致,但也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如对民间美术、地方美术资源、地方自然资源等的调查,对民间艺人、美术专家的访问等,除了文字的记述、介绍和数据的采集、分析之外,还需要搜集、制作大量的图像资料。
(六)        实验研究(详见第二讲)

五、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从参与人数角度看,可以分为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
(一)        个人研究课题的实施
个人课题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和验证课题计划、方案
2、        实践操作
3、        信息、数据、资料采集
4、        信息、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
5、        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
(二)        集体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
集体课题的组织实施相比较与个人课题,在实施上要复杂一些,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方法、进度、经费使用、成果呈现方式等)
2、        向参与者详细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目标、手段、内容
3、        对研究人员进行必要的研究方法的培训
4、        对全体研究者进行工作分工
5、        参与者分头实施具体的研究任务
6、        定期检查、交流研究情况
7、        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汇总
8、        资料、信息的分析整理
9、        撰写阶段性及总体研究报告
10、汇总研究成果
案例:A、“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与课程资源开发”汇报课件
      B、 “现代化进程对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影响及其美术教育资源拓展途径”课题阶段性交流与总结课件(湖北省教研室)
      C、《惠山泥人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无锡)
作者: 遥看天河    时间: 2010-4-2 14:40
第四讲:美术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方法与注意点
一、        科研成果的分类
美术教育研究的成果大体可以分为
2、        理论研究成果(论文或专著)
3、        实践研究成果(教学案例)
4、        实验研究成果(实验报告)
5、        教学成果(学生作品展示)
6、        综合成果(汇集以上各类成果)

二、        科研成果标题的表述
科研成果在呈现时,都需要冠以一个名称——标题,一般来说,标题是对内容的最简洁概括,是对读者的最直接、最明了的提示。所以科研成果的标题表述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1、        论文的标题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论文的标题形式也最多样。论文的标题可以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有两个——主标题、副标题,还可以有三个——引题、主标题、副标题。主标题不能将文章的有关信息完全准确完整的提示出来时,需要由副标题来明确,引题一般是对总课题、研究背景等的说明。当只有一个标题时,标题要将文章的内容高度概括地表述出来,一般是一个动宾结构:如XXXXXX研究、论XXXXXXXX、XXXXXXXXX实践与探索,等等。
2、        教学案例的标题
教学案例的撰写是美术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其中包含了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因素研究的成果。教学案例的标题应该直白,有时需要加上补充说明的引题和副标题。
3、        实验报告、教学成果展示的标题
相对而言,实验报告、教学成果展示的标题比较简单,只要把实验的内容说明就行了,有时可以加上一个比较文学化的标题,再以副标题明确内容。
4、        综合成果的标题
综合成果的标题表述相对较复杂,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般也是把内容以简单明了的文字呈现出来。

三、        科研成果呈现的基本方法
所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教育研究成果都是介绍性的,所以与说明文的性质基本一致。在写作时,语句应该是陈述性的,为行文的需要,可以适当少量使用设问句,感叹、抒情、反问应该尽量不用。
写作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全局拆分为若干个局部;
2、        先确定总体结构,再进行具体叙述,写作时,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可以用若干层次的小标题,如章、节、点,一、(一)、1、(1),1、1.1、1.1.1等;
3、        引用、引述的内容注明出处;
4、        正文不方便叙述的内容可以通过附录、注释等形式补充;

四、        科研成果呈现的注意点
1、        数据、资料准确
2、        美术教育科研成果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3、        文字尽量简洁、直白,少用长句
4、        引文尽量用第一手资料
5、        注意参考文献的版本,同类文献中,尽量用优质出版社出版的、名家的、最新版本的
6、        文字叙述太繁琐的,可以用图表
五、        科研成果的出版、发表与交流
科研成果产生后,发表或交流是其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因此美术教育研究者应掌握发表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首先,应注意成果发表的时效性。
任何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为了发展理论和指导实践。理论的发展也应该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同时同行研究者可能也在做类似或相同的研究,所以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为有效研究,能很快地、真正地实现其价值,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成果出版、发表,或交流。
其次,成果的发表和交流应注意针对性。
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是出版、发表和交流。出版有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两类,正式出版应该选择本学科领域的专业出版机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出版主要可以选择各教育出版社、美术出版社或高校的出版社,尖端成果可以选择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等大型出版单位。
论文、实验报告、教学案例等应针对相应的期刊投稿,如高校学报、专业期刊、专业报纸等,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类刊物较少,学术水准较高的更少,在这有限的刊物中,有的注重理论研究(如高校学报),有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中国美术教育),有的注重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成果展示(如中国中小学美术),有的以发表校外美术教育成果为主(如中国校外教育•美术),等等,有的影响很大,发行量也大,读者数量多,如《中国美术教育》和《中国中小学美术》,有的影响不大,发行量不不高,读者群较小,研究者在投稿时应先确定自己的稿件性质、质量,再决定投向那一家杂志。高水平成果如果发表在层次较低、影响面窄、发行量小的期刊,是研究的浪费;水平一般的成果投到大型刊物,往往又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在投稿前,应认真研究目标刊物,甚至目标刊物中的目标栏目。
科研成果的交流还可以在学术会议上进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适合在哪些会议上交流,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参加会议、交流成果之前,应先明确会议的主题以及研讨的形式、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有关细节。
第三、出版、发表或交流的成果应考虑出版者、编辑或受众的习惯和特点。
一般来说,每个出版社、期刊社都有自己特有的编辑出版风格,研究者应根据目标出版社和期刊社的风格特点来处理自己的成果,以减轻编辑的工作负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出版和发表。会议交流或内部交流的研究成果,要考虑阅读对象的具体情况,对于理论工作者,成果的表述可以理论性强一些,而对于一线教师则文风应该朴实、直白,如果读者的年龄层次较高,还要考虑字体、行距、字距等因素。

教学参考书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威廉•维尔斯曼,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4.        钟以俊、龙文祥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        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 ——“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7.        中国美术教育.1980~2006
8.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9.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