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顾泠沅:走出问题丛生的“灌木林”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4-2 15:11
标题:
顾泠沅:走出问题丛生的“灌木林”
顾泠沅:走出问题丛生的“灌木林”
现代教育报 记者 雷玲
——访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
记者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已经实施三年了,三年来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教师的欢迎。现在,您如何评估这个项目?
顾泠沅
:回顾三年工作,我们经历了让教师动起来(重视与参与)——怎么动(途径与方法)——动什么(内容与实质)的三个阶段。
项目组对这一项目的基本估价有三点:
第一,项目工作得到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支持机构的高度重视,大批学校广泛发动起来,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投入的热情空前高涨,项目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受欢迎的程度出乎原先的预想。
第二,项目工作贯彻了“课改导向、重心下移。研修一体、注重实效”等原则,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隔阂正在打破,学校与专业支持机构有了实质性的合作,教研工作改进和培训方式转变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三,项目工作已成为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奠基性举措,而且,各地均已创造了精彩纷呈的改革范例与典型经验。
当然,就这个项目本身而言,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看到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要从理想的冰面回归到现实的地面,走出问题丛生的“灌木林”。
记者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作为校本研修的三要素,已被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所认同,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已在各地蓬勃开展。但教学改革理念变更愈快,就愈容易出现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偏向。目前,在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以及实施上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顾泠沅
: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将先进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要特别注意解决和走出校本教研开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乃至误区。
就“自我反思”而言,我们现在的一些反思未能摆进自我,缺乏对自我经验的省察,对原有行为的挑战;满足于已有经验认识,未关注与课程理念的差距,有时甚至经反思而倒退;未能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成长。
自我反思需要两个“支架”:寻求自身行为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之间的差距;寻求理想与现实(教学设想与学生实际获得)之间的差距。
就“同伴互助”而言,现在的一些互助没有源于教学工作实际的共同问题,或者不善于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缺乏敞开自我的相互评论,有时是信任为主的支持性环境不够,有时则少了一点互动技巧;止于评论,缺乏教师在实践中推理的行为跟进过程。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应该是: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续改进。
就“专业引领”而言,一些专业引领只谈理论与原则,缺乏案例载体;只罗列现象,抓不住关键事件;只有教育叙事,缺乏穿透经验的理论方式。
专业引领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引导教师学会听中学(文本知识,以听讲为主),做中学(实践感悟,在做中学),听懂以后做出来(明言知识,融会贯通),做好以后说出来(实践智慧,逐步清晰化)。
记者
:今后的项目工作重点将是什么?
顾泠沅
:根据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今后项目工作的重心将进一步聚焦到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上来。主要工作思路是:由前一阶段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延伸到以校为本的课堂教学改进上来;由前一阶段全国84个制度建设基地扩大到依托各省、市、自治区教研机构的全面推进上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