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写作:生命倾诉的高雅形式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4-14 09:28
标题: 写作:生命倾诉的高雅形式
写作:生命倾诉的高雅形式  作者:刘建琼  
  刘建琼,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特级教师,曾任教于湖南省长郡中学。现为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教育类刊物《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校长研究》主编,兼全国青年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特级教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教育意味着一种解放,语文教育中的写作教学便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自我解放。写作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极好的教育历练,其间,自我生命的率真、情趣和责任,处在现实拷问和理想的追问之中,经历汉文字的洗礼从而获得精神升华,生命的质量得以提升。当年,北师大韩兆琦先生讲授《<史记>研究》选修课时充满激情地说:“鲁迅先生评价《史记》,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我说,《史记》是一部饱含着血和泪的悲愤诗。”是的,司马迁的文史地位是写作铸就的。《史记》独占“史家”至尊之位,缘由很多,它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生动地展示了一位史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极其丰富地呈现了极致的言语艺术。其成功之处,不可否认是来自于“发于情、肆于心”的史诗情绪。毋庸置疑,情感本是历史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能寓情于史,将生命的率真、情趣和责任贯注在客观的史实之中,催人泪下。

  由此想来,新课程实施之中,写作教学亦当呵护生命的率真、情趣和责任!

  写作,本就是一种极好的自我教育。在狂欢明亮的瞬间或者忏悔郁闷的时刻,用深沉的文字去记录,应该是最能释放情绪的歌,可以没完没了地唱,让笔尖不辍,从而使言语、行为和灵魂不断地获得砥砺,数次涅槃,心灵终得归依,生命受到洗礼。张文质在《教育的十字路口》中说:“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被许诺的未来发展与幸福的可能性——所有的一切都神圣。”那么,是什么让生命永远温馨?是写作。

  倾诉是人的天性,写作是高雅的倾诉形式。鲁镇的人厌恶祥林嫂无数次重复“阿毛的故事”,从此她只有自己胡想,最后就只有“眼睛间或一轮”,这是为什么?因为她被剥夺了倾诉的权利。为什么毕淑敏在阳光、水、空气、鲜花和笔五种东西只能选一件时,留下的是“笔”?因为写作可以让心变得和顺滋润。假如祥林嫂可以倾诉,也许她的辛酸就是一首首诗歌,心灵也许会亮堂起来,兴许她就不会是那样的结局。简而言之,生活需要倾诉,或是用嘴或是用笔。同时也可以推知写作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可以治疗心灵、思想的毛病,曾经有人倡导“读书治疗”,在这里,笔者倡导“写作治疗”。

  写作就是用言语不断地去调整思想的坐标的过程。坐标调整愈是率真、愈有情趣、愈具责任,坐标值就愈大。肖川说,写作可以提升思想。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体系,思想混沌不开,即使纯洁不杂,也会让人觉得个体生命的疲软无力。思想需要提升,写作当之无愧。思想寄托在山水之间,珍藏在心的深处,彰显于实践之中像一根指南针,就是明证。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人,人类可以以写作释放文明的气息,以真来充实,以善来滋养,以美来感染熏陶,健康而忘我。率真、情趣、责任同在,教育的意义就不会泯灭!

  新课程的作文课堂里,应该有学习者的自我需要、自我探索。学生作为学习者,每一次质疑,都是自我感受和深入认识的新起点;每一次探讨,都需要去把握前人的智慧、他人的思考以及自己的努力和个性;每一次成功,也都有自我的喜悦和喜悦的传递。这样,才是真正的作文引导。一个学生上午第一节课睡着了,旁边的同学叫醒她,让她站起来,醒醒瞌睡。我问她:“为什么昨晚没休息好?”“我昨晚熬夜写完了《边城》读后感,我缺睡眠,”她解释道。“坐下吧!”我平静地继续我的课。课间操时她来到办公室,毕恭毕敬站在我的桌前。我让她坐下,她对我说:“我读了沈从文的小说,想起他的人生,凄美掺和辛酸苦辣,写着写着忍不住就哭了。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最后很晚才睡着。”“好吧!以后还是注意休息!”……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有质感的学习过程。写作有了基础,课堂也才不会是地狱,即使有酸甜苦辣也是炼狱人生。

  经典是生活的提炼,是经过思想过滤的思想,是时代的科学艺术集大成。大师只是代言人,寻找与大师对话的切入口,才是获得交流机会的唯一办法,也是奠定写作高品位的途径。阅读和写作是不同的语文类别,前者汲取,后者传播,后者以前者作为前提,两者相辅相成。缺少经典阅读的写作,不具备继承意义上的传播方式,会显得浅薄。沿着大师曾经的率真、情趣和责任,才会找到更加宽阔的视野;学习经典的叙述经验,自己的率真、情趣和责任才能更好地表现、切实地得到呵护。鲁迅先生就曾经研读俄国文学,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就蕴含了俄文学的滋养,许多大家皆不例外。

  真实而连续的写作,记录生活的感悟。心灵翻涌的过程用写作凝成墨迹,笔尖流动的信息,会让情绪受到感染、思想受到洗涤、人格得到陶冶……写作是心灵净化的最佳途径之一。“真实”和“连续”,怎样实现?第一,可以预设。以学年下期为例,记节日,米兰之香、中秋月明、九九重阳、除夕腊梅……记学习,艺术园地、科技世界、旅游视野、网络影视……记人物,父母亲情、志趣友情、久别乡情……记文字感受,“日”“月”之行、“牧”“本”之初……第二,可以点拨。“米兰”,花香浓烈,秉性高洁;“明月”,记挂千里,遥祝亲人;“夕阳”,登高畅想,晚花醇香;“腊梅”,清新奇崛,白雪之伴。另外,还可以推荐名著佳作、结习作小集、赛才情诗意……有真实而连续的写作,心灵的土壤才会肥沃。(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特级教师 刘建琼)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22日第6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