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吕月琴
时间:
2008-7-14 18:32
标题: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吕月琴
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生命活力的季节,春天也是小朋友喜欢玩乐的季节。感受春的活力、品味春的精神、享受春的快乐是我这两课时连上的艺术课的人文主题,通过听音效、看录像、打节奏、唱歌曲、品旋律、创歌词、画春景等各个活动的设计,让孩子们欣赏春天的美丽,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思想,让学生走进了一个充满春意的课堂。
教学目标:
1
、欣赏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的独特,享受春天的愉悦和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思想。
2
、通过读歌谣《小豆芽芽》、学歌曲《春天到了》,改编《春天在哪里》的歌词和创作集体作业《春》等,学习歌谣的节奏与节拍、感受歌曲的情绪与旋律以及表现春天特有的色彩与事物,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
3
、用录像《春》的播放,用寻找春天、表现春天的活动来贯穿这两堂课,使学生对大自然美丽的春天有真切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提升抓住美好春光好好学习的思想。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等。
学具:打击乐器、作画工具、白纸、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上,第一课时
50
分钟、第二课时
30
分钟。
第一课时
一、听春雷、春雨,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下面老师想给大家听一组声音。听的时候,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声音时的感受。来,闭上眼睛,听
……
教师播放课件:呼呼呼的北风声,轰隆隆的春雷声,沙沙沙的春雨声,清脆的鸟鸣声。
师:刚才听声音时,你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或者是一种什么样情景?
学生回答。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呼呼的西北风仿佛让我们感觉到了冬天的寒冷。一声春雷,又让我们告别了寒冷的冬天,迎来了一个细雨绵绵、生机盎然的季节。小鸟歌唱,万物复苏,美丽的春天在向我们招手了。那么春天在哪里呢?
(
出示课题,并在课题旁打上
“?”
号
)
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吧。
二、寻找春天,感受春天。
(一)、春天的景色。
1
、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2
、师:刚才的一段录像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什么在变化呀?(板书
“变”
)
学生回答。
师: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白天变长了。(板书“天”
)
(二)春天的植物。
师:在这暖洋洋的春日里,植物们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春天植物们生长的样子,以及它们的穿着打扮吧?(板书“植物”
)
1
、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2
、师:
①
春天来了,小草有什么举动呀?(小草探出了头,看看春天有多漂亮。小草好像给土地铺上了厚厚的绿地毯。)花朵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有金黄的迎春花、油菜花,有粉红的桃花,还有
……
学生接着以上的话说。
师: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花,
好像在比谁最漂亮、谁最美丽。春天
真是百花盛开
的季节,你们看就连这些无名的小草小花也跑来凑热闹了。(出示范画“小草小花”)
③
师:
还有哪些植物也在生长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竹笋”范画
。
3
、
师:
春天里各种植物好像在比赛谁长得快、长得高。小朋友,你们愿意学着花朵、小草以及其它植物的样子在春天里争着生长吗?
师: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吹得柳树吐出了新芽,吹得油菜开出了黄花。
沙沙沙沙、沙沙沙沙,细细的春雨下起来了。雨水滋润着土地,土地会说什么?雨水滋润着竹笋,竹笋一节一节拼命地往上长。
教师模仿春风,小朋友用动作模仿春天里的植物。
4
、师: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在沐浴着阳光,吮吸着露水,在争着生长。(板书“争”)
你们看,就连小豆芽也来和植物们争着生长(出示范画“豆芽”)。老师这里有一首描写小豆芽生长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学习儿歌,体会四分休止符,念到四分休止符时可以做一个豆芽生长的动作。
小豆芽芽
X X
|
X X
0
|
小 豆
芽芽 ,
X X
|
X X
0
|
钻 钻
泥巴 ,
X X
|
X X
0
|
钻 了
一会儿,
X X
|
X X
0
|
动 了
一下 ,
X X
X x
|
X X
x
|
钻呀 钻呀 使劲钻,
X X
X X
|
X X
x
|
露出小小 脑袋瓜。
①
让学生打着节奏
念。
②
念到休止符时做一个豆芽生长的动作。
③
心里念,手里打节奏。
④
边打节拍边念儿歌。
⑤
一半学生打节奏、一半学生打节拍,心里念歌词。用儿歌练节奏与节拍,初步感受二声部。
(三)春天的动物。
1
、师:这么美好的春天,动物们也不会闲着。瞧他们都出来了。看,谁来了,教师模仿蛇出洞。(出示范画“蛇”)还会有什么动物来呀?下面就让摄像机去邀请吧(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2
、师:刚才的镜头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动物?
谁上来模仿,让大家猜?
(根据学生模仿的、猜的,教师出示范画“小鸡”、“燕子”等
)
3
、师:小朋友模仿得可真好,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动物都出来了呀?
这么热闹的春天,小动物的心情怎样?(出示一个“乐”字
)
4
、歌表演“春天到了”。
师:想知道老师最喜欢的是春天里的哪种动物吗?头长鼓眼睛,身穿绿衣裳,春天来了她就忙,专吃害虫护庄稼(出示范画“青蛙”)。猜猜老师为什么会喜欢青蛙?
青蛙妈妈从漫长的冬眠中醒来了,面对着美好的春光,它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春天到了”的歌,听
——
(播放歌曲录音出示课件
——
有旋律线的歌词)
小朋友,我们和青蛙妈妈一起来唱吧,边唱边用手在空中划出歌曲的旋律线。
5
、师:青蛙妈妈美妙的歌声引来了好多小动物呢!看,是一群小青蛙,它们在唱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呱呱
呱
呱呱
呱
呱呱
呱
呱呱
呱
又来了几只布谷鸟,它们一边唱着歌,一边在向人们传递春的信息。
x
x
.
|
x
x
.
|
x
x
.
|
x
x
.
║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听着动物们
美妙歌声,春雨也来凑热闹了。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
我们用沙球来模仿沙沙的小雨。
小朋友,我们不妨来开个“春之声动物演唱会”吧。模仿动物叫,最后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初步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练习效果。
以上可结合打击乐器让学生练习三条不同节奏型。
(四)春天里的人们。
师:“春之声动物演唱会”还在进行着,动物们是多么地幸福与快乐。可是布谷
鸟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会场,它呀忙着催人们快快播种。那么春天里的人们在干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继续观赏。
1
、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2
、学生回答春天里人们有哪些活动?
3
、板书“
勤
”。
农民们在辛勤地劳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朋友不仅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光、体验春天的美好,小朋友还要抓着春光,发奋读书,勤奋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栎梁之才。
三、创编歌词。
1
、师:通过刚才的一翻活动,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呀?
那能不能用歌声来回答。春天在那
……
2
、创编歌词。
这里有
……这里有……还有那……
3、根据自己创编的歌词进行歌表演。
四、春天我要对你说句话。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你想对春天说句什么话呀?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
1
、教师在黑板上快速画一棵冬天里的大树,请小朋友来帮它找回春天。
师:小朋友,在我们找春天,唱春天,体验春天的快乐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住着一位大树爷爷,去年,他害了一场病,身体不再像以前那样硬朗了。他呀全然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还在昏昏欲睡。小朋友,我们要不要来唤醒老爷爷?让他也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呢?你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2
、学生回答。
3
、师:老师也
请来了几位春天的使者,不过,急急忙忙地,他们还没来得及穿上春装呢。(
教师出示:树叶,小鸟,蜜蜂、蝴蝶、磨菇等)我请几位小朋友帮助他们穿上春装。下面请小组长把老师准备好的画纸发给你们组里画画慢的同学,顺便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其它的小朋友可以用画纸、彩笔、剪刀等邀请春天里的朋友们来,等一会儿我们要比哪一组邀请的朋友最漂亮,最先唤醒老爷爷。
二、学生用画笔描绘春天里的万物。播放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三、作业展示。在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老爷爷醒来了,他睁开眼睛,看着这明媚的春光,高兴地笑了(教师给大树画上笑的表情)。
四、春天的寄语。
师;面对着这样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春天,老爷爷高兴极了。朋友有的为他念有关春的古诗、有的说有关春的名言和祝福。小朋友,你们也想说吗?
学生背古诗《春晓》、说
名言和祝福等。
五、课后拓展。
师:春天是多么地美好呀!小朋友们,让我们课后和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大自然,寻找美丽的春天,用手中的彩笔、用家中的摄像机、录音机留下春天美妙的身影吧。
教后反思:
这是两节连上的艺术课,用生动的视频录像贯穿教学过程;用春天在哪里,我们来寻找春天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者的角色,自主地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春天的快乐、品味春的思想。前一课时内容比较多,我就将其设计
50
分钟,后一课时设计成
30
分钟。
说春天、唱春天、演春天、描绘春天,本课融语文、科学课于一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和体验,课堂始终充满着欢声笑语,这样的课堂就像春天里的和风细雨,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在这样春意盎然的课堂里学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将会不断地整合与发展。
本课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天气 变
植物 争
动物 乐
人们 勤
《春天在哪里》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2005
、
4
)
[
本帖最后由 吕月琴 于 2008-7-14 18:45 编辑
]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08-7-17 10:17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