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把 孩 子 看 作 孩 子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4-30 08:57
标题:
把 孩 子 看 作 孩 子
把 孩 子 看 作 孩 子
范守纲
“把孩子看作孩子。” 这是卢梭(1712——1778)的一句警世名言。它回响在世界现代教育史上二百余年,读来至今仍让人怦然心动。卢梭是法国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集中阐述了“返归自然”的教育理论。这句话就出自这本书:“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人生的秩序”,这里是指人的成长顺序。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以年龄分,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客观地反映了人的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规律。教育应顺应这一规律。因此,这是“人生的秩序”,也是教育的秩序。
卢梭说:“把孩子看作孩子。”这句话初听似乎简单,其实含有深意。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特点是单纯,好动,喜变,好幻想,好尝试,却又缺少判断力、坚持力和自控力。他们在成长中,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同时,又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表现出缺点,甚至犯错误,但孩子的“过失”不同于成人“犯错”,不是存心,而是无意。正是在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中,他们健康成长。“看作孩子”,就是正视和尊重“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导”是有目标的,为了达到目标,把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势”至为重要。
而现实中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每每反其道而行之。这在卢梭时代就有种种表现。常见的是,教育者不“把孩子看作孩子”。在他们看来,孩子不是天真烂漫的生命体,而是任人摆布的“宠物”、“产品”,他们“用各式各样的东西把孩子围起来,预防他受到任何伤害,以致他在长大后一有痛苦便不能应付。”再者,他们又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强求孩子。不把孩子看作孩子,而是把孩子“看作成人”。卢梭说:“当我看见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缚之中,硬要他们像服苦役的囚徒似的继续不断地工作,我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儿童期、青少年期是必经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自然发育、成熟。卢梭警告说:“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可见,不“把孩子看作孩子”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再看当今的教育现状,时隔247年(《爱弥儿》发表于1762年,)卢梭“把孩子看作孩子”的呼吁声犹在耳,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君不见,一个个小学生,书包沉沉,负担重重,蹒跚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是谁把他们一个个圈进形形色色的“辅导班”中,甚至连节假日也不放过?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充塞于耳。学生没有乐趣,没有成长的自信,“孩子”那里还是孩子?
作家郑渊洁说:“‘自由发展’的核心就是符合孩子自然天性的成长节奏……孩子是未来新世界的缔造者,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成人话,办成人事,那个国家的成人就会说孩子话,办孩子事。”(《勃客郑渊洁》诚哉斯言!危哉斯言!
(稿源《语文学习》2009年第1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