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5-16 22:47
标题: 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
在共和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刚刚搞完一轮实验的时候,全国小语会在夏都西宁开了一个很好的会。这次会议顺利地完成了理事会换届选举,围绕语文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诸如,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进行了专题研讨和大会交流,我们还听取了学会秘书长陈先云作的工作报告,中国教育学会郭振有副会长作的“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的报告,研究了学会工作。尽管会议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无论从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来说,还是从学会系统深入进行课改、教改来说,这次会议都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家知道,全国小语会是成立较早的民间教育学术团体,在中国教育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已经走过了27年的光荣历程。昨天先云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向各位汇报了工作。学会做的每一件事,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学会理事的辛勤工作,离不开小语界专家、各地教研工作者的热心扶持,离不开广大一线校长、老师的大力支持。请允许我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向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请允许我代表刚刚产生的第七届理事会向各位做出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重托,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强研讨,多做实事,和大家一道,为提高我国语文教学效率,为提升亿万小学生的母语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也真诚希望,全国小语界的专家、同仁,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下面围绕“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的话题,讲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课改以来,语文教育理念更新,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学校、一些地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整体上说,语文教育距理想境界,仍相差甚远。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先说费时多,收效微。吕叔湘先生30年前所言“中学生语文大多不过关”问题依旧。近年又有人提出尖锐批评: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用了16年的黄金年华,却不及旧时只读了几年私塾的童子那样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更遑论在经史子集里的较量了!此说虽有些言过其实,却振聋发聩,令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汗颜。一些专家、教授对学生语文能力不强也深表忧虑。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长,在对课改实验区调研后坦言:中小学生使用的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局限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这已影响到学生思维的丰富性、缜密性。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一次访谈中指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不足,大学生写论文时病句连篇,知道有错,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再说负担重。2006年11月8日《中国教育报》披露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县中的调查结果:37%的教师、58%的中小学生认为“负担重”或“过重”。另一项对北京、四川、山西、澳门四地中小学生课外生活调查显示:四地中小学生与同龄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仅为国际均值的4%,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仅为国际均值的3.6%,运动时间仅为国际均值的15%。我国许多地方中小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运动少、社会实践少。学生往往为了提高几分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受到压抑。相当多的小学生已没有快乐的童年。玩,是儿童的天性,是不可或缺的课程”,是成人后值得回味的最快乐的经历。玩,可以教人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共事,玩甚至可以玩出大名堂。出现上述“三多三少”的问题,作为主科的语文教学难辞其咎。中小学语文,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效果却大不如人意,师生幸福指数不高。教育部发布的200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足以说明“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那造成中小学语文教育“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类是教育外部的、社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社会上弥漫着“唯念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和“唯大学毕业才能有好工作”的用人观。另一个是英语教育不断升温,母语教育不被重视。“教育应试化”已经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既不利于各种专才脱颖而出,又难以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我们培养出的下一代,很多人只会应试,他们丧失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这样的人难以担负起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任,难以使中国民族对人类继续作出有影响的重大贡献。英语教育的不断升温,已经和仍在削弱母语教育。在小学一年级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不仅错失了学习母语的黄金时间,而且透出了对母语缺乏自信,对母语、对祖国热爱之情的缺失。过早学习外语,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从提高民族自信心来说,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来说,还是从语文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来说,母语教育必须加强,不能削弱!著名语言学家兼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强调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我们都是搞语文的,都有责任捍卫母语教育的基础地位,为了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大力加强语文教育。
首先,每实行一次课程改革,语文授课时数就来一次“减肥”“瘦身”。建国以来,小学、初中阶段语文课时最多的时候是上个世纪60年代,占总课时的38.43%。此次课改课程计划规定,小学、初中语文课时仅占总课时的20%—22%,减少了16个百分点以上。小学是学习母语的黄金时期,小学课时少,学不好,很可能注定一辈子不会有很高的语文素养。
其次,是语文课程内部的原因。比如,语文课程的定位不十分明确,没有具体的、刚性的课程内容目标,教学不甚得法,等等。课程内部的原因是内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要全社会摒弃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坚信学生人人有才,人人可以成才,营造培养创新人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育人环境,并且渐渐形成传统。宽松的、尊重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培养专才、创新人才,有利于将人才观、用人观,从“唯学历论”转为“唯能力论”。
二要修订好《语文课程标准》。要着重充实课程内容目标,明确各年级、各年段的课程内容,使教材编者和广大教师十分清楚教什么,哪些是“基本口粮”;教到什么程度,应达到哪些基本要求。这样,可以避免“教语文就是教课文”,可以减少在教学内容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语文也像数学那样,成为学习内容有很高的确定性的课程。
三要加强语文教育理论层面、战略层面的研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多看名师的课,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很有必要,但远远不够。改进教法,只是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事,还有更大的、更宏观的事,需要我们思考、研究。我在很多年前就讲过:我们对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做得很不够,研究水平也不是很高。我们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甚至是已颇有影响的一些教学流派,尚属经验型的,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在教学层面、战术层面研究的比较多,在课程层面、战略层面研究的很不够。“两个很不够”,导致我们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往往“治标不治本”。即使是“治标”,也往往是摇来摆去,走了不少弯路。
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就“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多作一些战略研究、理论研究、基础研究。
比如,语文课程的性质怎样认识和表述更加科学?为什么在实践中把语文课要么上成政治课,要么上成常识课,要么上成文学课,要么上成人文教育课……能否把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得十分科学、十分准确,从课程性质的层面确保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比如,语文课程目标怎样表述才能做到更加科学、系统,有比较强的操作性?现行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究竟是什么关系?怎样避免在执行时面面俱到或彼此割裂?怎样在目标中更加突出学科特性,体现能力层级?使年段(年级)目标真正成为编写教材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评估教学的依据。
比如,语文教学内容究竟有哪些?这些内容怎样组成循序渐进的系统?我以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当是由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组成的内容系列,应当是由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以及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组成的内容系列。
比如,指导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应当是哪些?传统教学理论哪些是必须继承的,外国的、本土创新的理论哪些是应当借鉴的?要进一步总结、梳理、发现、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既不能数典忘祖,也不能盲目排外。
再比如,我们还应当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整体的思考:小学语文教育有没有更经济、更有效的培养思路?怎样更加牢固地打好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做到既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四要从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做长远谋划,进行整体、配套的改革,力争把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办成世界一流的母语基础教育。
在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于游戏之余,利用新编的高质量的韵语读物,用一年时间,在读读、背背、玩玩中,认识2000个左右常用字,只认不写。据说,犹太人在小孩刚会说话时就教他诵读《旧约》,到5岁时便可以记住全部《旧约》。中国的儿童不比外国的儿童笨。与其在学幼儿英语上花时间,不如从韵语读物中识一些汉字。如此,既识了字,又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养成教育的启蒙。这样,小学生一入学便可进入利用汉字阅读。这一举措可以解决因为识字慢拖了阅读后腿的问题,使母语阅读起步不比外国儿童晚,使中国孩子的母语学习不再输在起跑线上。退一步说,幼儿园不安排识字,识字仍旧从一年级开始。其实可以有多种办法,包括上面提到的从韵语读物中识字,完全有可能在一年之内认识2000字。那么,进入二年级就可以利用汉字阅读,也要比现在至少提早了一年。
与外国相比,我国小学生阅读不仅起步晚,而且阅读量太小,要求也低。据统计,我国小学生的阅读量仅为美国小学生的1/6。解决的方法:一方面大力改进阅读教学,坚决地革“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的命,把课文当作例文,加强自学,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时空还给学生,不自学不开讲,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少讲或不讲。阅读教学的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有非常大的改革空间。另一方面,将省出的时间用于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把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小学六年,在课上完成150万字的阅读量是不困难的。
从一年级起,按照写字规律严格训练写字,只求好,不求多。建议每周专设一节写字课(上个世纪50年代教学大纲规定:一二年级每周三节写字课,三四年级每周两节。每天在校有固定的练字时间(如,早晨、中午)。先写单字继而写词语,先硬笔后毛笔,由描到摹到临,认真训练,做到人人写一手规范字、漂亮字。
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上无拘无束地交流,在生活中主动交际,有话就说,有问题就问。由敢说、爱说到善说。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到社会需要、生存需求的高度来认识。不管考查不考查,都把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当作自己的责任。使每个学生敢于当众发言、当众交流,学会倾听、讲述与应对。
要从低年级就注意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由写句子、写话到习作,再到根据需要随时动笔,使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老师坚守“求真、真诚”的作文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话,作文始终抱着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持续地进行广泛阅读,他们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和自信心,有写不完的内容;如果老师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生活文、个性化作文,他们就会用童言童语写出童真童趣,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
此外,语文教育还要落实“大语文”“生活语文”的思想。
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譬如,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在生活中练笔,在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使语文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运用语文中享受语文、享受生活。
要把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外学习成果,作为教师份内的责任。因为母语学习真的是“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有专家说,学生课内得之于老师的占三开,得之于课外自学的占七开。母语学得好与坏,课外占据大半壁江山,老师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还要引导学生向自然、社会学习。教师不但不应当以种种理由把学生同广袤的大自然、同沸腾的现实生活阻隔,而且应当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拥抱社会。开阔的视野,亲身的体验,绝对有助于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有很大的空间,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大有希望。我们除了恳请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加强母语教育,在教学时数上给予保证,在“基本建设”(如,研制“小学生常用字表”,创编供识字的韵语读物,编写满足150万字阅读量、体现阅读经典的《精品阅读》读物)上给予扶持以外,我们希望语文界的同仁们,要以“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为己任,不仅继续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而且在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建设上动脑子,走出一条省时高效地进行语文基础性教育的路子。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尽早实现这样的语文教育理想。
在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之际,讲了上述自以为重要的话,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研究、实践与创造。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