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握住快乐的金钥匙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5-28 21:07
标题: 握住快乐的金钥匙
握住快乐的金钥匙作者:方 方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的隐性杀手。“心病还需心药医”,掌握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是防治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作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排解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的经验,文章介绍的“合理情绪疗法”,简便易行,希望对有关教师有所助益。
  
  一
  
  教师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它本应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然而,笔者2000年5月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县小学教师进行大样本测查,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小学教师至少存在某一方面的精神症状,有四分之一的小学教师存在五方面以上的精神症状,其中有少数教师程度已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了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使得教师成为越来越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使得教师成为越来越令人心力交瘁的职业。这种尴尬使不少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类似“心理感冒”的一种“亚健康”状态中,不仅导致早衰甚至早逝,并且弥漫性地投射到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目前要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在短期内大幅度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是不大可能的。在外界条件无法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教师自己是否就无能为力了呢?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帮助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缓释,自我放松,自我成长,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出于一种“帮人自助”的神圣使命感,笔者和同事一起在城镇、农村、山区各选择一所学校,进行“教师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行动研究。
  我们提出了一些支柱性的口号:
  “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压垮;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
  我们把可读性很强,操作性也很强的心理健康自学材料发给教师,要求他们自学、自省、自悟;
  我们每月一轮顶风冒雨深入三所学校作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我们布置教师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做书面认知作业;
  我们要求教师睁大眼睛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快乐;
   我们让教师根据不同的情绪困扰开展小组讨论,在交流与合作中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人际交往,解决共同问题;
   我们要求校长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心理气氛;
  我们建议各校最好形成一种制度,让教师经常参加文化休闲活动,为教师创造一种放松身心、开放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
  国内许多研究表明,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是中国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负担过重,职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过大,应激反应过频以及学校办学条件欠佳等原因引起的。这些当然都是事实!但是,在我们开展研究的两年时间里,这三所学校的各种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但是由于被试教师学会了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减少了很多应激反应和心理冲突,减轻了很多心理压力,对用SLC-90和16PF两份心理测试卷的相关样本前后测统计的检验表明,教师的精神症状明显减少,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二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外在的教育性、预防性心理干预和教师的自学自省自悟,唤醒教师心理自我保健的强烈意识,引导教师自行解决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这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这条途径为什么能够如此显著地增强教师心理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呢?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始终建立在一个强大的心理学理论支柱之上:“合理情绪疗法”。
   “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把这句话作为其心理治疗理论的起点。他强调人的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主宰作用,认为,人们往往不快乐,是因为被“绝对化倾向”、“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认知束缚了心灵,导致了情绪困扰。要想从灰色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用合理信念来取代不合理信念。而他的ABCDE操作模式是解决情绪困扰的有力武器。
  所谓ABCDE操作模式具体是指:A.发生的事件(应激源);B.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C.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反应;D.劝导干预;E.效果(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消失或减弱)。
  举例说明。我们发现某位同事最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寝食难安,面黄肌瘦,容易发火,对学生偶有体罚。(这是C,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我们问他原因,他说,妻子患了晚期胃癌,如果手术治疗肯定人财两空,可是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走过这么多年,怎么忍心见死不救?妻子要是撒手西去,我的家庭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办?我还怎么活下去?(这是A,外界负性事件)
  同事的言下之意:造成他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原因是“妻子患了不治之症”(A)。可是根据合理情绪疗法,事件A不能直接导致不良反应C,是人们对事件A的认知评价中的不合理信念B引起了情绪困扰C。上面这位教师要想摆脱困扰,应该怎么办?显然,A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很难改变;只能通过改造不合理信念B来改变情绪和行为C。这一步就是D:把不合理信念B(绝对化倾向,把妻子患病感受为糟糕至极,天塌下来一样等)挖掘出来,进行自我劝导、自我辩解,用正确合理的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出现结果E: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理智地看待妻子患病这件事情,不良情绪和行为逐渐消退,心理恢复平衡。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和被试教师一起寻找各种已经或可能引起教师情绪困扰和行为异常的负性事件(A),包括来自教师职业的、来自调皮学生的、来自家长的、来自竞争的、来自人际交往的、来自家庭的。我们组织教师按A的不同类型,进行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着用ABCDE操作模式进行心理调节。
   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教师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
   如,无论在问卷调查还是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不良情绪最多的是来自学生。我们将“主要烦恼来自学生”的教师进行再分组。各小组教师你一言我一语,运用ABCDE模式进行心理调节。
   A(负性事件):班里有些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总是拖欠作业,因此成绩总是不好。
   C(情绪和行为反应):苦恼、生气、不平、焦虑、伤心、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恐吓,偶有体罚。
  B(把貌似合理实则不合理的信念挖掘出来):
   ———学生应该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这么不听话,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我的挑衅和蔑视;
   ———班里的后进学生比别班的多,也更差,太不公平了,运气怎么这么差;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没本事,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考核成绩;
   ———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是成效不大,自己真是太没用了,简直一文不值……
   D(自我劝导、自我辩论,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
   ———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也有个别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倾向);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要是因为没听懂,自己的教育也许存在问题;要是因为贪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是他们也能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就不成其为孩子了。况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那时重多了,他们的玩耍和童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情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公平是相对的,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绝对公平。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有成绩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我班独有的现象。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班里,对其它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说体育好、爱劳动、乐于助人、讲义气等),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克服“以偏概全”);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效果不显著,也不是毫无效果,有几位不是有了明显进步吗?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自己也不是一文不值,有的方面曾经受过领导的表扬,自己还是很有价值的(自我效能感);
  ———即使真的一点效果也没有,但是自己也尽到努力了,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对这几位学生的作业要求。(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E(效果):心理恢复平衡,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消除或缓解了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诸多不良情绪,心情舒畅,饮食和睡眠情况明显改善,并与后进学生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三
  
   上述案例证明,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中小学教师冲破心理牢笼的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法宝。回味上述案例,可以发现以下事实: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负性事件引起的不良情绪,关键是两条:第一是挖掘出自己对该事件认知评价中的所有不合理信念B;第二是要用正确合理的信念来代替不合理信念B。一旦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诱发事件的看法,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不良情绪和由此引起的不良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运用ABCDE模式,挖掘不合理信念B,这是第二位的,短期内可以学会,而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认知才是第一位重要的,非得长期自我修炼不可。
   换句话说,我们要想对症下药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这个良方,来对自己进行心理自助,不仅要掌握ABCDE模式的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用理性的、睿智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是说,要有合理的认知。
  合理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错误的认知是导致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不合理认知不仅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必然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避免错误认知对情绪的困扰,必须在头脑里牢固地树立起许许多多正确的认知观念,一旦需要,立即从头脑里闪现出来,调动起来,作为强有力的武器,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
  对教师来说,至少必须牢固树立以下正确合理的信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
  教师观的核心是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至少应该包括:
  一是要把学生当人。学生既然是人,就有人格尊严,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教师必须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就有差异,十个指头有长短,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悦纳这种差异;允许学生优秀,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成绩好的学生是可爱的,暂时落后的学生也是可爱的;听话的学生是可爱的,淘气顽皮的学生也是可爱的。这样,就有可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享受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二是把孩子当孩子。学生是人,但这种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不管他的个子有多高,块头有多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是美丽的错误,是教师年轻时也犯过的错误。我们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在师生友好交往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是把学生当学生。学生是人,是孩子,我们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放弃严格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终极的功能是为年轻一代的幸福服务,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今天的幸福负责,也要为他们明天的幸福、一生的幸福负责。这样一来,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滋润剂。
  (二)树立崇高的职业观,学会悦纳教师职业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是把它作为一个养家糊口、获取工资报酬的饭碗,还是把它作为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职业境界不同,在心中引起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种天底下最痛苦的职业,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解决纠纷,既是消防队长又是派出所长,既是领导又是保姆,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背痛,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有时还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无理取闹,如果有机会选择,下辈子再也不当教师了。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5-28 21:07
2004年教师节受到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年轻时放弃大学教授不当,放弃教育部官员和全国妇联官员不当,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长达61年,至今仍以83岁高龄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她耳聪目明,精神抖擞,兴致勃勃,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还是其乐融融。白岩松问她何以能这样,她说看到那么多孩子健康成长起来了,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而且他们都得到了幸福和快乐,因此自己就感到十分幸福和快乐。
  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境界。当你把教师职业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是一个饭碗时,当你把教育岗位当作一种创造性地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种负担时,我们就会像霍懋征一样,在工作中得到欢乐,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职业倦怠,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如果不注意自我调节,为师之初的兴奋感和新鲜感很快就会被心力交瘁和烦恼苦闷所替代,到了一定年限,职业倦怠———一种弥漫性的消极情绪就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教师的心灵:过了暑假盼寒假,过了寒假盼暑假,教育教学工作演变成被动的应付和痛苦的煎熬。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当教师还有什么快乐幸福可言?教师又怎能做到身心健康?
  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快乐的眼睛。教师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工作,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就在所谓单调重复的生活中,就在所谓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假如我们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学校,看学生,看生活,看世界,那么,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常常保持新鲜感,我们就会使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就会把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么,对我们来说,每一次日出都会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儿都会像玫瑰花那样温馨,每一节课都会像毕业实习课那样新鲜,每一个学生都会像小天使那样可爱。
  请试试:把每一个教案当作一首散文诗来写,把每一次晨间谈话当作一次讲演来做,把每一节课当作一台精彩的节目来演……
  假如没当过班主任,主动要求当一次试试!你当然得准备吃苦受累,但是在与学生的友好交往中,你能获得许多以往所享受不到的纯洁高尚的人间情感;
  假如没上过公开课,争取上堂观摩课试试!在准备过程中你也许会紧张忙碌,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小应激,但是却能让你经历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的喜悦!
  假如没做过教育科研,申报一个课题试试!教育科研是复杂的、辛苦的,需要奉献精神和创造激情,可是饱尝了创造的艰辛之后,当你在教育科研领域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这种成功喜悦是任何世俗的名利地位和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它会让你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优秀的、独一无二的,这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就像一剂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滋润你的心田。
  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高度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一种高尚的劳动没有理由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
  (四)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
  多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笔者认为,幸福虽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却可以从自己心底里找出来。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认识,不同的主观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在你的内心唤起的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全在于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苦和乐是相对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快乐不快乐常常取决于你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陷入思维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和快乐,此所谓“作茧自缚”。教师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开心理枷锁,才能让心灵重见天日!
  如何才能走出这些思维陷阱呢?
  1.摈弃不合理的比较方式
  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之妙法也。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者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者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者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者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者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者自乐。”
  苦恼之源常来自于不合理的比较方式:报酬总爱与比自己多的人比,地位总爱与比自己高的人比,生活水平总爱横向比不爱纵向比,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越比越憋气,越比越不平,越比越悲观,越比越失望。
  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也往往是合理的比较方式,比下有余则越比越有余:
  当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与下岗工人相比;当学校发那些“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待遇时,跟其它省市发不出基本工资的教师相比;当别人评到职称而你“屡战屡败”的时候,与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相比;当别人无德无能却青云直上,而你虽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你拉磨的时候,跟古今中外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相比,并在“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如中品味人生其乐无穷的韵味。
  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别人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有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们家庭比他们的和睦,甚至我的父母将我降生在南方这鱼米之乡,比那些出生在风沙弥漫的、终年积雪的、滴水贵如油的、常发洪水的、常闹地震的地方的人们强一百倍、一万倍……
  这在心理卫生学上叫做自慰,在西方国家叫做酸葡萄精神,在鲁迅笔下叫做阿Q精神。我们曾经以为精神胜利法是自欺欺人,其实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看,它使人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调节,在不幸的处境下求得心理平衡,获得愉快幸福的主观体验,这有利于身心健康。想想十年浩劫中,多少老前辈就是凭借着精神胜利法战胜了人生的磨难,坚强地活了下来!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是潇洒的,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甜的狐狸是苦闷的;阿Q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谁都可以欺侮他,要不是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一套精神胜利法,说不定在被砍头之前早就精神崩溃了!所以当我们看到世上不如意事常有的时候,用一用这种方法未尝不可。
  2.克服情绪恶性循环
  原本情绪就不好———尽量往坏处想———情绪越来越坏。这就是导致一些人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方式。
  一位校长事先没有打招呼就坐在教室里听某个教师的课。这位教师开始没发觉,讲得好好的,待他发现校长在听课,情绪开始紧张,语言表达也不流畅了。他想:“我太紧张了,课讲糟了怎么办?校长会怎么评价我?会不会在大会上批评我?我以前在校长心目中认真工作的形象会不会被破坏?会不会影响我评职称?……”结果造成了情绪的进一步紧张,这节课就真的整个儿讲砸了。接下来,这位教师又整天为自己这节课的失败而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乐趣。这就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研究表明,人一旦陷入了情绪恶性循环,恶劣的情绪就会笼罩他整个的生活。不仅如此,这种恶劣情绪还会传染。在一个家庭中是这样,一个办公室里也是这样。要使自己幸福快乐,必须想法战胜恶劣情绪。办法有三:
  一是转变世界观。遇事不要过于敏感,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细小问题扩大化,个别问题普遍化。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待人处事豁达大度一点,这是一项心理自我修养的基本功,必须长期修炼。
  二是采取一些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设法解决产生恶劣情绪的问题;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妨自我酬劳一番,如去饭馆美餐一顿或去逛商店购物;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想一想还有处境比自己更差的人;把自己当前的处境和过去比较一下,尽量找出胜过过去的地方等等。总之,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不要让自己被烦恼所困扰。
   三是做快乐作业。我们实验点校老师的心理认知作业之一就是:睁大眼睛在身边寻找快乐,对不快乐的事情视而不见,把快乐的事情找出来,写下来,经常看看。以下是浦阳二小潘老师写的一份快乐作业:
  (1)今天我开心极了,本学期高教自学考试的所有科目都通过了。
  (2)晚饭后随心所欲地选看那么多频道的电视节目,这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心里舒畅极了。
  (3)“六·一”儿童节晚上去看学生文艺演出,女儿那可爱的舞蹈动作让我开怀大笑,整个晚上我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4)批改学生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他们的作业做得这么清楚,这么认真,正确率这么高,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5)今天是星期六,天气晴朗,鸟儿一大早就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又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吃过早饭,我带女儿上儿童公园玩,我们一起坐飞机,骑空中自行车、坐火车……玩得好开心哦!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6)今天晚上丈夫回来了。晚饭后我们靠在舒适的沙发上,各自聊着道听途说的新鲜事,相互之间有说不出的默契。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里,拥有这样一位情投意合的丈夫,我真是太幸运了!
  (7)晚上,看书累了,女儿给我跳起了刚在学校学的儿童舞,看着她那胖乎乎的身子和滑稽可笑的动作,我笑得乐不可支,工作学习的疲劳一扫而光。
  (8)由于忙,好久没回娘家了,今天妈妈带着小外孙来看我,我非常感动,也非常高兴。
  我看潘老师的快乐作业也越看越快乐。潘老师找到的这些快乐,谁会没有呢?只是平时视而不见,司空见惯罢了!假如我们人人都能像潘老师那样,从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寻找快乐,发现快乐,谁又会缺少快乐呢?
  3.不要钻牛角尖
  爱钻牛角尖的人思维是单向的、封闭的、形而上学的、经验型的、求同的、定势的。他们一年到头过得很累,不是跟别人较劲,就是跟自己较劲,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过得一点也不快乐。他们遇到的最大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由于偏执、固执,容易出口伤人和沟通不畅,他们很难与人建立积极有效的人际关系,同事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领导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不敢委以重任,他们也许因此失去很多机会。
  尽快从牛角尖里跳出来,学会心平气和地、宽容地、留有余地地、全面客观理智地看问题,才是健康人生的上策。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