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我以诗人圣野的儿童诗《神奇的窗子》和严友梅的《打开小窗》为精读诗,加上多首小诗、散文的朗读、品味、想象并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训练,感受风儿、花香、阳光、绿色破窗而入的神奇,感受窗中风景的美妙。而后在空灵的伴有雨声的音乐声中,我背诵茅盾先生《天窗》的片段,把儿童带入神秘、梦幻的夜空,想像自己“飞出天窗,看到、听到、想到”的奇幻画面,想像自己和星星月亮玩耍的情景,这时的“天窗”已经成了孩子们心儿自由飞翔的进出口了。窗儿不仅让风景进来,也能让自己的心儿飞向遥远的国度。接着,我追问“窗”字是怎么来的?窗的古文字是怎么写的?表示什么意思?以前的“窗”就叫“窗”吗?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的描画猜测,享受古人的造字意趣,“囱”和“牖”字的出现,以及“在墙为牖,在屋为囱”的说法,给了儿童无限的审美趣味。集体吟诵古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帆影多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等等,尤其阅读明代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屋内古琴,窗外绿竹,小小的窗儿,让绿意漫进来,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仿佛流动着一种节奏和旋律。这种静与动,情与景,空与灵,虚与实的美的现象,推开了儿童心中的文化之窗、文学之窗、艺术之窗。正如老子所说:“不出户而知天下”,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矣”。这种极富我国民族特色的窗文化,让每一个儿童多了一双文化的眼睛,相信孩子们以后看到窗,读到窗,会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会用一种文化的眼睛去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