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写作羊皮卷》读后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6-17 16:13
标题: 《写作羊皮卷》读后
《写作羊皮卷》读后
顾之川
  原来在我的印象中,四川射洪有两样最有名。一是诗,二是酒,这里出了唐代大诗人陈子昂,他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沉雄悲壮,风骨高古,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激情昂扬。这里又是“沱牌”“舍得”等名酒的故乡,尤其是“舍得”,让人于把酒临风、酣快耳热之际,体悟《孟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的人生哲理。诗与酒在这里的完美结合,不仅是精神与物质的融会贯通,也使射洪名扬天下。前几年我与几位同事曾到射洪做过新教材的回访与调研。今年春节前,又随四川省教科所的段增勇先生故地重游,并且访问了素有“百年名校”之称的射洪中学。也正是那次愉快的射洪之行,使我认识了射洪中学的许政老师。最近,许老师把他的《写作羊皮卷》书稿发给我,希望我写篇序。因为前述的两次机缘,我便也乐于从命。
  初步浏览许老师这部书稿以后,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实用性。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写作教材和有关写作的图书也很不少,但写作教学却一直未能尽如人意,甚至作文成了不少中学生的“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之一。本书从写作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选材剪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到表达方式上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指导与实例点评结合,写作理念与写作技法兼顾,一招一式,娓娓道来。所用材料多数源于作者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经验总结,原汁原味,鲜活生动,而且屡试不爽,行之有效,相信能给中学生朋友带来多方面的启示,消除对写作文的“畏惧感”。
  二是针对性。在中考、高考仍是我国目前中学教育“指挥棒”的情况下,“应试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无法回避也不必刻意回避的话题。所谓“素质教育”,按我的理解,一个人如果真的具备了比较高的素质,那他一定不会害怕考试。相反,人生能有几回搏?他会乐于在考场上临场亮剑,一试身手,以检验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本书紧扣中考、高考作文的实际,对考场作文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失误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既有习作实例的展示,也有写作方法的点拨。特别是作者总结的“得法教练,得道训练,得益历练”,三“得”三“练”,指点考场作文的关键,切中作文教学之肯綮。相信学生一册羊皮卷在手,考试时定会沉稳不慌,舍我其谁,决胜考场。
  三是可读性。本书在编排上从写一人、写众人,写一事、写数事,写话题、写材料等方面进行点拨,同时还关注学生平时较少措意的应用文、短信、游记等题材,把听说读写用的优良传统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力求“招招式式心凝聚,枝枝叶叶总关情”。尤其是手机短信,既是一种时尚的“拇指艺术”,又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运用与语言表达实践,更是一种新颖的写作形式,相信每一个中学生都会感兴趣。尽管书中有不少表述尚待斟酌,但这些内容,无疑会使本书切合中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而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由此引发了我的两点感想。第一,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可以启发引导,甚至诱导,但是决不能“越俎代庖”。教师的作用在于激趣、引领,促其养成“多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并且乐于记录下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对事物的所思、所想与所感。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一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有了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不管是胡思乱想还是真情实感,他们就会呼之欲出,不吐不快!这时的写作也就成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第二,在当今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做老师不容易,当一个好老师更难。个中甘苦,冷暖自知。许老师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及指导学生写作的实践,把学生在各地报刊上发表的优秀习作编成《雏鹰集》,相信当时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对许老师自己也会是一种鞭策。现在他把自己多年来对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更是可喜可贺。胡适当年曾说过:“发表是吸收智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除传统的纸质媒体外,我们还有维基、博客,还有互联网。我们“吸收智识和思想”的空间更大,天地更广。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了。
  是为序。
                       2009年9月17日
                     于京东大运河畔之两不厌斋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