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由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6-20 14:34
标题: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由来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由来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文慧  2010年06月12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为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
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2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3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的第4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YI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CULTURAL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色彩为金色,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标志核心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饰图案。有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

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申办制度
自2005年确立文化遗产日以来,国家文物局每年都在文化遗产日前后,倡导全国各级文博机构组织面向公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目前国家文物局建立了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申办制度,每年与主场城市共同举办活动。首届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2009年在杭州成功举办,苏州接过了“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大旗。今年“文化遗产日”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人人参与”,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拓展到目前包括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初步查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至2009年评定并公布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49项。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逐步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国已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今年5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