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如何建设好一个教研组[z]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6-21 08:36
标题:
如何建设好一个教研组[z]
如何建设好一个教研组
——
基于对一小学英语教研组的个案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研组是落实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阵地。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笔者作为一名教研员,选取了本区一所小学的英语教研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研组的个案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某一教研组的研究,了解教研组的建设情况,掌握教研组的工作状态,梳理出建设一个优秀教研组的条件、途径、方法等,为其他教研组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教研组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一次,教师们聚在一起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反思问题并找到相应对策。同时他们根据课堂需要共同制作教学中所需的各种教具。上公开课前,教研组内要讨论试教很多次,上课教师能得到很多组内成员的金点子。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既有教育理论和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优秀教师或教研员的讲座,又有组内教师的听课评课、外校优秀课例的分析、校外的教学交流活动等,教研活动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有序、有效的教研活动,使得组内的教师及时分析,加强总结,把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教研组以
“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为主题展开课题研究,在小学英语活动课模式和故事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该教研组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要建设好一个教研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建构坚实的职业身份认同感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所认为的,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除了情感、精神上对教育的投入,教师还要重塑个体完整的身份认同。教师要努力地从
“
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
”
的职业状态向
“
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
转化。
加强集体教学效能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
从微观角度说,改变教师的教育角色,促使他们从
“
经验型
”
教师向
“
专家型
”
转化,从传统意义上的
“
教书匠
”
向
“
全能型
”
教师转化,应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师教学效能感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效能感和集体教学效能感,将有助于教师树立开拓进取心,将会为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朝气,将会有效地推进教师和所在教研组的教学。
加强教学反思、开展行动研究
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行动研究,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教师可通过口头反思、记反思日志、从学生眼里认识自己、同事之间互相交流、播放课堂教学录像等手段来进行教学反思。
强化同伴互助意识、开展良性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同一教研组的教师之间也会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的竞争。教研组成员应不断地强化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同伴互助意识。学校教研组应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加强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作为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应力求有效、追求高质量。校本教研的目的应清晰、明确、可检测,校本教研的内容应与教师关于教学的所思所想密切相关,校本教研的形式应体现多样化。学校要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型的教研组,培养研究型的教师。
优化教研组的结构
教研组成员宜由多种类型的教师组成,如专家型教师、熟手型教师、新手型教师。不同的教师类型融合各种类型教师的特点,可优化教研组的结构,使得教研组的成员呈梯队状分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助于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