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60后,须知天命的人们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6-21 15:38
标题: 60后,须知天命的人们
60后,须知天命的人们

                                       记者  夏  玮
    他们,出生于1960。
    半个世纪倏忽而逝……虎年钟声敲响之际,他们一脚踏入了50岁。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宝钢60后们踏入知天命的门槛。
    相比70后、80后,60后似乎远不如他们那么受人关注。成长于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时代,在改革开放的巨流中度过青年、跨过中年——中国社会变革的疾风骤雨,在他们身上刻下了驳杂的印痕。在今天的宝钢,他们又是最为强势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本报最近进行的《五十知天命否》问卷调查告诉我们,虽然职业压力、子女教育、个人健康、父母赡养等,构成了其现实人生不可避免的烦恼,但作为中坚力量的宝钢60后,依然努力践行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人生主题。
                                       60后的成长标签
                                          红色童年
    红太阳、红像章、红宝书、红小兵、红卫兵……这便是宝钢股份员工陈一的红色童年。刚上小学,即遭遇“闹革命”。念完课本里的“爷爷七岁去要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上小学”,即可尽兴地滚铁圈、跳橡皮筋。进入中学,“文革”之声渐渐沉寂,虽然过年还是要吃“忆苦思甜”饭,而学习革命先烈成了教育重心,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雷锋,成为一代少年的偶像。陈一们睁大纯真的眼睛,憧憬着30年后所描绘的共产主义金光大道。红色的童年物质匮乏。陈一家兄弟姐妹5个,因女孩多,粮票够吃了,钱还是缺。每逢开学交学费,父母就发愁。
                                          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了!1978年,经过激烈的竞争,60后中诞生了第一批“天之骄子”。他们爱科学,学文化,为实现“四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毕业了,拿着派遣证,接受国家统一安排,成为“国家干部”。宝钢股份设备部首席师阿宝对这样的“被分配”却有着一番苦衷:“被分配意味着没有选择权,毕业即是命运转折。为了选择心爱的专业,我从湖南到河北,再到安徽,一路考试一路被分配,终于在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宝钢进入曾乐实验室。”
                                           文艺青年
    渐渐地,“文艺青年”和朦胧诗一起悄然面世了。这些散发着波希米亚味儿的词儿,启动了青春的引擎。1980年,爱画画的大龙买了一架市面上最新潮的海鸥牌相机,要85元呢,相当于他这个技校生好几个月的工资。挎上了相机,大龙自然显得卓尔不群。良好的美术功底,使他很快成了个中高手。过了几年,他又买了摄像机,自学了摄像,朋友结婚都抢他去做摄像师。30年后的今天,大龙供职宝钢书画社,名字赫然列入《中国书画艺术装裱辞典》。
                                       “85·9”和“钢专”
     “我们这代人的幸运之处在于,刚走上社会便赶上了改革开放,亲历了宝钢的开工和投产”——宝钢股份炼钢厂基层管理者李先生说。为了确保“85·9”,60后组成的青年突击队“白天使劲干,晚上加班干,假日照常干”。为了尽快消化吸收一期工程引入的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当时的宝钢青年们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钢专”(今宝钢人才开发院)成了他们充电的重要场所。
                                            “鸳鸯楼”
    找对象,在上世纪80年代却是宝钢青年的难题。“宝钢男多女少,又在郊区工作,收入一般……厂里组织和纺织厂联欢,成功的不多。”宝钢股份运输部李先生说。而恋爱成功的,又愁房子。1987年,宝钢五村造了“鸳鸯楼”,刚成家的李先生兴冲冲地到单位申请,却被告知“男方要满30岁,女方要满28岁”。住进“鸳鸯楼”,购齐冰箱、彩电等几大件,小两口一起到“钢专”读职大,成了60后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何谓知天命
    对调查问卷中的第一个问题:“奔五了,你的心理状态如何”,约有95%的选择是“年龄不是问题,我并不老”。对于“你认为自己的事业还有上升空间吗”的问题,50%认为“有”,40%认为不确定,取决于努力和机会。
    何谓“知天命”?按孔子的意思,即是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从事管理的张先生,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一个人的成熟,应该体现在对事物客观、全面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上。“这个年龄经历了很多事,看问题不再凭一己之见、一时好恶,而是能以辨证客观的态度,处理问题也比较注意方法。成熟、理性,对一名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张先生说。而在设备部首席师阿宝看来,“天命之年”其实是职场中一段最好的时光。他认为,相对于30岁的“青鸟综合症”,40岁的“职场焦虑症”,50岁的职场心态更为成熟平和,也有较强的进取心。何况这个年龄既有着扎实的专业积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少科技人员在此年龄段爆发出极强的创造力。
                                          60后的精神特质
    “60后的精神特质嘛,比50后现代一点儿,又比70后传统一点儿”——60后们如此概括。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生于60后,是幸还是不幸”,27%的选择是“幸”,73%的选择是“都有”。
    相比于50后,60后的人生之路相对平缓;相比于70后完整的体制内教育,60后的成长有点自生自灭的味道。相比于50后强烈的政治豪情、理想主义,相比于70后之崇尚商业文化和西方文化,60后显得温和而现实。
                                       能吃苦、传统但不保守
    李先生参加过1977年最后一批上山下乡,后又参军入伍,于80年代初来到宝钢。在炼钢厂,李先生从工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分厂管理者。李先生说,丰富的经历使他们这一代能吃苦,如今的80后难以做到。李先生还认为,自己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文化,因而从骨子里认同传统文化,但因刚步入青年期就遭遇了改革开放,所以思想观念并不保守,这体现为比50后更善于变通,能更好地顺应现实。
                                           有激情、有追求
    在设备部首席师阿宝身上,我们看见了60后知识分子的特点。硕士学历的阿宝,受过严格的西方科学训练和中国文化滋养,有理想、追求完美,对事物有独到见解。“我所佩服的同代人?很多啊,比尔盖茨、王传福、李开复……”对于偶像走过的每一步,阿宝都如数家珍。而自己呢,阿宝的目标是“做最好的工程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有追求的人”、“总想做得更完美一些,在退休之前的时间段里,力图做到问心无愧”——阿宝常如此自勉。
                                       善于学习、热爱新事物
    熟练使用各种新潮软件、时常通过QQ会友,60后工人颠覆了传统的“老工人”形象。徐先生的工作是“高炉大铸沟修理”,虽然是个默默无闻的工人,他还是认为自己的事业依然有上升空间。因为,高炉技术不断进步,自己的追求也无止境。“30年前刚进厂时,我们一起干活的有108个人,经过不断减员如今只剩下10个人。我能被留下来,说明我是在进步的。”徐先生说。徐先生爱学习、爱钻研,技术人员能搞小发明,他也能!至今他已拥有好几项技术秘密了。
                                       观念现代、有生活品位
    以前听说80后议论50后生活怎么节俭落伍,做事怎么小心谨慎,观念怎么陈腐,60后可完全不一样了!主任工程师邓先生,是宝钢较早买房买车的人,爱收藏、爱旅游,有时尚的数码产品,业余时间习惯于用网络进行交游。每年公休,邓先生肯定是和70后、80后驴友一起“在路上”。新疆、西藏去过不止一次,能住星级酒店,也能住茅草房和帐篷,只要开心就行。因为观念现代、有生活品位,70后、80后并不觉得和他有代沟。
    60后心中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徐先生的观点涉及了现代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他认为人生要对社会有贡献。工作嘛要专业对口、人际关系好、且收入也不错,能有业余时间尝试自己的爱好。袁先生的观点亦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他认为是精神愉快、物质殷实,人文环境真诚、相互信任。还有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工作稳定;工作得心应手,收入逐年提高。知足常乐的佘先生认为,理想的状态不外乎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至于钱嘛只要够用就行,60后还应该是能直面困难的,遇到挫折不气馁的,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李先生则表示这一生他已很满足: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有一技之长,不少同学和同事成了一生的朋友,期待着退休之后有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健康的身体、无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