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足球与地球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7-1 09:18
标题: 足球与地球
足球与地球

尹传红  

  2006年世界杯开赛前夕,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曾向全世界发出他的一篇专文《我们多么羡慕世界杯》,文中说:“足球作为唯一真正全球化的运动,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人们所分享,已成为跟联合国一样为数不多的具有普遍参与的现象之一。”他呼吁球员和球迷通过足球弥合社会、文化和宗教分歧,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并希望大家也能以同样的热情来关注世界上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情,包括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怎样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等,同时在尊重人权、减少婴儿死亡率、提高中等教育入学率等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展开同样的角逐,“公开争取最佳表现”。安南借足球这个“小球”论及全世界这个“大球”,情有所寄,意味深长。实际上,他要唤起的是对人类普遍价值的认同。   确实,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够像足球这样拥有如此巨大、持久的凝聚力,让千千万万的人如醉如痴,竟然可以超越种族、阶级和国籍,成为“没有边界的语言”。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是:早在欧盟成立的几十年前,欧洲足球就已经有冠军联赛了;在全球化还只是资本家和政治家们的一个梦想的时候,国际足联就已经打造出了一个标准的“全球化社区”样本——世界杯,并“演化”成为不问出处、没有归属、全球共享的集体节日。   我的一位采访世界杯的外国同行说:如果世界上近1/6 的人会观看足球比赛,那么就有理由推测:这项运动反映了人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人们会忍不住把它当做人生和国民性的反映。套用一位社会学家的解释,所有的运动,尤其是足球,“都具有一种社会联系性……它能够触及我们的敏感点,激发我们的热情,让人们很容易找到共同点”。   人们(主要是男人)酷爱足球,还可以从生理上找到答案。1994年世界杯决赛期间美国科学家曾采集巴西和意大利球迷的唾液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巴西球迷体内的睾丸素含量增加了28%。后来,又有神经学家发现,在观看足球比赛时,球迷大脑前扣带皮层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并在进球时达到顶峰,整个过程与性行为非常相似。   更早些时候,美国人类学家理查德·赛普斯于20世纪70年代指出,足球是一种可以疏导男人特有的好斗本能和战斗情绪的运动。正因为如此,足球明星往往能获得英雄般的待遇。   不是球迷的我能够理解,对许多人来说,现代足球已然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近乎宗教式的信仰,甚至还可以对我们的经济乃至政治产生影响。在力量与技巧的抗衡中,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也更懂得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接受挑战、面对失败。当然,还有享受胜利、收获快乐。   也有一些不同的反应。比如“老愤青”球迷、英国著名作家尼克·霍恩比就说:“球员买卖市场的全球化让国际足球比赛失去了意义。”法国著名遗传学家阿尔贝·雅卡尔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更是直率地指出:如今俱乐部经理为了加强实力而不惜重金在转会市场上购买球员,这与20个世纪以前买来角斗士在圆形斗技场取悦观众有什么区别?还把买球员与买春卖春作比较:“性换成了肌肉与反应速度:所买的器官是不同了,但其本质却毫无区别”,并称“这一市场的存在本身便是体育运动精神遭到扭曲的表现”。所以他呼吁:新世纪之初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去掉附着在体育之上的这层虚伪,将体育拉回原位。另外也别忘了,尽管大家都爱足球,但在足球场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球迷挥舞的是各自的国旗,呼喊的是爱国的口号……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