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继东教授主编的<<全能力作文训练>>隆重面市 |
本套丛书由学会与美国专家联合编写的,是目前国内编写阵容强、权威性高、最为系统、完整的作文教材。全书共12级,引入美国“发现法”作文教学理念,契合语文课改思想,与新教材同步。 序 谢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近年来,语文教育倍受关注,问题不少,解决起来头绪复杂,变数很多。语文界同仁为此做出不少努力,但效果不够理想。依我看解决语文问题的切入点还应该在作文。“写”统辖着读, “写”制约着说,“想”又是通过写来外化和表达的。语文的诸多环节最终都要落脚于写,写的问题这般重要,而恰恰就在时下的语文教学中,作文的病症表现得十分突出:其一是教材的问题,其二是教法的问题。造成教材和教法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其背后的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的思想和观念。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表达,鼓励写真情表实感,注重作文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要求意义深远极有价值,但尚未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理念与操作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而缩短这些距离,就是我们编写本套丛书的动因。 本书的追求很明确:一是将新的教学观念“发现法”注入作文教学全过程,并且遵循能力形成的心理学规律,设计每一个训练步骤,精选每一篇例文使其成为课本读物的有机补充;二是提供一套系统完整且有一定思想含量、操作性强的作文教材。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结束作文教学无系统教材的历史。 为了实现上述追求,本书在编写阵容上吸纳了四个方面的同仁:一是来自“发现法”教学思想的故乡-----美国的学者SCOTT先生,他是纽约的一位作文教学法专家;二是国内以贾平凹为代表的知名作家团队;三是来自中国社科院、北大、人教社、北师大的学者团队;四是部分省市的语文界实力派人物,特级教师和教研员。这个团队的基本质量确保了这项浩大工程的高水准完成。 这套书能够给孩子们提供的东西也许会很多,但下面两样是我最为看重的。 一. 还孩子们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 目前学生作文两大倾向不容忽视:这就是普遍存在的八股化和虚拟化倾向。所谓八股就就是:模式化、套路化,用别人的方式讲别人的故事,丧失了自己的言说方式。其作文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无病呻吟,唯独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缺少的是生气和灵性。所谓虚拟化就是抒发虚拟感情,为文造情。主题高悬,远离其认识水准和情感体验。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而写作者在生活当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有人称此种现象为作文中的双重人格现象。 上述情形,究其根源是“给予式”作文教学思想所致。老师提供现成的方法、内容、主题、技巧,甚至思想、情感等。学生是单一的接受者。好学生就是那些接受快同时又能如实再现的人。本书要呈现的是与之相反的“发现法”教学理念以及由此设计的训练程序,引导学生从材料和事实中自主发现方法、情感和思想,这种发现会生成自发的内驱力,产生表达的冲动,推动着学生去表达。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同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也许因而会显得幼稚、肤浅、片面,偏狭,甚至会有些轻狂、浮躁、不羁…..但毕竟这是一片真实灿烂的个性天空。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自己,再现自己,提升自己。此举完全契合新课标的精神理念,开辟了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形式。 二. 为了“教”的最高境界——“不教”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在作文教学当中走的基本还是一条知识传授和技能养成的路子,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塑造。当然字、词、句、语法、修辞及文体知识和技能等在教学中均不可缺少,但还不够。最要紧的是将上述知识和技能变成驾驭语文文字和布局谋篇的能力。技能和能力是有区别的,心理学家们说, 技能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能力则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前者是多次重复的结果,后者则要有一个提升和巩固的过程。本书给学生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提升和巩固的训练程序。这样的努力哪怕并不完全、不彻底,只要迈开步子,就是有价值的。获得能力便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文教师也才能够由教到不教。我想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能力训练不是空中建楼,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程序设计外,还要配合相当数量和质量的选文。本书力求在选文上精细,考究,有时代感。选文是为训练服务的,不一定完美无暇,也不一定非要名家名作,但一定有某一方面的特别之处,它将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拓展。 文章乃经国济世之伟业,作文教学事关青少年话语体系的构建,思维方式和人格面貌的形成,乃至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提升,让我们肩负使命、奋力前行! 于北京大学 2006年5月17日 让孩子们在发现中享受快乐 ——简评<<中国作文教学大系--全能力作文训练>> 顾振彪:人教社中语室主任、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总主编 历时二年,由中美两国知名作家、学者共同编著的《中国作文教学大系》终于面世,我参与了其中部分工作,对书有较多的了解,从而产生了一些印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与时下里花样繁多、特色各异的作文出版物相比,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它突出了自主发现的作文训练。长久以来,作文教学并没有专门的教材,只是语文教科书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重要,可似乎没有必要进一步搞细、放大,甚至变成相对独立的教材。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人尝试过编写作文教材,但效果并不理想,依我看多数是由于尚未摆脱旧理念和范文教学的老套子。 这套书应该算做目前我们见到的较为系统、完整的教科书式的作文读本。从理念、操作手段到训练程序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为突出的是,它对应新课标给定的十二个能力级差,并紧贴课标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思想、情感、方法和材料。这在过去的作文书当中是很少见到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书的三条标准:一是能否引导人行动,二是能否引导人思想,三是能否引导人产生新的价值观。我想这是一本能引导人思想的书,同时也是一本能让孩子行动起来的书。 发现法教学思想源自美国,上世纪初就对中国教育产生过很大影响,将它系统导入作文教学还是第一次。本书编写工作是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为保证这一理念在贯彻当中的纯粹性和彻底性,体现“原计原味”,特地邀请了美国纽约教学法专家担任外方主编。我们从中领略到西方作文教学全新的切入角度和操作策略。学生们将会从中体验发现的艰辛,探寻发现的门径,完成发现的过程,享受发现的快乐。从本质上看,作文就是发现,一篇好作文应该是一次新发现——情感的、思想的、认识上的、语言上的发现。这种发现应当是主动获知,而非被动给予。在这一点上,发现法理念与作文教学的追求实现了终极会合。 我从事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几十年,始终注视并期待着能有一套好的作文读物将孩子们带向作文的理想境界并使其从中享受快乐,但愿这一次的努力会让我们如愿。 2006.8.28北京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