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关于成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的倡议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7-1 11:40
标题: 关于成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的倡议书
关于成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的倡议书


中华管氏族人及海外管氏华人:
    岁月流金,盛世丰年。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全国各地及海外管氏族人,共祭我们的老祖宗管仲。吾族管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族人以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著称于世。管氏能够发展至今天,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管氏先人和今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管氏族人功不可没。
    管氏是一个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氏族。如果不是这样,管氏就不可能从一个弱小的、颠沛流离的氏族发展壮大成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氏族。
    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我族的优良传统和家风,强化团结联谊,推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经多方协商,拟成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继而建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特提出以下倡议:
一、寻根敬祖,凝聚族心
管氏之姓,其始乃文王子叔鲜,受封于管,以国为氏,今郑州管城是也。列于《百家姓》之一百六十六位,在当今姓氏排行中列一百四十位,人口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即每一万个汉族人中就有九人姓管。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管虽非大姓,但从古至今,代有贤人,英才辈出,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春秋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功勋卓著,名扬天下,青史留名。如今,管氏迅速地在平安之地生根、开花、结果、繁衍,进而传世昌盛,成为当今中华大地上具有辉煌历史的姓氏之族----管姓。
    管姓形成以来,其子孙不断激流勇进,艰苦创业,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一直在国家的各个阶层里努力奋斗着。从人口总数量上来看,管氏不象有些大姓那样,因为掺入了过多的“异己”成分而显得非常庞大,但是,作为代表血缘亲族关系的姓氏来说,还是单纯一些好。这是管氏的一个显着的特点。但由于各地管氏缺乏交流,至使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影响了族情和交往。因此,研究历史,理清世系,成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既是亲宗效祖的忠孝行动,也是势在必行的家族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追忆祖迹,兴家倡族
   
在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中,我管氏族人在不同朝代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春秋以来,我族先后被封为、相、侯、被任命为大夫、御史中丞、尚书、学士、知府等职各若干人。从古至今,各地族人在不同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我管氏族人人才济济、功绩卓著,是我们全族的光荣与骄傲。但是,在历史长河的冲击下,我族与他族一样,反复经受了战乱与灾荒的无情折磨,许许多多的族人离乡背井,不断迁徙,散居在全国各地或流落海外。有的已不知祖宗和支系;有的因姓少人孤而感到失落无助;有的自修家谱且字辈不一等等,不但影响了我族优良传统与家风的发扬与光大,而且还制约着全族的繁荣昌盛。实践证明,家和万事兴,只有每个家族兴旺,才能使中华民族兴旺。因此,统一全族的意志,合力兴家昌族,实乃责无旁贷,每一位管氏子孙都义不容辞。
  
三、明确宗旨,增进沟通
   
根据我族目前现状,拟定以“重整族容,理清世系;研讨祖德,和谐传承;增进沟通,凝聚族情;同心同德,家合国荣”为宗旨,全族齐心协力认真落实。拟号召海内外的管氏宗亲积极参与我家族事业,积极研究、写稿支持天下管氏网站,积极响应倡议,踊跃报名参加“筹委会”,为族事献计献策。通过运筹联络在天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时推选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事业有成、热心族事者成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
    为切实发挥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的作用,把宗旨落实好,让我们共同携手,分期做好六件事:一是要积极推荐介绍族内的各界名人,通过走访征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二要争取企业家的参与和经济上的支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发挥其特长,推进我族历史文化研究。三要推选堪当重任的族人负责,办理有关手续,申报成立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四要分省市成立管氏分支家族理事会和地区分会,选出牵头人并建立章程和工作流程。五要搜集各地区管氏家谱,成立“管氏家谱收藏馆”,进行相关历史文化研讨,并列出专题,召开研讨会。六要加紧

当前,我族人对本倡议有意见或改进建议,可通过电话、书信或“中华管氏”网站反映,集思广益,合力把我族大事办好,为我各地族人明天更辉煌而共同努力。
    我族可借鉴孔、孟、颜、曾四家的做法,定期召开声势浩大的联谊会(已确定将于 2010年7月17日农历6月初6在山东淄博召开首届“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邀请信附后)。要有计划举办管氏家谱文化论坛,开展华人宗亲联谊活动,创办管姓文化专刊,出版系列家谱文化丛书,与媒体合作开辟寻根文化专栏或专题等。
    天下管氏本出一家,灿烂的管氏文明造就了智慧勤劳的管氏人,无论您身在何处,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骨肉情深将普天之下所有的管氏人紧紧的连在一起。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管氏家族的伟大复兴!
    祝愿天下管氏阖家团圆,事业兴旺,普天同乐、子孙永昌!
                        

中华管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筹备组
山东省淄博市管仲纪念馆
  2010年5月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7-12 18:24
山东济南族人管斌致管氏网上宗亲一封信


管氏网上宗亲慧览:

联名信已欣悉多时。同族弘扬管子文化之热诚感人肺腑,信任之真诚令我备感同宗之温馨。在此谨致敬意及谢意!
我前时忙于全国两会采访半月余,后又致江苏、海南调研、开会,加之到各地了解如何推进宗族文化建设事宜,以致复函迟缓,敬请同宗原宥。
我祖管子思想博大精深,管学对中华民族之贡献,绝不输于孔子。然数千年儒家受宠,目前亦然。相形之下,管子寂寞,弘扬我祖文化,甚为艰难。当下正值文化复兴之际,我辈当因时制宜,和衷共济。
推动管学光大此乃至要之事、至重之任,事大无比,任重道远。宜从长计议,集思广益,需整合族内外之力,共襄盛举。大事虽需抓紧,但不宜匆忙,忙则乱,乱则事与愿违。故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大家想法我均赞同。诸位为管子、为管氏宗亲所做工作很有意义,可敬可佩。
据我观察,国内宗亲会大多昙花一现,有名无实。宗亲组织,竖起旗帜较易,成而立之,且可持续实非易事。我辈推进管氏宗亲会,宜汲取经验、接受教训,探索出持久之路。
至于会长、秘书长,应兼顾海内外,广推博选,由德高望重、热心此事者,担当重任,以求大旗一挥,响应风从。
愿国内外同宗,加强联系,建言献策,为发扬管学、丰富民族文化而努力!
即颂
春安
管斌敬上
2010年3月31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0:12
http://blog.winupon.com/guanying


http://blog.winupon.com/guanying

http://blog.winupon.com/guanying

http://blog.winupon.com/guanying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0:13
http://edu.sina.com.cn/exam/2006-04-29/170036568.html

http://edu.sina.com.cn/exam/2006-04-29/170036568.html

http://edu.sina.com.cn/exam/2006-04-29/170036568.html

http://edu.sina.com.cn/exam/2006-04-29/170036568.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0:14
http://www.letv.com/ptv/vplay/852227.html

http://www.letv.com/ptv/vplay/852227.html

http://www.letv.com/ptv/vplay/852227.html

http://www.letv.com/ptv/vplay/852227.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0:16
http://www.qdjinhong.com/teach_in.asp?unid=457

http://www.qdjinhong.com/teach_in.asp?unid=457

http://www.qdjinhong.com/teach_in.asp?unid=457

http://www.qdjinhong.com/teach_in.asp?unid=45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1:16
http://wise.xmu.edu.cn/viewNews.asp?id=2533


http://wise.xmu.edu.cn/viewNews.asp?id=2533


http://wise.xmu.edu.cn/viewNews.asp?id=2533


http://wise.xmu.edu.cn/viewNews.asp?id=2533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1:16
管忠震教授荣获首届 “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


    11月10日,当金秋的朝阳初现,中心党委张亚奇副书记一行几个人便手捧鲜花,来到老院长、肿瘤学界前辈管忠震教授所住的小区,迎接这位为我校服务了55周年的老教授前往学校领取第一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管教授夫妇也早早在小区门口等候,老人家的脸上荡漾着温馨、从容的笑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管教授先后培养了2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如今已经是国内肿瘤学界知名的青年才俊。获悉管忠震教授在中大85周年校庆之际获评第一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管教授的学生、中心研究生会、中心办、护理部的一批青年人都前来学校参加这个隆重的颁奖仪式,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庆贺。颁奖仪式是在当天的十点开始的,而我中心的庆贺队伍早已等候在会场外。管教授的开门弟子——我中心内科主任姜文奇教授作为学生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由衷地表达了后来者对这些为校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前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奖项:关乎忠诚,关乎坚持
  获奖的15位老教师均在学校连续工作服务超过50年,他们分别是(年长者在前):王宗炎、张宏达、廖翔华、夏书章、梁之舜、杨燕生、傅家瑞、凌启波、李卓美、李华钟、苏镜娱、张展霞、管忠震、黄天骥、林浩然。其中,最年长者96岁,年纪最轻者75岁。会上,校党委书记郑德涛、校长黄达人分别向获奖者颁奖。

  黄达人校长说,学校之所以在85周年校庆的时候设立这样一个奖项,并非为了标新立异,更深的一层考虑,是希望在学校能够建立起一种荣誉制度,这种荣誉不能带来晋升,也与金钱上的收益无关。这种荣誉制度,表彰的是关乎忠诚,关乎坚持,以及关乎对所从事职业的专业精神。因此,它表彰的是关乎人类社会所共同认可的基本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奖项的设立,在大学的层面倡导这种基本价值。

  大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孜孜不倦为学校服务的广大教职员工,中大卓越贡献奖的设立是为忠诚服务于学校的教职员工表达大学的感动。

         您是一棵常青树
  在我国肿瘤学界,素有“南管北孙”之称,”“南管“就是指管忠震教授,“北孙”指北京的孙燕院士,足见管忠震在学界的地位之显赫。

  “他是岭南才子,满怀报国热情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使他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他是我国第一位考取WHO奖学金的赴美学者,他创建《癌症》杂志肿瘤化疗专刊,参与起草我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规范”。他对我国抗肿瘤新药的发展、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载入我国内科肿瘤学和临床肿瘤学发展的史册。”
  ――这是孙燕院士为我院内科管忠震教授撰写的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的颁奖词。
  “管忠震教授不愧为一代名医,他医术与医德兼具,有一颗父母之心,对病人非常负责,真心真意为病患着想让人感动。”
  ――这是患者对管忠震教授的诚挚评价。

  国际会议上,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国外学者交流经验,将中国的研究成果展示在国际舞台上,让世界知道中国医学随着祖国的强大也蓬勃地发展着。出身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管教授,可以想象当时的他是凭着怎样的毅力和坚持才终于熟练掌握了这门外语。而这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发展祖国医学事业视为己责的精神正是他对徒子徒孙最好的教育方式。


                      您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管教授196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进修结业,任我校附二院血液室负责人。1965年起任华南肿瘤医院化疗组组长、肿瘤内科主任。1982~1983年获WHO奖学金赴美在M.D.Anderson医院任访问学者,期间被该院聘任为客座副教授,回国后,历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学教研室主任,肿瘤医院副院长、院长。现任该院肿瘤内科主任导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导师,并先后被聘为中南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肿瘤研究所科学顾问,国际癌症基金会(International Oncology Foundation)科学顾问。

  管教授先后发表肿瘤学科学论文270多篇,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创建我校肿瘤内科专科,共培养了24名优秀的肿瘤专业人才,并建成为公认的国内领先的学科,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首家国家级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心。管教授1995年被美国人物传记中心(ABI)授予“肿瘤内科学突出贡献奖”。2009年全国肿瘤防办、中国抗癌协会等联合授予“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并曾先后获“广东省优秀教师”、“柯麟医学奖”、“吴恒兴医学奖”等。曾负责起草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担任历届卫生部及药监局抗肿瘤药物评审委员并担任专家组长,负责主持及参与多种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

  “您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的歌声久久回荡在颁奖现场,回顾管忠震教授走过的人生历程,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棵学术常青树,在华南肿瘤医院的土壤生根、发芽、如今已经枝繁叶茂。作为后来者,我们由衷地祝愿:智者永,仁者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1:20
管晓峰教授
中央电大金融法规课程主讲教师
  管晓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商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法学博士,商法学博士生导师。管教授曾任经济法系经济法概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金融法教研室主任,商法教研室主任,1998年6月晋升教授。
  管教授兼任中国投资协会理事、中国投资政策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银行法研究中心主任。
  管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公司法和金融法律制度,撰写过商法、金融法和合同法等著作,论文约160万字。近3年来管教授在权威期刊发表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13篇论文,在其他刊物发表11篇论文。2007年管教授出版专著《银行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出版专著《金融法学》。
  近5年来他主持研究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司法部、北京市、上海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信用社等科研项目8项。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8 11:21
管晓宏,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2、1985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PG&E公司高级顾问工程师。1995年起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1999—2009年任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电力与制造系统的优化调度;能源与水资源网络化系统的优化;资源竞标和博弈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传感器网络等,在以上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了论著近200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3 10:35
2010.8.(21)日,吉林省管氏宗亲联谊会在吉林省宾馆咏诚厅会议室隆重召开。   
     会上,共有来自省内外的各地宗亲代表24人,会议由管培臣主持,中华管氏宗亲会筹委会副会长管玉武介绍了7月山东祭祀管子活动的相关情况并做了重要讲话。他说管氏家族作为中华姓氏历史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家族,古往今来对国家,民族,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如今许多族人活跃在各个阶层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还指出,管氏家族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许多地区家谱失传,宗亲不能相识、相认。为此我们应该从吉林省各个地区开始修撰小的家谱,逐渐推开,将这种成熟的经验做法推向全国,为统一修撰大家普做好准备。
     他还强调,家族事业任重道远,每个族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热情,在生活、工作中抽出时间去做家族有意的事情。
    会上,来自吉林省德惠的管玉峰、管玉昌分别就德惠家谱修撰的过程和进展做了详细的汇报,管玉峰在汇报中提到,家谱中除要记录好人好事还要添加各种负面教材以激励或警示后人。
    北大资源学院文物系教授管成学针对编纂苏氏家谱的经验和体会做了精彩分享,并在会上鼓励在场的年轻人要抓住学习的时机,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会上还选举产生了吉林省管氏宗亲会筹委会的相关人员。

名单如下:


吉林管氏宗亲会筹委会领导班子成员

会  长:管玉武
副会长:管洪贴 管玉峰 管玉昌
秘书长:管勇
副秘书长:管文仲 管续斌 管先龙 管海量 管培臣
常务理事:管文会 管文平 管保栋 管继东
顾问:管成学 董修志(法律顾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9-3 10:39
安徽管研会观摩团赴临淄参加首届管子后裔祭祖活动
投稿:吴险峰 
  2010年7月16日至18日(农历六月五日至七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管仲纪念馆举办了“首届中华管子后裔临淄祭祖活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秘书处和颍上县政协文史工作观摩团一行应邀,怀着管仲故里安徽颍上乡亲的虔诚之心远赴山东临淄观摩学习,出席开幕式,为出生于颍水之滨的“华夏第一名相”管仲扫墓。



  “祭拜吾祖,敦亲睦族,振兴中华,四海翘楚。”7月17日上午,在管仲纪念馆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孝文化基地”和“管氏之家”揭牌仪式、大型群众情景剧《管仲拜相》的演出、管仲小学孩子们《管子颂》的诗歌朗诵,等。接着管子后裔祭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管氏宗亲代表、专家代表及各方来宾怀感恩崇敬之心情,拾阶而上追祖念宗,俯伏于先祖管子祠、管仲陵前施行祭祀大礼。



  整个祭祖活动承袭传统,活动丰富。期间,在临淄宾馆会议室还协商推举成立了“中华管氏宗亲会筹委会”,召开了管子文化交流座谈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颍上县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观摩团负责人龚武与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顾问、齐文化研究院院长宣兆琦等五人被推选为中华管氏宗亲会筹委会顾问。



  17日下午,在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王金志、中华管氏宗亲会秘书长管捷、管仲纪念馆负责人王砚平等陪同下,观摩团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管仲纪念馆、齐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古车馆等,听取了相关项目开发情况介绍,领略了临淄作为齐国八百年都城的宏伟气象,感受到临淄深厚文化历史和薪火相传的不懈努力。观摩团与临淄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临淄区齐文化研究中心、管仲纪念馆互赠了最新管子研究、齐文化研究和文史工作的图书资料。



  观摩团会上会下与山东淄博和临淄专家、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管氏宗亲代表进行广泛接触,亲切交流,洽谈合作项目,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并竭诚欢迎他们到管仲故里观光旅游和投资兴业。



  “管城岩岩,颍河绵绵,岱宗苍苍,淄水泱泱。”生前没有衣锦还乡,死后没有魂归故里,而是葬在了淄水东岸的牛山北麓的管子,将安徽与山东、颍上与临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曹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