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民营美术馆发展应力避温州模式——访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7-2 12:40
标题: 民营美术馆发展应力避温州模式——访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民营美术馆发展应力避温州模式——访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文:李明思
                                                                                        张子康谈美术馆  
     自从广东美术家协会建立芳村艺术中心之后,位于从化、隶属于广东美协的第二处艺术中心也将投入使用,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甚至称,这是美协推动“艺术进社区”的一次社会实践。加上今年四月份在广东番禺成立的华南画院,5月份在白云山下鸣泉居成立的南国美术馆,似乎沿海发达地区的民间资金所推动的美术场馆相继创立,又呈现出一股生猛的态势。
    不过,一个月前,《中国文化报》有评论员文章开始给民营美术馆降温,警告不可大干快上。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民营美术馆的代表----今日美术馆,它被称之为2002年美术空间兴建浪潮中至今唯一屹立不倒的民营美术馆,现在还在进行着“当代版画十年”展,张子康作为馆长,还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屡屡起身接听电话。
     张子康算是“管而优则写”,他说可以看看《美术馆》这本书,辛苦写了一年,几个月前低调的出版,有人称将美术界人士在饭桌上满口怨言的讨论放到书架上去了,他大笑了起来,语速依旧很快,反驳说现在做文化产业,如果是以温州模式做美术馆,必死无疑。
           
            资金链学术与商业互为杠杆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美术馆都要遵守这样三条经典的国际性惯例:非盈利的公益性;政治与宗教的中立性;展品的时代与经典性。
       前年末,栗宪庭在《“十年一觉”—从“东宇美术馆”到“和静园艺术馆”》一文中写道,天津泰达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都曾由批评家廖雯、黄专、艺术家张晓刚等人策划过一些专题展览,一时间,这些当代艺术家象频繁参加喜筵一样,一会儿沈阳,一会儿成都,一会儿天津。每个开幕酒会都是张灯结彩和喜气洋洋的,每个人的脸都喝得红扑扑的,会场上你说我笑,好一派欢聚一堂的气氛。但随着这几个美术馆所支撑公司的经营等问题,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国家美术馆政策的空白,2000年初,“东宇”和“上河”相继关张,泰达暂时歇业,民间美术馆进入了一个低靡、调整和重组的时期。
原成都上河美术馆馆长陈家刚,曾自豪地将美术馆称之为“中国艺术的圣地——艺术界的延安”,现在的他转身成一名知名摄影家。有人这样批评他:“在房产商的眼里,他是一位艺术家;而在艺术家的眼里,陈家刚则像一位房产商。”
“2001年5月,公司因为政策破产,要把房子和土地全都变卖,一下子什么也没了!”由天堂一瞬间跌进地狱,钱没了、女朋友走了、富商朋友离弃了……陈家刚变得一无所有,他想过跳楼了断余生,在自己盖的高楼上一跃而下算了。”灰心的陈家刚曾在媒体前毫无隐瞒的说。
一直以前,部分人把上河城的失败,归咎于艺术,认为“艺术是鱼,实业是熊掌”,陈家刚并没有找到鱼和熊掌两者兼得的平衡点,是他太艺术、太格调、太把理想拿来燃烧而走投无路。
    张子康摇了摇头,直言曾将成都上河美术馆作为样板研究过,认为它不算失败,它的意义就是启发了后继者,完成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它的关张会告诉你,民营美术馆依靠单一模式企业投资模式是走不通的,作为美术馆管理者就会思考更多。
   中国美术馆业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定位不清,从对“公益性”这个概念的模糊不清带来了下端操作的各类问题,比如资金问题,大部分中国的民营美术馆还依靠租借场地等方式获得资金,这其中也包括了今日美术馆。不过,张子康表示,他更愿意用“场地赞助”这个词来表示,“严格说这不是商业上简单的买卖行为,应该和租借区分开来,更多是一种赞助行为。”
    2006年年底,原本由今典集团完全控股的北京今日美术馆成功转型,从今典集团的文化产业中完全剥离出来,成为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的公益性质的美术馆,它从2002年之初的艺术品经营机构转变成真由国家承认的公益性的美术馆。
现在,不少美术馆虽名为美术馆,诸多都是以画廊的形式注册和运作的,广东顺德大良钟楼公园的致尚美术馆就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其负责人陈子雄曾对有关媒体说:“他们已经不再策划一些画展,‘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开支’。‘一次艺术展只需一次输血,而一个美术馆却需要天天输血,一个是百米赛跑,一个是马拉松’”,当媒体问到它的日常是如何运作的的问题时,他说美术馆本身是没有造血功能,就是花钱的。
  张子康对此表达了忧虑,认为美术馆本就是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作为美术馆,这样做肯定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作为美术馆的馆长,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单纯给美术馆注血,没有经营的美术馆不是一个机构,不是一个单位,美术馆必须考虑经营,包括商业和学术上的经营。
  其实,今日美术馆的特色在于它的融资结构合理,美术馆40-60%的资金来自美术馆的产业中心,而其他部分的资金则来自社会,包括政府支持、企业赞助、个人募捐等形式。美术馆用来自社会的这部分资金建立了公益性的当代艺术中心,中心收藏的作品及盈利归国家所有,它也在摸索中走出了自己的方式,尤其在资金链的组建上已经逐渐走向多元化、社会化和稳定化,提出了美术馆要想完全达到理想中的学术性、公益性,就必须有非常科学化、合理化、稳定性强、风险系数低的资金链组合。
   张子康认为如何形成资金链,跟美术馆模式和运营是有关系的,如果美术馆是公益性的,投入就有社会赞助的成分,资金链就是社会的一种,在学术如果你做的展览越好,品质越好,你的品牌越响亮,大家赞助的越多,学术建设高度和品牌的高度形成了资金的中心点,大家资金都会流到你这里,反之,学术很差品牌没有,资金肯定不会流到你这里。
   “如何让社会上的流动资金流出来,首先渠道要建好,来了资金后美术馆如何接收,资金来了还必须有一个机制,怎么样让客户顺畅的流入,这就涉及到一个体制的内部运转,所以内部的运营模式也很重要,美术馆如果是固定几个老板来投资,作为馆长你得考虑给企业带来什么?给赞助商带来(名誉上,社会力量)什么?美术馆做的是公益事业,馆长做的不错,他们才会不断的支持你。”张子康依旧侃侃而谈。
不过,国内相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成熟的艺术赞助氛围很难形成,进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和海外基金进入民营美术馆,这在深层次上,直接影响了民营美术馆资金链的打造,
   张子康甚至认为,在资金链中,最明显的的就是,中国的美术馆(不分国民营)外表上看着很健康,但是一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出事故,抗风险能力很差。
                                         图片为今日美术馆

民营美术馆需法律支持
张子康刚接手的今日美术馆当时还在文慧园北路今典花园,一共也7个人,而且年年亏损,甚至都谈不上是一个美术馆,“当时实际上就是一个画廊的概念。”正如张子康所言,当时大家对民营美术馆的认识都还很浅薄,“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觉得这样的美术馆就是一个很好的民营美术馆了,当时所有的人对民营美术馆都没有什么概念。”
   艺术评论家陆蓉之说,要做美术馆首先就要认知其本质,即必须是非营利的公益性艺术机构,依照这个路子,今日美术馆必须要改制成为非营利的美术馆,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民营美术馆。  
      张子康说,“一个美术馆想发展壮大必须依靠社会资金,只有变成非营利性质,才会有资金赞助才会有私人捐赠。如果你是营利机构,永远不会有人给你捐赠,所有藏品归属你个人,人家为什么要捐呢?只靠一个老板投钱,生意好美术馆就好,生意有问题美术馆也跟着完。既不可能做大也太危险。”  
   据了解,各种类型的美术馆在地方政府、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20多年前制定的《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美术馆管理和发展状况,今年三月份,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明明,透露《美术馆工作条例》有望今年出台,记者一直试图连线,希望得知最新进展,但并没有获得最终的答复。
   作为国内第一家非营利性质的民营美术馆,张子康去申请执照的时候,连国家相关部门都没有概念,不知道到底具备什么资格才能办非营利的民营美术馆,他也就更加不清楚该如何办理申请手续。
       去年,人民日报还曾撰文指出,调整和规范捐赠惠税制度,不仅要有利于民营美术馆,更要建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体系,它是民法、组织法、税法等法律规章的综合,从便于税收管理的角度和我国税收制度的特点看,可预先在税法中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规范,建议在《税收基本法》中规定对非营利组织的确认标准和基本税收政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产生税收漏洞。
     “显然,政府对于民营美术馆还是放开的,今日美术馆充当的是一个探路者的角色,如果你做的好,方向正确,对社会有贡献,政府就会研究,反之,就会起到不好的作用。”张子康补充道。
     目前,在中国现状之下,在艺术赞助机制和国家相关艺术品抵税法规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私立美术馆独立探索的新的存在方式和经营模式是不成熟的。因此,国内的私立美术馆在发展方向、经营机制、学术定位、展览策划、作品收藏、信息储备、学术宣传、公共教育等方面是否能够实现与规范意义上的私立美术馆轨道契合,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当有人问陈家刚,会不会重开他的民间艺术馆,把逐一低价搜罗的刘小东、张晓刚、周春芽、岳敏君等,甚至当时藉藉无名,现在却星光熠熠的艺术家,或者对方送给他报恩的的作品重新展现人前,他说:“当下我还是想认认真真地当一个艺术家,或许十年后吧,到时我的艺术馆可能会重生。”
张子康点了点头,他和陈家刚一样,对中国美术馆的未来充满信心,所以思考起来总是会顾及国情。他认为,美术馆也是国家支持整体战略中的一环,他是与国家整体文化产业和建设是有关系的,国家能在发展战略上容纳进来,政策上有所梳理,美术馆对社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假如国家不能从政策上整个融进,不能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大家就不可能共同推进,发挥和对社会的贡献没那么大。
    “现在,部分业界人士想到只是政治上的一种梳理,不少美术馆也许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地政府本着发展当地文化产业的政策,会默许一些非正常行为,算是表达一种支持,也许这个就是不少人称之的政府放手,但是,政府不可能无限制放手,这涉及到法律问题,现在,我们应该呼吁给美术馆有一个空间,给美术馆一个不违反宪法大的框架下的空间。”张子康放慢了语气说。
建美术馆须杜绝温州模式
      有专家撰文指出,晚清以来,中国被“一切向西方看齐”这条“疯狗”追得拼命狂奔,人家有船坚利炮,我们也要有;他们穿锦衣华服,我们必须抛弃长袍布衣;对方开PARTY,咱们也不能不识高脚杯……从广义上讲,并不存在不同文化和艺术优劣的比较,但面对枪口和贫富差距时,这种比较会变得无比现实。文化的比较,只能进行结果的对应,却无法复制土壤的基因。
      张子康强调一直想写一本文化产业现状的书,他脑袋里总是会有新的想法,他会拷问自己,也会质疑,现在,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深感中国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做文化产业,但他会告诉你,学术是带动文化产业的最主要动力,国家文化产业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提高都是文化给予的,而这些都是学术推动的,你的高度在哪里,你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建立当代的高度,需要美术馆这样的学术机构来建造你的高度,顶级的精英来这里聚集,你才能有一个排头兵。
      张子康激动的说:“美国和法国的软实力,突出的表现就是博物馆和美术馆为首的机构,他们不断推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中国强大必须要有文化的高度,顶级机构怎么样推动,真正美术馆等学术机构起什么样的作用?做文化产业怎么样衔接这些机构?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当时的成都上河美术馆,经营方式相对简单,没有自己的经营部门,资金全部来自当时还是地产商的陈家刚。最大的特点是其内部管理的体制化和明确的学术定位,展览、收藏、研究部门的设置完全按照西方标准,并且几乎严格地遵守和照搬了西方的策展人制度,这样的氛围曾吸引过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策展人和艺术家纷纷策划和参加展览。
    陈丹青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真正的美术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美术馆文化,而只有美术馆。”张子康笑了笑,认为中国美术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西方却发展了一百多年,但是发展的一年成果能够达到了人家几年的水平,完全是因为西方的经验已经放在那里,我们确实可以借鉴,这样可以启发新的思路,因地制宜最重要。
    睿芙奥中国区经理李冬莉说,对于很多致力于建设美术馆的投资人来说,想在有生之年建立一家中国式的大都会或者古根海姆确实有点难,因为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建一个有自己鲜明特色和喜好的美术馆则更有现实性。每次谈及建设美术馆的目的,不必都是一副热爱艺术、弘扬文化、拓展价值的腔调,有时候,一个美术馆的建立、发展,不过是源自最朴素的理由,如同温州模式,无非是因为想要更好活着的基础愿望。
     对此,张子康表示了强烈的不认同,他说:“‘温州模式’指的确为画廊经营,是一种混乱无序状态的反映,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非美术馆经营模式,美术馆是以学术建设为目的,非盈利性的,以商业为目的就不是美术馆,也许对方并不清楚美术馆的作用,也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在一个正确拓展资金的情况下,‘温州模式’违背美术馆的初衷,此类看法太夸张了,小看了中国民营美术馆,伤害了很多热爱美术馆人的心,十分片面。”
        “一个做文化产业的人,如果还以‘温州模式’做美术馆,还用10年前的方式来运作发展,非常不可取,温州模式只是一种粗糙模仿,是特殊国情下的一种形态,现在,中国绝无可能出现第二个温州,美术馆的也不是‘温州模式’的产物。” 张子康补充道。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