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当代写作教学:合俗与悖俗间的自在散步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0-7-8 11:02
标题:
当代写作教学:合俗与悖俗间的自在散步
当代写作教学:合俗与悖俗间的自在散
步
发表于《写作》2007年第10期
冉正宝
合俗就是对世俗社会那些时尚的、流行的、热点的、实用的事物或观点的迎合,是一种为求得适应和欢迎而采取的入世姿态。当代写作教学的应时性决定了它是合俗的,一方面它要面对活生生的现实,从纷繁复杂的世俗社会生活中捕获新鲜的教学信息,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个案,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日趋个性化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而悖俗是对世俗社会约定俗成事物或观点的一种悖逆,是一种为求得发展和变化而采取的出世姿态。当代写作教学的发展性决定了它又是悖俗的,一方面它要面对传统,从传统的积淀中剔除落后与腐朽的东西,另一方面它要面对未来,淘汰现有不适应的因素,以超前的姿态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合俗与悖俗统一在当代写作教学的发展过程当中,这种统一是随意自在的,正如一次散步。
一、多元化与多体化——合俗与悖俗的背景
当代写作教学产生合俗现象的现实背景是学生多元化认知环境的形成。有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当代写作教学难以开展,写作课程逐渐被边缘化,有时甚至被异化为深奥的文学理论课或功利的写作训练课,教师往往迷失在教什么和如何来教的问题上,学生也往往因为写作教学的存在而逐渐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信心和期盼。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综合的,既有历史的,也有体制的,而学生日趋多元化认知环境的形成则是它的直接诱因。写作学不单是对写作技术或写作经验层面的简单认知,它还包括对客观世界、大自然、无生命体的一般认知和对人与心灵、对人与人、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社会认知。在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认知环境下,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自然要全面顾及学生的认知特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写作学认知的世界;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因为有了多元化的认知选择,便给写作教学的固定内容和范式带来适应性的特殊要求。当代写作教学不再由单一和统一的认知元素所左右,采取合俗的姿态是它摆脱目前困境的最好选择。
当代写作教学产生悖俗现象的现实背景是教师多体化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当代写作教学缺少独立的理论支撑,往往从语言学和文艺学领域“借”理论,甚至从西方的语法学、修辞学和文体学中“搬”理论,造成了教学理论体系的游离态势,知识重复,观点落后,手段机械。我国写作教学的理论体系大体历经了三个发展过程,一是立足于文章的要素论,把文章肢解为几个部分,教学过程就是用板块拼接的方式来实施“一体化”的教学,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静态组合之中;二是立足于写作主体,关照人文的特性,把写作过程置身于一个有相互关联的系统内,教学过程就是用板块对接的方式来实施“一体化”的教学,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动态组合之中;三是立足于多体同构,既观照写作教学的静态结构,又观照写作教学的动态结构,以求要素论和过程论的有机结合,呈现出“多体化”的教学态势。三个发展过程是渐变的,是下一个过程对上一个过程的悖逆,表明了当代写作教学不再由单一和统一的理论体系所支撑,采取悖俗的姿态是它解决写作教学相关问题的最好选择。
二、多元化的内容——合俗的范式表现
当代写作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迎合了多元认知的背景,使得它与社会现时关系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形成了以合俗为具体内容的不同型教学范式,具体的表现是:基于社会电脑技术的普遍应用而生成了网络型写作教学范式,基于社会日趋功利化而生成了应用型写作教学范式,基于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日益淡漠和麻木而生成了感受型写作教学范式。
网络型写作教学范式是写作教学模式转型的重要标志,它与传统写作相比有了重大的跨越,董小玉等在《现代写作教程》
[1]
中进行了特征性的描述。基于网络的电脑写作首先是非线性的,可以超越时空顺序瞬间达到定位目标,可以打破线性的、逐字逐句的修改顺序,可以打破线性叙事的固定规律;其次它是网络性的,可以实现超文本的链接,可以在不同文本间穿梭往来,可以拓展写作思维的空间;再次它是自主性的,可以根据作者的主观意愿,对电子文本的任何部分进行无限制地复制和增长。网络型写作教学范式就是基于这些特征而形成的,它一方面强调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摆脱了传统写作教学“一根粉笔”和“一张嘴”所带来的信息量小、教学材料不直观生动的束缚,另一方面强调网络世界的客观存在,弥补了传统写作教学“教师讲什么”和“学生记什么”所造成的学生视野狭窄、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的不足。
应用型写作教学范式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而形成的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教学机制。传统写作教学中应用文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内容也大多固定在“计划与总结”、“调查报告”、“演讲辞”和各类公文,对文体写作知识理论也大多从性质开始,对其作用、分类、要求、内容和结构一一作以介绍,显得比较古板和枯燥。
21
世纪前后渐成气候的应用型写作教学范式首先在内容上“跟进”,比如朱悦雄主编的《新应用写作》
[2]
,增加了“经济应用文”和“涉外应用文”,在形式上以“范文”与“病文”的剖析为主,淡化一般知识的重复介绍,使教学机制灵活起来。汤克白等主编的《公关应用写作》
[3]
则从公共关系的角度阐释与之相关的写作文体理论和方法。应用型写作教学范式是从“技能”的角度认知写作学的,它可以解释学习写作课程“有用”或“无用”的问题,因为它的触角直接指向的是社会应用。
感受型写作教学范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摄取信息,积累材料,积蓄情感和迸发灵感的教学机制。其中“积蓄情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这种教学范式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最终能否写出“感动读者”的文章的关键。随着社会物质化程度的提高,情感的荒漠化现象就日益突出,社会对感动人心的作品的呼唤就愈发强烈,写作教学的重心也开始转移,通过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感受”来“积蓄情感”便成为写作教学的又一种范式。感受型写作教学范式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感受与想象”,江少川在《写作》
[4]
一书中以“情感”为线索,强调感受能激活写作动机,奠定情感基调;而想象能以感知到的事物表象为材料,反映人的追求、情感和愿望。另一种是“感受与审美”,路德庆在《普通写作学教程》
[5]
一书中也以“情感”为线索,强调感受的情感性,明确指出了作者的感受虽然有理智和意志的参与,但更多的是情感活动;而审美是情理兼容的,要求有真切的审美情感。感受型写作教学范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三种教学范式给当代写作教学内容带来了新的面貌,改良了传统的内容,补充了缺失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写作教学充满了“人情味儿”,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三种教学范式同时也是合俗的,合乎社会的需求,也迎合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排斥,推动了当代写作教学的和谐发展。
三、多体化的形式——悖俗的体系表现
当代写作教学在形式上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写作教学体系相悖的道路,在教师多体化教学理论体系建立的背景下,形成了以悖俗为具体内容的不同型教学体系,具体的表现是:相对于传统的“八大块”型的写作教学体系,形成了当代“四体”型写作教学体系;相对于传统经验型的写作教学体系,形成了当代思维型写作教学体系;相对于传统构思型写作教学体系,形成了当代非构思型写作教学体系。
“四体”型写作教学体系是以写作主体和主体的“写”为研究中心,横向考察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动态组合,纵向探讨“(事)物”、“感(知)”、“(运)思”、“(行)文”的转化生成规律、写作技法以及各类文体的写作特性。《现代写作教程》建立的就是这套比较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打破了传统教材以绪论、材料、主题、结构、表达、语言、修改和文风为基本框架的“八大块”文本主义写作学理论。“四体”型写作教学体系的优势很明显,一是保障了写作学理论体系的独立性,从写作主体和写作行为出发,探讨文章生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摆脱了历来从属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附庸地位;二是符合中国人宏观与整体的认知规律,防止了对文章分析式拆解所造成的片面、机械与程式化的认识;三是以“人”为本,关注写作主体的素质、接受主体的心理和教学主体的方法,扭转了以“文本”为本的被动局面。
思维型写作教学体系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写作,目的在于揭示写作的奥秘,帮助写作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使每一个人合目的性地、合规律性地写出创造性的文章来。段建军的《写作思维学导论》
[6]
为我们揭示了写作思维的触发、继发和完形的基本过程,体现了思维有序发展和完形构想的规律,同时,还把写作思维分为三种形式:文学写作思维、理论写作思维和实用写作思维,涵盖了整个写作活动范围。思维型写作教学体系不全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更多地体现为观念的形成范畴,它不是以经验的总结与传授为特征的,与传统经验型写作教学体系是相悖的,它的优势特点主要体现在“治本”,即体现了以“思维”为本的写作教学理念,建立了写作思维观念后,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主客观世界中提取有益的写作信息,自觉地完成写作过程,创造性地写出新的作品。经验型教学体系往往是“治标”,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因为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当学生掌握了所谓“写作经验”的时候,反而不会写文章了。
非构思型写作教学体系尊重人类思考问题的一般规律,强调写作灵感的自发性,写作行文的流畅性和文章脉络的自然性,强调写作过程的真实性,反对由“构思”行为所带来的一切不真实的表现。网络写作方式的普及为这种教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的依据。马正平的《高等写作学引论》
[7]
和《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
[8]
就是从“
非构思写作”的角度对写作行为活动原理、规律和方法进行全新的研究,提出了利用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对文章立意、文章材料、文章结构和文章语言等进行宏观的、模糊的控制,以求生成文章成品的写作过程,主张在写作的真实过程中,构思并非是一个非有不可的写作行为环节,认为作家和普通人的写作没有构思环节不仅可能,而且是最好的写作。非构思型写作教学体系的优势在于还原了写作原初的自然状态,有益于学生形成流畅而真实的表达习惯。这里要指出的是,《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与
《写作思维学导论》所强调的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注重的是方法论层面的知识建构。
三种教学体系的形成为当代写作教学的理论建设注入了活力,但是它们并不能说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得到实践的进一步认可,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应用市场,在传统的强大理论定势面前还显得弱小;另一方面在于各自的理论体系都存在着一些瑕疵,存在一些还不能自圆其说的部分。
四、自在散步——合俗与悖俗的愿景
当代写作教学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是迎合大众的需求走向通俗还是保留高雅的写作艺术品位为小众服务?是墨守成规遵循传统的教诲还是大刀阔斧探索现代的写作路子?是继续摆出经验的面孔还是焕发理论的魅力以求解决学生写作难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指向的就是合俗还是悖俗的问题。
迎合大众的通俗需求是一种合俗的表现,它既能讨巧学生也能让学生学会讨巧他人,而
保留高雅的写作艺术品位显然就是悖俗的了,它追求的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艺术境界,不以讨巧任何人为标准;遵循传统的教诲
是一种合俗的表现,它不冒险,不会惹上诸多的非议,而
大刀阔斧探索现代写作路子是悖俗的典型表现,它有一定的风险性,容易惹来众人的非议;摆出经验的面孔
是一种合俗的表现,它符合大众“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可不信”的认知心理,而
焕发理论的魅力是悖俗的,在一般大众的眼里写作是“匠活儿”,靠的是技术,理论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游戏。通俗与高雅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经验与理论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永恒相望的对立姿态。
但是,这种姿态却不是矛盾的或不可调和的:高雅不能脱离通俗,现代不能逾越传统,理论不能脱离经验。三种教学范式和三种教学体系的形成证明了当代写作教学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它完全可以在通俗与高雅、传统与现代和经验与理论之间自在地散步,最终实现解决问题和摆脱困境的良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朱悦雄.新应用写作[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汤克白,胥朋,冉正宝.公关应用写作[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 江少川.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段建军,李伟.写作思维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 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 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