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浅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9 07:57
标题: 浅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印象
浅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印象
周 东/图文

想了解当代艺术是我在雅昌艺术网建博客(08年5月3日)前半个月开始的。关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评论文章看了一些,新闻也听了不少。我有个习惯,要想了解一个现象就要从最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着手,以致最初是从认识当前大红大紫的“F4 刘小东、张晓刚、曾梵志、岳敏君)开始。

印象一:当代艺术已经走近大众心里
观摩了几场春拍预展后,又新“认识”了几个当红艺术家,虽不曾谋面,但印象已经很深了。几场拍卖会后,他们不断创造着个人作品的世界记录。就“F4作品而言,我尽量用散射性意识和思维去看,就怕看不懂。结果:能看懂、读懂和理解的并不多。尽是专家们说的大头笑面绿狗等符号化作品。刘小东的作品相对现实点,让我感到一丝安慰。5月31日,在潘家园市场,我发现市场上“F4、王广义等艺术家的作品(盗版)居然很多,不能不佩服商家的独道眼光。一顾客说,如今老百姓也能收藏“天价”作品了。从侧面反映,当代艺术已经走近大众心里。我认为他们的作品总比一些消极的,没落的,颓废的,充满血腥暴力的作品要好。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
                    周春芽:   马     2003年作
第二个例子。“宋元明清”等于一绿狗。上个月,谢稚柳、陈佩秋收藏的一批珍稀的宋元明清名家书札在北京被拍卖,但操作这项拍卖的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却感叹道,这21件文物珍品的总估价只有500多万元,仅相当于当代油画家周春芽画的一只“绿狗”价格(如图)。据了解,这21件宋元明清书札是陈佩秋与谢稚柳先生花费几十年精力搜集收藏的,历史跨度达800多年。
(元) 柯九思 行楷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王右军瞻汉二帖




                             周春芽: 《绿狗》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是中国收藏家群体还不够成熟,也有人认为这种现象自古就有。即使清代至民国期间,也常有当时健在的画家作品价钱高于古代名家作品的现象,但是最终,艺术家的作品还是要靠历史来检验的。古代艺术品的收藏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此只能是“小众”玩赏的。更有业内人士分析道,古代书画量少,珍品更少,不像当代艺术品数量庞大。如果手上不拥有同一艺术家的大量作品,炒家是不会进行炒作的。因此,在当代艺术品市场普遍存在的炒作现象,在古代书画市场没有存在的条件。
一份外国媒体颁布的全球收藏家排行榜,200强中不见内地藏家身影。这张榜单说明什么? 据统计,中国可是有7000万的大小藏家,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里就不说明了。(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印象四:当代艺术造就的“符号”产业打不开欧美市场。
年轻的艺术家是如何出名的,请看下文。以北京798等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不断地将艺术创造变成一种符号生产的个人产业。年轻的艺术家都走捷径,往往从网络、杂志、艺术史、民间艺术、卡通漫画、影视剧照,甚至从医学、生物学、军事武器书上寻找一个个现成的图像,然后抄袭西方艺术的语言方式,将别人或集体发明的图像修改成自己的符号,通过资本和市场炒作变成“知名符号”,只要这个“知名符号”出现在画布上就很好卖。然后在艺术市场上做价格。利用国内的新收藏家不太懂艺术,让他们以为这是原创的前卫艺术。完成了这一轮资本和名声的原始积累后,再利用资本盖更大的工作室,请助手帮自己做作品,参加各种国内外展览和买各种学术杂志版面学术包装,利用新收藏家和国内不了解国外情况,夸大自己在国外展览的重大影响。在搞定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打开欧洲、美国、亚洲的艺术市场。这也许就是当今年轻艺术家如何成名的一幅路线图。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大为风光的中国当代艺术却没有进入世界顶级藏家的视野。事实上,由于中国的收藏市场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与国际收藏界有很大距离,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经济方面的差距。中国艺术品与西方艺术品在价格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导致中国收藏家难以与西方收藏家匹敌的重要原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0-8-29 09:05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